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晕倒住院,王必成门口看了一眼转身就走,粟:看我没死就走了

百年小人物 2024-08-07 07:54:36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85年2月,在粟裕逝世一周年之际,王必成将军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杰出的军事家——怀念粟裕同志》一文。

王必成在文章中动情地写道:

“我在粟裕同志的指挥和领导下战斗、工作了大半生,结下了最纯真、最亲密的革命情谊,是语言难以表达的。”

文章发表后,粟裕同志的夫人楚青专门致电王必成,表示“文章写得很有感情。”

王必成将自己对粟裕将军的悼念和追思都写在了文章中,字里行间满满都是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战斗友谊。

但是,由于王必成的“冷酷”,不少人曾对他产生过误会。

解放战争期间,因为连日指挥作战,太过劳累,粟裕突然晕倒在地,大家急急忙忙把他送去医院。

医生一检查,发现问题不是很严重,告诉大家,“首长就是太过劳累,累倒了,多休息休息就好了。”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当时,正在前线的王必成听说消息后,急忙快马加鞭往医院赶去。当他听到医生说首长并无大碍,只是太累了的时候,他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时,粟裕也渐渐醒了过来,得知王必成来了,他急忙让人请进来。然而,没想到的是,王必成只是站在门口看了他一眼,敬了一个军礼后,二话不说转身便离开了。

病房里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头雾水,不知道王必成是什么意思。粟裕见状,笑着解释道:“现在前线战事吃紧,他看我没死,这不赶紧回去了嘛。”

话音刚落,大家这才放松地笑了起来。对于王必成这样的举动,粟裕不仅没有感到不高兴,反而深受感动。他知道王必成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他们之间早已不需要这些浮于表面的关心了,因为在鲜血和战火的淬炼中,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坚不可摧。

1940年7月,奉中央命令,陈毅、粟裕率部挺进苏北,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正式成立。所属部队整编为第一、二、三纵队,纵队司令员分别为叶飞、王必成、陶勇。

同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韩德勤率领10万大军进攻我军,在巨大的兵力悬殊下,叶飞的1纵队和王必成的2纵队奉命突击,陶勇则率领3纵队坚守黄桥。在三人的密切配合下,苏中黄桥决战以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经历了十分顽强的作战。这一点,从陈毅给中央的报告中便能窥探到,报告中写有“拼刺刀七八次”、“空前恶战”这样的字眼。

而在这场恶战中,王必成率领的2纵又更加壮烈,全军同敌人展开白刃战、肉搏战。王必成在同战士们勇猛作战的同时,又能够十分镇定、冷静、果断地下达作战命令。在得知没能追赶上敌军时,他果断率部穿插,切断韩德勤部的退路,在如此紧张的战场形势下,他能够下达如此准确的命令,足见其有勇有谋。

黄桥战役是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人第一次在粟裕的指挥下并肩作战,以此为起点,三人率领的三支劲旅也成为了陈粟部队的绝对主力,而这三位纵队司令员也一起被简称为“叶王陶”,威名传遍大江南北。

他们虽然都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但在粟裕的指挥下,又能够在战场上相互配合作战,立下卓越功勋。与此同时,他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在一些同志眼中,王必成性格孤僻,不爱说话,还容易生闷气,但他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且极富无产阶级的阶级情谊。

王必成在各个革命时期的优秀表现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王必成多次担任要职,深受中央信任和重用。

虽然与粟裕交往的时间变少,但在他心中,与粟裕之间的深厚情谊却从不曾减退。

1958年召开的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了批判,并被安上了种种罪名。一时间,粟裕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

作为跟随在粟裕身边,担任粟裕部下多年的王必成被指定出席会议并发言,希望他能够带头批判粟裕,并与他划清界限。

王必成收到通知后,点了点头,表示答应。然而,王必成十分了解粟裕,更不相信他身上的那些罪名。

于是,在发言时,王必成的一番话令那些强加给粟裕罪名的人大失所望,王必成立场鲜明地指出:

“主持会议的同志指示我,要我揭发大阴谋家粟裕,有两点体会最深,那就是‘大’和‘谋’。……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我们取得了决战淮海的伟大胜利。这个‘谋’有多大,不敢评论,也没有资格评论,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很清楚。至于‘阴’的一面,我不知道,也没有体会,请知情者揭发。”

对王必成而言,只要是自己认准对的事情,不管是谁也不能让他改变主意。也正因如此,他才不顾一切,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会后,贺龙大赞“王必成这人可交”。

1984年,粟裕病逝。噩耗传出,一向很少流泪的王必成却早已泪流满面,说不出一句话来。后来,为了洗清粟裕身上的罪名,王必成决心给相关部队写信,但在楚青的劝说下,他才放弃了这一想法。

1989年3月13日,王必成在南京病逝,享年77岁。在王必成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忙于工作的叶飞更是专门请假赶往南京送老战友最后一程。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他动情地表示:

“叶王陶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怎么能不来呢?”

王必成在临死之前都没有等到粟裕沉冤昭雪的消息,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1994年,楚青将报道有为粟裕平反文章的报纸放在王必成的墓前,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让他在九泉之下安息。

王必成在对待家人时则更显得“冷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王必成旧病复发,无法指挥作战。中央军委将其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赴任前,王必成第一次动用了自己的“特权”,他将自己的一双儿女送到了前线参战,不久后,王必成怀有两个月身孕的儿媳妇也主动上了前线。

王必成的夫人陈瑛得知后,心疼不已,希望丈夫能帮忙劝一劝。然而,王必成不仅没有劝儿媳妇退缩,反而十分支持并鼓励她。

王必成直言:“虽然我不能上前线打仗杀敌,但咱家已经有三个半人参战了,我没有遗憾了。”

不了解王必成将军的人都认为他冷酷无情,但只要你走进将军的战斗人生,便能够真正看到这样一个“冷酷”的人,内心有多热血,他的“热”都体现在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对战友的关心上。

参考资料:世纪风采2022年2期、大江南北2022年2期、 铁军2023年4期、新传奇2021年10期、钟山风雨2009年4期、做人与处世2014年22期、文史博览2017年10期

0 阅读:0

百年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