爱玩会玩的你,知道我们的五大草编吗

理想吕 2024-04-13 01:53:16

【我们的草编历史文化之一:草龙】

前言

草编,其实是人类较为古老的技艺之一,以各种草本植物为材料编结、制造一些实用物品,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在我们民间流传了数千年,而且还能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一、河北大名草编

大名草编特指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草编手工技艺,最常见的原料是当地及周边非常容易获取的麦秸秆、玉米皮等。

这门技艺其实是在清代雍正年间(即1723年-1735年)由山东掖县传到大名县的,而西付集乡朱家村是大名草编的发祥地,然后又传到大名县卫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结果是“千家万户、妇孺皆能”。

(大名草编)

为了地方发展,大名县还在1953年专门建厂,从事草编手工艺的深加工,从而带动各家各户再次兴起大名草编的编结。

这些产品有的供自家使用、有的赠送给各地的亲友、有的可以在指定市场上销售、还有的甚至可以参加重要的手工艺比赛。

(大名草编)

大名草编主打四个特点:

(1)既精巧又豪放

比如玉米皮手工编织制品粗犷豪放、色泽洁白淡雅,柔韧牢固而实用;而麦秸秆手工编织的草辫精巧细腻,宛如花边,被誉为“草编花边”,

(2)题材广泛

其实不会只用手来编结,有时也会需要靠模具或内部支撑支架进行编织,这样一来造型十分多样,各种题材都可以制作。

(大名草编)

(3)材质古朴自然

大名草编色彩的独特性在于其原料材质,麦秸秆成熟晒干后呈黄色系和乳白等色,其色泽朴素淡雅,给人以纯净温和、古朴自然的艺术感。

(4)现在主打观赏性和艺术性

大名草编品种繁多,形式各异,工艺精湛,起始,所创作的编织品大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器物,如提篮、锅盖、坐垫等,实用性是其较为显著的特征。

(大名草编)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大家除了实用,重点还是会编结一些更艺术、更好看的作品。

2008年6月,大名草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名草编)

二、上海徐行草编

徐行草编的发源时间比较早——早在唐代就有记载,最常见的原料是当地随处可以采集到的黄草秆茎等,最核心的发源地是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

(徐行草编)

后来根据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的考证,徐行的黄草拖鞋在唐代已作为苏州府(那时徐行等地区都归苏州府管辖)的土贡之一,那时当地的民众就开始用野生黄草编织蒲鞋和其他编织品,后来发展到赠送亲友并上市出售,再后来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朝廷贡品之一。

不过,除了作为贡品,当地民众更乐意作为商品对外销售,贴补家用。

(徐行草编)

比如清代著名诗人王鸣盛有篇诗作:弱鱼欲上雨初晴,好向南邻北舍行,盼取新泾夜航到,数钱换得鞋履轻。

黄草草编已扩展到嘉定的华亭、曹王、娄塘以及邻近的江苏省太仓、昆山等地区,20世纪初这些地方的草编制品还曾由商人们转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徐行草编)

徐行草编主打三个特点:

(1)用料不同

徐行黄草编织产品是以野生草本植物黄草为原料,黄草的韧性较其他种类的草编制品(如麦秆、玉米壳等)强,立体感明显,色泽光洁,而且还可以刨劈。

(2)造型千变万化

徐行黄草编织品花式多样,结构复杂,以提包为例,形状就有方、长方、六角、圆形、腰圆、蚌壳型等多种式样。

至于图案及文字比如彩条、山水、花卉、青竹、瑞兽、熊猫、牡丹、蝴蝶、和平鸽、龙纹、龙凤、嵌花和英文字母等各式图案。

(徐行草编)

(3)同样注重实用性

徐行黄草编织侧重常见的生活用品,比如篮、包、拖鞋、果盘、盆托、盆垫、杯套、茶盘、书包、草帽、玩具等20个大类上千个品种。

徐行编织早被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以徐行草编为生的手工艺人早已是凤毛麟角,仅有少数人利用闲暇时间编织少量的草鞋、提包。

(徐行草编)

三、山东莱州草辫

莱州草辫的起源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了,根据《莱州市志》的记载,1500多年前的沙河民众受发辫的启示,用三根光亮洁白的麦秆草掐出了人字形的草辫,后人使用这种草辫做草帽因此又得名“草帽辫”,然后逐渐延申出更多的编制产品。

(莱州草辫)

到了明代,莱州草辫技艺已经在国内广泛传播。而清代末期,莱州草辫生产的草帽等工艺品受到外商的青睐而得到广泛出口,成为我们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

莱州一带属北温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特别适合玉米、小麦等植物生长,这也为草编工艺的发展提供条件——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麦秸等。

(莱州草辫)

莱州草辫一直到现在仍然成规模,而且产品远销国内外,虽然品种多但主要还是三类:

(1)实用性的草编日用生活品,包括茶壶垫、杯垫、椅垫、靠背垫、沙发垫、草帽、草席、草篓、果盒、提篮、拖鞋、地毯、蒲团等。

(2)观赏性的草编装饰品,其中尤以草贴画、草贴盒等产品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

(莱州草辫)

(3)增加了不少文化和艺术性,莱州草辫在麦秸的基础上,增加了玉米皮辫和麦草贴画,融入油画、工笔画等工艺,使草辫产品更加精致,具有收藏价值。

早在2006年12月,莱州草辫技艺就入选了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文化遗产名录。到了2008年6月,莱州草辫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莱州草辫)

四、四川沐川草龙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流行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一带的民间草扎技艺,具体年代已不可考,但至少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以上(比如唐代初期就已经有了)。

沐川草龙,用金黄色稻草扎成,制作精巧,体现了吉祥、丰收、欢乐的主题,先由最初的草把龙发展到网状龙;再演变到现在的鳞甲龙。

(沐川草龙)

所以既继承了民间艺术的传统,又汲取了众多现代艺术的精化,呈现精、妙、奇、神四大特点:

“精”是说龙头、龙身、龙尾设计精巧

“妙”是在龙眼、龙须、龙角、龙爪活灵活现

“奇”是指草龙的舞要奇特,变化多端

“神"是指在人龙合一,形神兼备

(沐川草龙)

舞龙者最为重要,都是训练有素的强壮男子,舞起沐川草龙时,他们都描着大花脸,裸着上臂,戴草帽、披草肩、系草裙、穿草鞋(不过现在不用这么着装了),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按照传统流程舞耍。

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沐川草龙)

五、江西湖口草龙

湖口草龙,发源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

湖口草龙也叫“谷龙”, 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是鄱阳湖广大地区的民众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民间传统活动,尤其是湖口县的流泗镇、张青乡、大垅乡等地最为经典。

(湖口草龙)

湖口草龙主要以稻草为主要编制原料,辅以竹木、铁丝,采用编、插、嵌等十多种工艺,用一根根稻草编制出龙的头、角、身、爪、尾,总之,要求最后的成品:自然生动,古朴典雅,不露人工痕迹,还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瑞龙庄重威严的气度。

(湖口草龙)

做好的湖口草龙,具有轻盈小巧、稚拙细腻的造型特征:

一般身长20多米,龙身的直径约40厘米左右,从下颌龙须至龙首顶部垂直高度约为1米左右。

整体的轮廓线条比较圆润流畅,整体视觉效果以曲线为主。龙嘴短、上下颔微张,分别向上、向下卷曲形成了波浪状曲线。

(湖口草龙)

另外,每节龙身的柔软布纤维和稻草编织形成了飘逸的曲线,还有镶嵌于龙首、龙身、龙尾各部位上的麦杆编织形成的装饰曲线。

2008年6月,湖口草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口草龙)

结语

草编,自古有之,我们的祖先进行草编时,当然不会像我们现在考虑得是“玩”、“美”,最开始的草编都是强调实用性,经过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技艺沉淀,才会慢慢演化出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兼顾美感和艺术性。

无论北方和南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草编,最大的两个不同应该是:原材料不同、实际用途不同。

按照以前老人们的说法,当年各类草编的艺人们,个个都心灵手巧,可以左手快速编织、右手同时搓转,状态来得时候,几乎是两手“上下纷飞、眼花缭乱。

更重要的是,无论编结大小、款式、图案、文字,几乎都没有“图纸”或者“说明书”,全在脑子里和指头上,教得时候也是代代相传、手口相教。

0 阅读:3

理想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