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假山松林之中,有一排青砖油墙、琉璃金瓦的古建筑,这就是清朝乾隆年间建造的皇家藏书楼—文津阁。在这个静谧(mi)清雅的地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令纂辑《四库全书》,任命大文学家纪晓岚为总纂官。这年中秋,又正逢纪晓岚五十寿辰,所以纪家的中秋节过得十分隆重热闹。
月到中天,纪晓岚按照惯例带领全家人到文祖阁内祭祖。他正准备行礼时,忽听一声惊呼。纪晓岚抬头一看,发现悬挂在横梁上的传家宝“锦袱玉匣”丢失了。一时人们惶惑不安起来。
在一片喧哗声中,人们发现一个身穿夜行紧身衣的年轻人,正手托“锦袱玉匣”站在横梁上。
一瞬间,盗宝人从梁上一纵身,来了个“倒挂金钟”,双脚倒勾在门外的斗拱上,随后,又一个“鹞子翻身”,蹿到文祖阁的飞檐上。
紧接着,盗宝人闪电般地一跃,象飞燕入林似的一只脚翘立在松树顶冠上。
纪晓岚见盗宝人本领高超,不由暗暗称奇。下面的人也都跑出来,想把他擒住。这时,善射袖箭的仆人刘福荣十分恼怒。只见他扬手一箭,盗宝人从六、七丈高的树上坠落下来。
大家认为盗宝人必然会摔死,但只见他离地面一丈左右时,突然来了一个“云里翻”,左脚已稳稳地落在地上。
众人一拥而上,把盗宝人结结实实地捆住,抬到了耳房。纪晓岚看到盗宝人束手就擒,没有做丝毫挣扎,心中很纳闷,估计其中必有缘故。
纪晓岚亲自上前,将盗宝人右小腿上的袖箭拔出,并敷上专治刀枪箭伤的云南白药,流血顿时止住了。纪晓岚又端上一杯水,叫盗宝人吃了一些止血药。然后问他为什么来盗宝。
盗宝人自述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叫王丁,二十二岁。他的父亲王仙少年时曾跟一个叫李金梁的人学过武艺。后来李金梁落草为寇,被官府擒拿。王仙虽然从来没有参加过劫掠,但也被株连斩首。
后来,外族企图挑起边界冲突,入侵我国。王丁凭着一身武艺,想从军报效国家。没料到,因为父亲被斩,他反被直隶总督府押进监狱。直到三个月前,才越狱逃脱。
王丁为了申辩父亲之冤,推荐自己之能,就来投奔为人宽厚的纪晓岚。并想出这样一个盗宝的方法,为的是能引起纪晓岚对自己的重视。
纪晓岚很同情王丁的遭遇,也非常爱惜王丁的武艺,就劝慰一番,留他暂时在自己家里养伤。并告诫全家人,不准向外泄露王丁盗宝之事。
纪晓岚还把“锦袱玉匣”打开让王丁观看。原来里面存放的并不是奇珍异宝,而是一本纸页已经发黄的线装书,就是西汉大文学家东方朔著的《神异经》。王丁看了非常惊异。
纪晓岚解释说:“这“锦袱玉匣”里原来装的是传家宝金玉如意,后来我换上了这本《神异经》。因为传金传银,不如传书;传珠传玉,不如传勤奋好学的精神。这才是最珍贵的传家宝!
听了纪晓岚的话,王丁赞叹不已,对纪晓岚更加敬重了。
第二天,御前大臣兼都统和珅派人来请纪晓岚给自己新修的一座亭台题字。原来,纪晓岚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擅长书法,很受乾隆皇帝器重。
和珅为人奸诈,嫉贤妒能。纪晓岚知道他并不是尊奉自己的墨迹,只不过是为了投乾隆之所好。他本想借故推托,但又想趁此机会为王丁的事说几句话,使更多象王丁这样的人能为国家出力,也就答应下来。
纪晓岚来到和珅府第,看那亭台楼阁,虽然富丽堂皇,却并不能令人赏心悦目,只有那几竿修竹,一株方柏,还算珍品。纪晓岚不禁感慨起来:可惜这些方正之物没有生长在方正之家。
纪晓岚濡墨振笔,稍加思索,便写出了两个秀润的大字:竹苞。
纪晓岚放下笔,解释道:“苞者,草木丛生也。“竹苞'二字,即指绿竹挺秀和草木丰茂的意思。”其实,纪晓岚的话还有一层含意:庭园中的珠光宝气,还不如修竹和古松秀润方正。
和珅满意地捧过了题额。这时,纪晓岚趁机为王丁陈说。但是,李金梁一案是由和珅一手判定的,他听了纪晓岚的话,脸色陡变:“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人!”
纪晓岚心中大惊,知道再多说也无用了。回到家中,他婉言劝说王丁,以后再等机会。从此,王丁化名丁一士在纪家当了武师。
不久,纪晓岚就奔赴承德,开始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全书》馆设在文津阁。那里图书如海,人才济济,先后有五百文人学士参加这部前无古人的大丛书的编纂。
夏季,天气十分炎热,文津阁里充满暑气。纪晓岚挥汗执笔,校阅图书。他怕墨汁污染书页,连扇子也不敢轻摇。
冬季,地处北国的承德气候寒冷,滴水成冰,文津阁中几个小小的火炉,难以抵挡严寒的侵袭。纪晓岚和其他官员们不断地呵开冰墨,夜以继日地整理资料,编纂书稿。
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从民间无名氏著作或废书、禁书中,搜集摘录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加上自己的评注另编成册,名为《阅微笔记》,用绿色缎面装帧,故又自称为“绿皮书”。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一月,《四库全书》馆 向乾隆进呈了宋朝的两部书。
乾隆看后发现书中原有称金国、辽国少数民族为“夷”、“狄”等“犯忌”的字没有全部改过来,便掷笔而起,愤然下令:“将这两部书的所有校对人员和总裁官,都交刑部分别论处。”
同时,责令纪晓岚对文津阁中有“伪谬”的书都要重新校正。在校正过程中,不仅停发官俸,就连重新抄写所用的全部费用,也要由纪晓岚等人负担。
一时间,文津阁中蒙上了浓重的阴影。纪晓岚坐在书海之中,思潮翻滚。
他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流源,文津阁中数十万卷书籍的命运,都操纵在我的手中,不管有什么风险,只要让我编完《四库全书》,就是象孙膑那样被削去膝盖骨,也心甘情愿!
纪晓岚精神振作起来,他鼓励文人学士们说:“我们要完成这部前无古人的大丛书,不但要有择善从流的气质、去伪存真的本领,还要有气吞山河的气魄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纪晓岚坚定了编完《四库全书》的决心,继续埋头书海,专心编纂。但他没有想到,和珅安插在文津阁充当阅官的毕庸,正在用一双阴毒的眼睛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毕庸是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小人,但却学会了一套制造文字狱的“拆字法”,就是把文人学士们的题字、文章中的某些词句拆开来恶意曲解、造谣中伤。他用这种恶毒的办法陷害了许多好人。
毕庸发现纪晓岚有一本绿皮书,就趁书室没有锁门的机会闪进室内。他正想翻看,室外传来了纪晓岚的脚步声,匆忙中,只看到绿皮书上有一些边注。
毕庸认为纪晓岚的绿皮书从来没有让人看过,一定有问题。他拿定主意,要借乾隆怒责纪晓岚的机会下手整掉他。于是,毕庸趁着回京城过春节的机会向和珅告密去了。
除夕的早晨,毕庸来到了和珅的家里。当时,和珅正在总管、侍妾、歌姬的簇拥下,巡看新春“万人宴”的排场。
和珅见毕庸神色诡秘,知道有要事密报,就把毕庸引到僻静的方竹亭上。
二人坐定,毕庸并没有马上禀报,而是凝视着匾额。看了一会儿,他忽然挤眉弄眼,故意装出一幅怪模样,问道:“主公,这“竹苞”二字是谁写的?”
和珅知道毕庸是明知故问,但又感到话里有话,所以也不回答,只是傲然地斜视着他。
毕庸接着说:“请问主公,纪晓岚对你说过“竹苞'二字的含意吗?”和珅说:“他对我说这两个字是表示竹子和草木丰茂的意思。”
毕庸站起来,凑到和珅鼻子底下说:“主公,你受骗了!”随后指着匾额说:“您看,这‘竹苞,二字拆开来,就是‘个个草包’,这不明明是讥笑和谩骂您吗!”
听了毕庸的解释,和珅那熟鸡蛋一样的胖脸抽动起来。他满脸杀气,眼露凶光,咬牙切齿地说:“我决不放过纪晓岚这个书狂!”
毕庸趁机说:“我发现纪晓岚没有好好地编纂《四库全书》,而是经常从禁书、废书上摘录一些东西抄到一个绿皮本子上,还加了边注,从来没有让人看过。只要把它搞到手,定可叫纪晓岚脑袋搬家!”
和珅的脸上露出一丝奸笑,他完全知道毕庸这条计策的毒辣和厉害。即使绿皮书上没有多少可以加罪纪晓岚的地方,凭着毕庸的拆字术,他再在乾隆面前煽风点火,也定会使纪晓岚身首异处!
于是,和珅和毕庸紧靠在方竹亭上交头接耳,密谋策划了一个恶毒的阴谋。
除夕下午,纪晓岚从承德回到京城,他的许多知心好友先后前来探望,激励他不顾任何得失,倾注全力编好《四库全书》,完成这旷古未有的壮举。
朋友的关怀和激励,使处在逆境中的纪晓岚真正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重要。真是室外寒流滚滚,室内暖意如春。
饭后,纪晓岚在爱妾明玕的陪伴下,来到东书房“静东轩”。明玕经常帮助纪晓岚检点图书,查找典故,解疑排难,既是他生活上的伴侣,又是他事业上的助手。
明玕富有才华,善于写诗,她把自己用绿皮缎面装订成册的三百余首诗拿给纪晓岚看。纪晓岚一首一首地读下去,不断拍手叫好。
忽然,门外响起了急剧的敲门声,纪晓岚放下诗册,急忙站起身来。开门一看,老仆人施祥领进一个人,说:“此人说有要紧事,一定要面见主公。”
这个人见了纪晓岚,拱手行了一个大礼,说:“纪大人,还记得起我吗?我就是在承德武烈河边被您救活的李福啊!”纪晓岚顿时想起了三年前那件事。
那年秋天,纪晓岚在编书空闲的时候,到承德街上散步。当他走到武烈河边时,看见一个衣衫褴缕的人躺在地上抽搐,身旁还放着一个大瓦罐。
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前街的李福,前些日子他妻子无钱治病死去了,、不久一个三岁的孩子也饿死了。哎呀,他又喝盐卤自尽了,一家子走了一条道…………”
大家只是围着李福着急,谁也想不出救人的办法。这时,纪晓岚猛然想起《阅微笔记》上有一个秘方,就是灌豆浆可以救活喝盐卤的人。于是,他排开众人,蹲在地上,扶起李福的头,同时叫人快去取豆浆。
有人很快地取回了一大罐豆浆。纪晓岚一连给李福灌了三大碗。过了一会儿,李福慢慢苏醒了。
临走时,纪晓岚给李福留下一锭银子,劝慰他不要轻生,要坚强地活下去。想不到今天在京城又相遇了。
纪晓岚示意施祥、明玕回避了。李福对纪晓岚说:“纪大人救活我的性命后,我就流落到京城,经过一个同乡的介绍,我进了和珅府做杂役。”
紧接着,李福就把他在方竹亭后面打扫落叶时听到的和珅和毕庸策划陷害纪晓岚的过程,简洁地说了一遍。然后说:“请纪大人赶快采取对策!”说完,匆匆离去。
这五雷轰顶一样的消息震怒了纪晓岚,他猛击书桌,愤慨地说:“他们根本不想把《四库全书》早日编成,只是处心积虑地陷害别人,毁坏事业,满足私欲,真是卑鄙、凶恶、阴险的小人!
李福走后,明玕从屏风后出来了。她的眉宇间虽然流露出焦虑的神情,但毫不惊惶失措,沉静地一步步走到纪晓岚身旁。
纪晓岚说:“《阅微笔记》只是搜集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加的边注中也没有“影射”、“诋毁”当今的话,即使被他们查去,也没有什么可以加罪于我的地方。”
明玕说:“乾隆盛怒未消,必然会听信和珅、毕庸的肆意曲解、恶意诬陷。到那时,也就无法辩白清楚了。”纪晓岚听明玕说得有理,决定把《阅微笔记》从文津阁取出来,藏到一个稳妥的地方。
但是,藏到哪儿最稳妥呢?明玕略带难色地说:“就是献县老家的双塔村,恐怕也无法躲过和珅的搜查啊!
听到明玕讲到双塔村,纪晓岚的脑海中闪现出一种幻想,他半是想象、半是自嘲地说:“要是有人能够飞上人迹难到的双塔山顶那就好了!”
就在这时,隔扇门一响,从屋外跳进一个人来。
纪晓岚和明玕大惊失色,定睛一看,原来是武师王丁。王丁打拱行礼道:“总纂大人,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奸贼的阴谋无法得逞!”
原来,李福进来时,王丁看见他行踪神密,便暗暗跟在后面,所以听到了他的全部谈话内容。明玕问有什么办法,王丁说:“我连夜飞奔承德,潜入文津阁,取出绿皮书,再飞登双塔山!”
纪晓岚听了,很是高兴。但他又想到避暑山庄高墙壁垒,戒备森严;双塔山峰高石锐,无路可攀。王丁虽然武艺高强,恐怕也······
王丁看到纪晓岚还在沉吟,就胸有成竹地说:“总纂,我有一身好武艺,千难万险也要把绿皮书送上双塔山。来报答总纂对我的深情厚义,二来可使总纂继续完成编纂《四库全书》的宏愿。即使此去丧生,也决不后悔!”
听到这里,纪晓岚的心头一热,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他从身上取出文津阁书室和书柜的钥匙,郑重地交给了王丁。
王丁正要告别,明玕拿来一套诗集,说:“武师,请将这套绿皮诗集带去。到了文津阁,取出《阅微笔记》后,换上这套诗集。”
王丁接过诗集,用斗篷包好,紧紧地系扎在腰间,拱手告别,跃到屋外。一眨眼,已经无影无踪了。
除夕夜,黑沉沉。王丁身跨骏马,追风流星般地向承德奔去。王丁到了避暑山庄外面,把马藏在西北门外的山麓松林中。
王丁敏捷地潜入了文津阁的围墙,他先藏身在文津阁对面的假山上观察周围的动静。王丁坐了片刻,不见有什么动静。他恐怕有埋伏,就摸过一块石子,扔进池塘。
“扑通”一声响后,仍不见任何动静。王丁不再等待了,他一躬身跃过池塘,来到前廊下,用钥匙打开了书室的门。
王丁掀开内门,顺着书架摸到书柜前。他打开锁,解开包袱,用斗篷遮住,敲打火石点着了一卷火绳,微微照亮了书柜。
在书柜的第三横格上,王丁取下《阅微笔记》,换上明玕的绿皮诗集。这时,他激动得双手都颤抖起来。
王丁把《阅微笔记》包好,紧紧地系扎在腰间。又把书柜、书室都落了锁,然后离开文津阁,纵身跳到假山上。
他猛然发现,在三十步以外,有一盏灯笼照着四只脚的影子,正向假山方向走来。王丁赶忙躲进山洞。不一会儿,两个人说话的声音清晰地传过来。
一个说:“接到大人的密令后,我就照计行事,把我手下守卫文津阁的九个士兵召集在一起,叫他们大吃大喝,现在他们都被灌醉了·
另一个说:“本来想明天动手,大人怕夜长梦多,就决定今晚把绿皮书弄到手。事成之后,你想当什么官,就包在我毕庸身上!”
王丁摸了摸腰间的《阅微笔记》,心里说:“好险 啊!”他要在天亮以前把书送走,无心再听毕庸他们说话,就闪出山洞,转过假山,跃出宫墙,飞马直奔双塔山。
双塔山形同双塔,两块摩天巨石森然耸立,就象用巨斧从中间劈开一样。
王丁细细地打量着双塔山,没有可以攀登的地方。他就在两山中间顺着石壁交叉纵跳,逐级升高。但是由于过分疲乏,快到山顶时,他的气一松,又盘旋落地。
王丁席地而坐,稍事休息,开始第二次攀登。他脚踏石壁的凹凸处,使足气力,在两山中间连续弹跳,终于跃上了双塔山。
在第一个山峰顶上,王丁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可以藏书的地方,他就一个箭步跃上另一个山峰。
在这座峰顶上,有一座石屋,里边有石几、香炉、供桌,供桌上还有一个石片。由于年久失修,石屋已破烂不堪,也没有藏书的好地方。
王丁十分焦急,走出石屋,四处观察,忽然发现,绿草丛中有一块桌面大小的圆石头,他围着转了一圈,就掏出护身匕首在圆石周围掏挖。等他挖掉酸枣树和红果草时,居然露出了一个二尺多深的石窟窿。
这真是一个最理想的藏书的地方,王丁高兴极了。他把《阅微笔记》庄重地放进石洞,然后用一块石头堵住洞口,又移了几棵酸枣树和红果草挡在外面。
王丁藏好《阅微笔记》的时候,早晨的第一线曙光已经在东方的天际浮动了。他英姿勃勃地站在峰顶,遥望京城,无限感慨地说:“总纂大人,你可以完全放心了。”
王丁急忙奔回京城,纪晓岚非常满意。但由于紧急奔波,王丁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间。在生命弥留之际,他躺在纪晓岚的臂弯里说了最后一句话:“祝愿总纂早日编成《四库全书》。”
为了寄托对王丁的哀思,纪晓岚在家里建造了一座“阅微草堂”。
再说毕庸把偷来的绿皮书送到和珅手中,和珅打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是明玕的诗集。他想如果送给乾隆皇帝,说不定还会给明玕加个御封才女的称号。因此,他垂头丧气地又让毕庸悄悄送了回去。
和珅的阴谋失败了,笼罩在纪晓岚头上的乌云驱散了。他和他的同事们更加精神振奋地投入编纂工作。经过十个冬春的奋斗,终于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编成了长达七万九千三百多卷的《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四年夏季,纪晓岚又来到文津阁。他重拂书桌,思绪万千,面对窗外秀丽的景色,更加怀念王丁和那本绿皮书。从此,他又用了十年时间整理出一部《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