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之初,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个开国的关键时期,徐茂公无疑是最为杰出的功臣之一。
徐茂公原是陇西崆峒人氏,出身显赫。他的祖上曾在北朝时期做过显赫的宰相,家学渊源流长,可谓书香门第。徐茂公自小就沉浸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中,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儒雅品行使他成为朝野上下的翘楚人物。
不过徐氏世家虽显贵,但在隋朝后期却一落千丈,家道中落。直到徐茂公一臂之力,重振了徐氏的门楣。唐朝建立之初,徐茂公能文能武、才高识广,很快就被李渊李世民相中,委以重任,成为李氏王朝的重要谋臣。
徐茂公初次献身于李渊麾下时,李渊已攻克河南、陕西,但久攻不下同州,遭到重围。徐茂公乃献上对攻同州的精妙计策,使李渊终于拿下同州这个重镇。此后,徐公随李氏江山不断开疆拓土,屡立战功,官拜宰相。
在李渊临终之际,徐茂公还成功说服李世民继承了大统。李世民继位后,徐茂公仍襄辅朝政,为唐朝开国立下了巨大功勋,地位超然。徐公不仅在军国场上建有赫赫战绩,在文治理政上亦颇有作为,他所主持的诸多重大政策,为后世津津乐道。
二. 徐公临终前的预言徐茂公功高望重,地位等同于宰相,掌管军国大权。他的子孙后代自然也就受到朝野重视和期许。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徐公在临终之际,却对自己的后人深怀忧虑,留下了一番令人发指的遗言。
徐公最宠爱的是他的孙儿徐敬业。这个孙儿自小就英武非凡,文武双全,当真是祖上传下的一世英才。徐敬业年仅十五便随军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后来他更是多次力挽狂澜,扭转战局,屡建奇勋。
有一次,徐敬业独自两骑亲入敌阵,只凭口舌之争就使敌军溃退,此事流传朝野,无不称赞徐敬业英勇绝伦。不过,徐茂公对此却并不赞同。他认为徐敬业此举虽英勇,但过于鲁莽,未免有些自不量力。
徐敬业虽然年少有为,但他的性格却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 他傲慢乖戾,很少遵从长辈教诲,经常固步自封、暴虎冯河。徐茂公看在眼里,恐防这些缺陷一旦发展下去,必将给徐家子孙后代带来祸患。
当时朝野上下,皆知徐家高门显阀、阀阅浓重。一旦徐家子孙有人不争气、红颜祸水,势必会引起朝野哗然,甚至被朝廷猜忌。更糟的是,万一真有徐家子孙意图谋反篡位,那就无异于朝廷怀璧其罪,后患无穷。
有鉴于此,徐茂公临终之前,特地把徐家的亲属召集到一起,郑重嘱咐道:"我们徐家子孙多才多艺,前程无量。不过我也深怕有人会走上歧途,甚至生出造反之心。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在此郑重嘱咐,若有我徐家子孙胆敢造反,你们一定要迅速斩草除根,绝不能姑息宽恕!否则徐家万劫不复啊!"
三. 遗言的应验徐茂公那番遗言说出后不久,唐朝就发生了一场动荡。武则天在690年废黜李渊后人,自行执掌大权,登基称帝,建立了武周政权。
这对于徐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徐氏家族素来是李渊李世民一系的麾下重臣,如今武则天新朝另立,局势对他们极为不利。而徐公之孙徐敬业却对这种变局深恶痛绝,认为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是罔顾先祖家训、篡改正统的行为。
徐敬业本就骄横乖戾、敢作敢为,见到朝野大乱,竟生出了振兴李渊旧业、夺回政权的决心。于是,他暗中联络亲信,广交结党,筹集兵马,酝酿了一场被后人称为"垂统之乱"的叛变。
叛军由徐敬业亲自统领,骁勇善战,初期进展极为顺利。但武则天毕竟深谙政治权术,加之号令天下,兵力优势明显。经过一番争斗,叛军最终被镇压,徐敬业以及党羽皆被就地正法。
武则天为了肃清徐家余党,下令彻查徐家子孙,对有牵连者一律诛九族。这一狠招直接导致整个徐氏家族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就连徐茂公那曾经威望赫赫的坟墓亦被破坏,以泄私愤。
这一切的发生无疑令徐公临终前那番警示的遗言应验了。徐家子孙不仅生出了造反之心,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家族几乎遭到了彻底覆灭的命运。
四. 先见之明还是偶然?徐茂公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后人留下如此严厉的遗言,让很多人不禁质疑,他是否具有某种先见之明,才能预测到后人会造反而留下这番话。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徐公毕竟是位明哲保身的老臣。他对自己最宠爱的孙儿徐敬业的性格了如指掌。徐敬业自小就英武过人却又暴躁轻狂,好大喜功,往往不理会长辈的劝诫。这种性格在朝堂上可以说是祸患无穷。
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朝政更迭频繁。新朝建立,必然会引起旧朝余党的不满与反抗。作为旧朝重臣徐家,家族声望自然会成为新朝猜忌的目标,徐公对此岂能心存侥幸。
这种情况下,徐公作为一代元老,担心自家子孙被卷入朝局之争,被新朝借题发柱而受连累,实在是无可厚非。他的遗言不过是基于对孙儿性格的了解,结合当时的政局风云,提前为徐家子孙开脱的一种保命之计而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公的遗言绝非什么先见之明。相反,他不过是从家国天下的大局出发,基于冷静的判断和极富远见的高度,为徐家子孙树立了一个警醒。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徐公作为身处核心的宦海权贵,对于朝野上下的风云变幻无疑是看透了的。他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预测到了徐家后人会卷入新旧朝代权力更迭的漩涡。所以才会提前留下这般遗训,希望能避免徐家子孙堕入覆灭的命运。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徐公的高瞻远瞩和敏锐洞见,这也正是他能成为开国功臣的关键所在。他的遗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但同时也折射出了他的先见之明和卓越智慧。
五. 徐公遗训的影响徐茂公这番临终遗训虽然看似偶然,但其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的。
首先,这番遗训将徐家从一个可能的彻底覆灭的命运中拯救了出来。虽然徐敬业的造反已给整个徐氏家族带来了重创,但徐公的遗训却为徐家其他子孙留下了一线生机。
按照徐公的嘱咐,徐家后人在平息了徐敬业的叛乱后,纷纷效忠新朝,将心力投注于为新王朝效命。一些有才干的徐家子弟更是被新朝延揽,担任了重要的官职,为朝廷效力,逐渐重拾了徐家在朝野间的声望。
其次,徐公的遗训让后世文人视徐公为一位有着非凡远见卓识的明哲之士。徐公不仅在军国大事上建有丰功伟绩,就连为自家子孙留下的这番遗训,亦可谓是惠风文移、为后人作出了极佳的表率。
许多后世文人在记载徐公事迹时,无不对这番遗训加以赞颂推崇。对于徐公如此远见卓识、先声明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些文人甚至将徐公比作孔子、诸葛亮那样的智者,可见徐公的遗训在当世文人间的影响力是何等深远了。
再者,徐公的遗训也给后世子孙树立了前车之鉴。虽然徐敬业的造反给徐家带来了浩劫,但徐公当初留下的这番遗训让后人汲取了深刻教训,明白作乱造反必然会给家族带来覆灭性的祸患。有识之士更是将徐公的遗训视为箴言格言,世世代代加以传诵流传。
从某种程度上说,徐公的这番遗训不仅拯救了徐家,更是为后世门阀家族树立了为政之鉴,给人以警醒。这番遗训的影响力,久而久之便化作了一种家训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唐代乃至更久远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