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00后扮锦衣卫迎大家返乡”的新闻在微博视频引发热议。很多人估计,此举是为一扫大冷天的寒意。故而生硬照搬“衣锦还乡”的成语梗,特意安排锦衣卫们热情迎接父老乡亲。
00后扮锦衣卫迎老乡的魔幻现场
然而,这并不是“衣锦还乡”首次被拿来跟锦衣卫挂钩。早在数年之前,已经有一部名为《锦衣夜行》的小说+电视剧出现在公众视野。可见在不少受众群体心中,只要字符看着类似就必定有文化基因传承。至于背后是否真有联系,则不应该由短视频重度依赖者们研究。
电视剧《锦衣夜行》的海报
事实上,无论“衣锦还乡”还是“衣锦夜行”,背后典故都与大明朝的锦衣卫毫无关系。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身为楚人复国主义者的项羽,眼见不共戴天的大秦宫室喜遭烈火洗礼。因自觉甚是满意,便立即萌发出对故乡的念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显然,在大仇得报的西楚霸王看来,取得如此成就还不荣归故里,简直和穿着华丽的衣服却专挑大晚上走路无异。后来的“衣锦夜行”与“衣锦还乡”,皆源自上述这个典故。
作为暴秦毁灭者 项羽有足够底气衣锦还乡
即便在项羽兵败身死后,衣锦还乡还被无数次引用。这些人无论身份、职业差异,都有着一颗热爱乡土的赤诚之心。例如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镠,就是赫赫有名的佼佼者。
根据《吴越备史》记载,后梁开平四年冬季,钱镠已是镇东、镇海、淮南的三镇节度使。于是风风光光的回到杭州老家,又因自觉功绩足以光宗耀祖,便即兴写下一首《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钱镠至今都是杭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历史人物
这还不算完,钱镠接着上表中原朝廷,成功让老家被赐名“衣锦军”。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后人主动纳土归宋,这座曾经的王城又被新来者重新改名,成为五味杂陈的“顺化军”。等到赵家天子因靖康之耻而率众衣冠南渡,便再度将顺化军更名为临安。尽管政治地位瞬间拔高,但无论如何都停带着有几分窝囊,丝毫不复往夕的扬眉吐气。
讽刺的是,这座南宋时期的陪都,并没有因王朝倾覆而遭到破坏。相反,还在蒙元治下维持着最佳繁荣,是外番眼中堪比汗八里帝都与刺桐港的顶级城市。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独领风骚,风头盖过宁波、苏州和南京等更古老中心。任何出门在外的旅人,都有充足底气来期待自己的每一次返乡。
杭州衣锦城遗址
钱王墓前的衣锦井
当然,随着蒙古帝国崩开,杭州的长期繁荣也就难以为继。作为元朝统御江南的重镇,整座城市很快就陷入到朱元璋、张士诚与方国珍势力的围困之中。等到明朝问鼎江山,又受限于贸易封禁措施而遭遇凋敝。唯有远在大陆另一头的欧洲人,还能凭借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与伊本-白图泰的游记,唤起哥伦布等冒险家的勃勃野心。
公元15世纪初,燕王朱棣靠动靖难之役的胜利篡位得手。由于建文帝的基本盘就位于江南,新朝廷逐步对吴越、楚地征收报复性高税赋,甚至烧毁部分地方文献记录。以至于现代人提到衣锦还乡,很难再与当初意气风发的项王、钱王联系起来。而是直奔文字顺序刚好相反的“锦衣卫”,足以让九泉之下的先贤们气到大骂数典忘祖。
杭州衰落之际 反而被远方的欧洲人所铭记
不过,人类拥有与生俱来的自我解释能力。总是能捕风捉影,挖出勉强扯上关系的依据。因此,基于靖康之耻和历次衣冠南渡的历史记忆,生成大规模人口迁移+替换遐想。乃至简单粗暴的网络时代,演变为“杭州是一座河南城市”等诡异论调。
只是不知道在宋金两国都早已做土的今日,自觉流着正统之血的“南方小土豆”们,是否还愿意北上,在锦衣卫的夹道欢迎下荣归故里......
牧羊犬汉奸又开始更新了,我得翻翻之前的了,上一个号就更新到2019年,啥也不说了,接着举报(举报在手机右上角那三个圆圈程三角形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