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扎四缝”
扎四缝”一直是用来治疗小孩积食、胃口不开的。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位爱好中医的老大姐教我“扎四缝”的时候,就给我扎过,我的身体没有感到任何的变化,也就认为“扎四缝”只适合孩子,不适合大人。
直到前两年,看到一篇文章,说用扎四缝的方法给27岁的儿子开了胃口,让我重新重视了“扎四缝”。之后就是开始给自己扎,给徒弟们扎,扎的过程中直观地看到每个人的血液,确实只有我的血液是红红的、晶莹剔透、血珠都是立着的,而徒弟们的血液都是暗色的,或稀稀的,血珠都立不起了,全是爬下的,散散的。
第二天,大家都开了胃口,都觉得吃饭香,都觉得爱饿了,看样子大人“扎四缝”一样有用。因为我发现只要“扎四缝”过后,他们都能喝下2-3碗的生姜红枣桂圆羹,如果不“扎四缝”,多数人是喝不下这么多的生姜红枣桂圆羹的,胃口不开,我调理起来就慢,现在的“扎四缝”已经成了我调理病人时的开场白了。通过“扎四缝”先直观地看到这人的血液质量,再通过看哪个手指挤出水、挤出气泡、挤出脂样颗粒,大致就能判断出这人身体的状况了。
而且我发现,在四缝穴上只要有一根小血管通过的,一定是这个脏器长期有病变,扎的时候就要对着这个小血管扎下去,一股血流就会冲出来,能明显地疏通与这个手指相通的脏器。 在给很多孩子治病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每个手指挤出来的黄水的多少与孩子的身体状况有关。再给大家重复一下手指与脏器的对应:食指——脾胃 食指因为有大肠经经过,所以与消化吸收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胃口不好的孩子在食指的四缝穴中挤出的黄水最多,其他的手指都要少一些甚至没有。 中指——心脏 中指有心经经过,所以与心脏、心气虚还有心火旺都是相连的。在中指四缝穴上挤出的黄水多,孩子的舌尖多是红的,手指甲边上容易长倒刺,这样的孩子容易上火,脾气也急躁。无名指——肝胆 无名指有手少阳三焦经通过,与肝、胆的关系密切。无名指挤出的黄水多的现象多见于多动症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汗多、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小手指——肾脏 小指有肾经和小肠经经过,与心、肾、子宫、睾丸等部位联系密切。小指挤出的黄水多,则多见于肾脏虚弱、有遗尿、肾炎的孩子。 大拇指的少商穴——咽喉 我每次“扎四缝”还都不放过大拇指,但大拇指的四缝穴在哪里?不知道,我就每次都扎大拇指指甲根部外侧的“少商穴”,梳理一下咽喉部的经络总不是坏事。患了十几年的胃酸反流性胃炎,吃药也吃了十几年了,从没治好过。我就靠“扎四缝”,再配合艾熏、食疗,只用两天就彻底治愈了,至今已经半年了都没再犯。我当时发现他的手指无名指的四缝穴上都有小血管,就直接扎下去,血一下了就冲了出来,我感觉这一针对治好他的胃酸反流性胃炎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看样子胃酸反流与肝经淤堵也有一定的关系。之后让他停掉了一切寒凉的食物,每天用三粒焦枣加十粒桂圆泡水喝,起到疏肝理气、暖脾胃的作用,就做到了这些,他十几年顽固性的胃酸反流性胃炎竟然就再也没犯过,而且还同时治疗好了他严重的失眠。
小女孩高烧,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就是不退热,我在电话中询问是不是全身都是滚烫的,回答是的,就是干烧的那种,我说“扎四缝”试试吧。结果她告诉我扎到无名指的时候,血一下子冲了出来,流了很多血,把她们都吓得够呛,结果15分钟后开始退热,半小时体温从40度降到了36度,之后再没烧起来。看样子这种干烧与肝火旺还是有关系的,去了肝火发热也是能退掉的。
“扎四缝”我自己感觉不只是有开胃的功效,疏通经络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恰到好处地用好,还是能治疗不少病症的。“扎四缝”的操作规程大家还记得吗?我再重复一下:1、先用棉线绳将食指的根部缠绕,勒紧。2、食指中间的指缝处用酒精棉签消毒。3、等酒精干了就用“血糖针”对准指缝的最中间扎下去。4、挤血,多数挤4-6滴血就可以了。5、之后就将中指、无名指、小手指、大拇指的少商穴都用同样的方法扎一遍,再之后就扎另一支手。身体虚弱的人可以在喝过生姜红枣桂圆羹后去扎更加安全,太虚弱的人看到血会晕针的。注:扎四缝的文章登出后,立即就有网友行动了,而且比我勇敢多了,是四缝穴也扎,四缝旁边的小血管也扎,效果还不错。但只是扎了四缝穴周围的血管,没有扎四缝穴,发现还是有区别的,就是:①扎四缝穴是开胃通经络的;②只扎四缝穴周围的血管不扎四缝穴,是通经络不开胃,泻火明显,也有些泻气;③扎四缝穴又扎四缝穴周围的血管是既开胃,又疏通经络,还泻火。
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笔者发现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三棱针或25mm毫针为缓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用安尔碘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疗5~7次为一疗程。
放血疗法,又称砭法、刺络法、刺血法。
放血疗法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在特定穴位或皮损处针刺后,通过挤压或负压吸引放出少量血液,以疏通经络、泄热解毒、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一种外治方法。我科主要以后背夹脊穴刺络、耳尖放血、皮损处放血为主。
1、耳尖放血
耳尖穴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突起处,先按摩耳尖,使之充血,耳廓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耳廓,1次/1-2天,5-10天为1个疗程。
2、后背夹脊穴刺络
夹脊穴在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一共34个。常规消毒穴位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刺入0.2cm,立即出针,后拔罐,留罐15分钟后起罐,用干棉球擦净血液,再次消毒。
3、皮损处放血
常规消毒局部皮损处,用一次性采血针刺入0.2cm,立即出针,后拔罐,留罐约10分钟后起罐,用干棉球擦净血液,再次消毒。
适应症:银屑病、慢性湿疹、皮炎等。
4、十宣放血
十宣穴在手指尖,距离手指甲与手指肉边缘0.1寸,左右两手加起来共十个穴位,故名十宣。针刺方法同上。
适应症:带状疱疹、银屑病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荨麻疹(风热型)、痤疮、慢性疖病、红皮病、玫瑰痤疮、日光性皮炎、毛囊炎、慢性疖病等血热或热毒型皮肤病。
注意事项
1、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注意清洁消毒。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放血部位均应常规消毒。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4、禁止在同一部位反复放血,容易造成局部硬结。
5、操作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晕血的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饮热水,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6、如果操作后局部出现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如果肿胀疼痛较剧,24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24小时之后热敷,也可以局部轻轻按揉,促进血肿消散。
禁忌症:
凝血机制障碍者及传染病患者,如白血病、艾滋病、肝硬化、血友病等。
以下情况慎用: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贫血者、低血压者、晕血者慎用。
2、孕妇、女性经期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