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西征南昌93天3次轰塌城门,江忠源坚强防守抵御其进攻

史海撷英 2024-07-08 16:17:11

咸丰三年(1853年)6月3日,洪秀全、杨秀清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天王妻弟赖汉英、殿左检点曾天养等人,率船千余艘开始西征。同日,占领安徽和州。翌日,在太平府击败向继雄所统清军水师,径行西上,先后攻占芜湖、池州,6月9日即直抵安庆。

时安徽省城已移设庐州。安庆由按察使张印塘等防守,由于西征军突至,敌军不战而溃,仓皇逃奔集贤关和舒城等地,西征军于10日凌晨胜利入城,留胡以晃驻守,赖汉英等率领主力继续沿江西上,向南昌进发。6月13日占领江西彭泽,18日占领江西湖口,随即进入鄱阳湖。22日占领江西南康府(今星子县),群众缚知府恭安、知县罗云锦、都司胡瑶林献于军前,热烈欢迎,并进贡银米食物。23日过吴城镇,分军登陆,守敌不战而溃,群众也想缚献清吏,但已逃匿无踪。6月24日,西征军兵临南昌城下,从此开始了93天的城池攻坚战。

西征南昌之战的背景

西征的第一步攻取目标,就是安徽省会安庆、江西省会南昌与江防重镇九江,以及湖北省会武昌。西征的第二步攻取目标就是从湖北进入湖南,然后传檄而定两广,以至整个南部中国。

在战略指导上,洪秀全、杨秀清产生了骄傲思想,以为只要派出一支精兵,几员强将,就可以所向无敌,攻取北京,经略上游。他们看不到清廷还有挣扎力量,以为太平天国将为“万方之所悦服,亿众之所向往。”“以江西为囊中物,可便手探取也。”

错误的力量估计导致了错误的战略决策,既然是便于探取的囊中物,洪、杨就无须派出劲旅雄师了。

面对西征军的突然进攻,清方防守南昌主将江西巡抚张芾、在籍办理团防的前刑部尚书陈孚恩、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等,加紧“筹议”企图守住南昌。

首先,他们吸取了桂林、长沙的守城经验,在太平军来到之前,即将城外民房、市店尽行焚毁,以免被太平军用作栖息之所和挖掘地道的掩体。其次,重新调整了城防部署,对南昌的七个城门,分派重兵把守。再次,火速从省内外请调大批援军,从7月3日至8月23日,先后进抵南昌的各地援军总数已有八千二百多人,加上原有的“万余人”,故兵力增至“一万八千九百有奇”了。

敌人力量逐渐增强,给太平军的攻城战斗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困难。南昌战役从6月24日开始到9月24日太平军主动撤围北走,历时93天。在最初一个多月,攻坚战打得比较激烈。及至8月上旬以后,由于各地清军陆续驰援,迫使赖汉英分兵拒援,攻城兵力倍感不足,而西征援军到后又旋即撤走,没有起到实际的“援应”作用。

是故,太平军兵力未能增强,除了抽出一小部分兵力,先后进攻丰城(8月5日)、瑞州(8月7日)、饶州(8月18日)、东平(8月28日)、浮梁(9月9日)、彭泽(9月22日)等地,进行征粮以外,主力转为防御对付敌人多次大规模的反扑,再也没有力量发动攻势。9月初旬以后,则演变为双方的相持局面。

当时,太平军的攻城战术主要是:第一,构筑营垒、炮台,施放枪炮,以攻击清军的军事目标。其中,章江门外文孝庙对清军威胁最大,太平军“穴墙为孔三级,环列枪炮,累毙我军。”文孝庙据点正对清军要害,有人哀叹:“贼之所以困我,与我之所以久困于贼者,一文孝庙之为害也。”张芾“一日巡城至章江门炮台,贼放一台炮,毙中丞前一戈什哈,后一长随,血溅中丞衣,中丞以身躯短小,故得免,然以此惊悸成疾,久始愈。”候补知府林懋勋,“围城时,巡城上,脚腿肚亦中有枪伤。”

因此,清军多次进扎文孝庙,引起几度血战。但是,这只能给敌人以不同程度的火力杀伤,却不能达到破城目的。

江忠源

太平军攻城的第二种方法,就是挖掘地道。但是,江忠源亲历长沙战役,深悉太平军穴地攻城战术,破坏地道施工。主要有:一是“瓮听法”,“于城根埋瓮,使人坐其中,侧听以司声息。”当听到有掘土声时,“即由内挖下,挖即通,即用铁球下击,并熬滚桐油稀粥灌入,亦毙贼无算。”二是“开城外明濠,横截地道。”明濠“宽五丈,深三丈”,然后引水灌注,使地道塌陷。三是收买太平军内的内奸告密,“贼于章江外累掘地埋火药,屡为官兵起获。盖每埋火药,即有贼投城指示,官兵随即起出,屡次皆然。”四是“多备布袋囊沙及多备石块以为随塌随筑之用。”随后又“易沙以棉,浸而湿之,俾仓促间,便于提挈。”

由于敌人多方破坏,使太平军擅长的穴地攻城战术没有充分发挥效益。但太平军排除敌扰,坚持施工,曾三次穴地成功,火药迸发,炸毁城垣,并组织抢攻。可惜被清军击退,未能破城。此外,太平军还配合使用过“云梯”,以及准备使用“火牛”等战术。

第一次轰塌德胜门

咸丰三年五月二十日(1853年6月26日),江忠源派百长李光宽等率楚勇四百余人,由永和门空心炮台出击太平军阵地。

太平军抢先占据有利地形,以“约四五千余人”的雄厚兵力分成三路,迎击进犯之敌。李光宽亦分头猛扑。两军拉锯,“往扑返攻数次”。城上清军“复从城巅督放连珠铜炮”援应。少顷,太平军设伏诱敌,将士佯退,李光宽“素勇轻敌”,穷追不舍,冲进伏击圈,立即被太平军奋起的伏兵击毙。楚勇伤亡惨重,退回城中。这是一次漂亮的伏击战,使太平军初战告捷,毙敌悍目,首挫楚勇元气。

6月24日下午,太平军的船只驶抵南昌,立即“登岸扑火”,占领城外未焚的北兰寺、文孝庙等处,“树棚筑垒,就庙内挖地道”。至6月29日,即挖通了德胜门地道。是夜,爆破成功,德胜门城墙倒塌数丈,清军“登时堵筑,火炮齐施”,封锁了进攻线,使攻城将士难以逼近城缺。

更令人惋惜的是,太平军组织的攻城战斗,因为赖国舅赖汉英把埋雷数量弄错了,贻误了战机。其实,太平军只“埋地雷一,届期举发,城崩数丈,群贼摩厉将登。赖误记有第二雷,戒勿动,久待不发,城口复完,群贼交咎之,赖未信,乃检视伪土将军文报,始知只一雷,乃大悔恨。”指挥员一次失之严谨,破城战机瞬间即逝。

文孝庙保卫战

早在7月3日、4日,清军就把文孝庙据点视为眼中钉,急欲拔除,先实施小队突出,两次“缒勇往烧文孝庙,坚固未能入,且多伤者。”至7月6日转为大举进犯,兵分两路,其他兵勇居前,江忠源统楚勇居后,自顺化门出城,由江忠源亲自上城督阵,由彭旭与封九贵率三百余人,乘两军战酣时,“即缒勇往烧文幸庙。”但是,担任纵火的“章武军初历戎行,抛掷火弹,误延兵勇。楚勇往烧贼棕,火箭丛集,帆樯已蒸,贼抵死扑灭。”

纵火队未能得逞。进犯文孝庙的清军“初出锐甚,直逼城垒。”太平军“坚匿执帜环垒走。移时,遽风雨出”,太平军突然杀出反击,清军大愦,“阵亡三十八名,拾枪尽弃以赍贼。”

经过这次激战,太平军英勇捍卫了文孝庙据点,清军连次受挫,对文孝庙视为畏途,不敢轻易冒险。

第二、三次轰塌德胜门

7月9日寅刻,大雨倾盆,太平军从德胜门外用地雷轰塌城垣六七丈,裂而未倒者十余丈,突击队乘势蜂拥夺城。江忠源动作迅速,急忙督楚勇数百人抢护。经过激战,太平军稍却,复又援云梯登城,遭到清军狙击,伤亡百余名,被迫退出战斗。是役,伤毙清军七十余名,但未能攻克南昌。

清军督民夫以一昼夜修筑完固。战斗中,清军“城上帐房所存铅药,倾刻用尽”。“事势孔迫,几濒于危”。结果,竟以刺刀威胁、雇募民夫。“源源接应,乃化险为夷。”

7月28日寅刻,太平军又从德胜门原缺口西北用地雷轰塌城身六七丈,“官兵鼠窜”。陈孚恩当即“手刃一人”,勉强控制兵勇。“会大雨,邓仁堃立泥淖中督勇堵筑。”“楚勇及诸游奕兵争先奔赴,攒立城垣。贼计在聚歼,复从原缺口西南用地雷轰塌城身八九丈。巨石掀空,尘土四塞,楚勇百余人及委员蒋麟俱陷”,“川勇、贵勇轰落不知处所者几半”,“其宛转掀腾烈炎中者,尤为惨不忍睹”。

当第一次城崩时,太平军“无一人乘势抢入者”,迨这第二次城崩后,便立即纷纷“拥至城下,人戴一盆争先上”,“蒙死抗敌,矢石交集”。但是,由于清军迅速驰集,“拚力死拒”,太平军伤亡沉重,“死者山积”,不得不主动撤出战斗,未能克城,但重创清军,“楚勇受伤百八十余名,阵亡四十余名”。江忠源实力丧失四分之一,仍然是“几至危城不保”。

文孝庙歼灭战

7月30日,赖汉英出师打援,主动向清九江兵营发动攻势。这时,江忠源正大宴宾客庆祝自己生日,竟下令清军“坚守勿出”,一意饮乐。但城外的总兵马济美抵制军令。

他一贯对江忠源犒赏时,厚城内守军、薄城外援军的行径强烈不满。“欲立奇功”以显示自己。当太平军打援时,马济美率部出战,并请江忠源出兵袭击太平军营垒。但张芾令各军坚守,马济美“大愤”,率部抵拒,并追抵太平军营垒,卒被包围。“中数矛,犹力战,后一矛刺洞胸,始落马阵亡”。其子马炳南亦同时被击毙。太平军取得拒援战斗的重要胜利。

8月5日,江忠源命令总兵阿隆阿督兵勇分三路疯狂向太平军营垒进扑,以练勇为策应,并分兵由空心炮台出城,“潜师掩护”,太平军“摇旗鸣锣,坚闭不动。退则尾追,与清军角逐”;“或分抄归路,狡猾百出”。

清军主攻“文孝庙贼巢,以楚勇为策应。”百长滕加胜、李春富率敢死队“各手红蓝帜,跳陟庙墙脊,勇气百倍”。太平军猛烈抵抗,“丛镝仰刺”,蓝旗勇就歼。“其环攻庙旁者,贼枪炮雨注,动残肢体。百长李春富阵亡,余皆鼠伏墙隈”,逃遁回城。文孝庙据点又一次成了清军坟墓。

8月28日江忠源命湘勇头目罗泽南率队,湘勇争先冲锋,在正面冲破。湘勇悍目谢邦翰“急弗察”,太平军“遽露刃格杀”,湘勇溃窜,作鸟兽散,各路清军披靡。是役,清军伤亡颇大,仅湘勇就有82人毙命,谢邦翰等三名悍目死亡。

江忠源连犯皆挫,不敢再举,两军转入相持,战局趋于消沉。

太平军在南昌城下的持续进攻战以及在外围各县的战术动机,使困守在孤城里的清军面临许多新的威胁:一是物质供应紧张,由于“城外尽为焦土,商贾畏蠕不至,一切糗粮,仰给城内,设梯悬绳,往来梭织,逻伺稍疏,奸宄潜入。”又由于“闭城过迟,薪、烛、米、盐,藏徙已罄”,正因为这样,张芾等人的布告,不得不提出高价收卖;二是“疾疫流行,兵勇死亡过甚”,尤其是7月25日以后,“淫雨浃旬,城上衣甲无不湿透者,以是员弁兵勇,病死不可胜计。”更有甚者,南昌、新建两县的群众,纷纷向太平军进贡。《蔼青诗草》称:群众“以豕鸡鹅鸭银米进贡者不知凡几,相见皆呼以兄弟,甚属亲热,即报以《太平诏书》、《天条书》、《幼学诗》、《三字经》数卷,执贴一张,物重者或报以棉花油盐等物,乡民皆快焉”。充满军民亲密相处的氛围。当太平军攻占丰城时,“县城纷纷送礼,……于是樟树、临江、瑞州俱纷纷致送矣”。当太平军进抵赣东北时,那里的群众也是纷纷响应。“东至饶、广,南至抚、建,钱米日至”,由此,太平军的粮饷供应,得到切实可靠的保证,有力支持了攻坚战争。

西征军攻城失利的原因及其得失

太平军进攻南昌,是整个西征进程中带有全局性的一次战役。如果能够攻取省城,不仅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可以打乱清军战略部署。还可从赣西直接插入湖南,把湘军扼死在摇篮里。因此,太平军进攻南昌的决策是正确的。

但是,攻城持续了93天,而南昌仍未攻克,造成这次失利的原因有二:

第一,攻城兵力太少,援军没有很好配合。

太平军开始投入的攻城兵力只有六七千人,一直未能合围南昌。两次轰塌城垣后的激烈夺城战中,皆因兵力不足,不能得手,而被迫撤退下来。8月初,虽然陆续来了一些援军,可是旋即离去,没有起到作用,南昌城下仍然致使赖汉英孤军与优势的敌人拼搏。由于援军统帅石祥祯与赖汉英之间矛盾深结,当赖汉英撤围后,石祥祯“谮于杨贼,诬从通官军,不欲破城,调还江宁,宥死,发删书馆。”

看来,正是他们不能团结合作,以致不能改变力量对比的态势,这是攻城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战役指挥上,带有很大的被动和盲目性。

赖汉英指挥上的被动和盲目,一是行动迟缓,一再错过战机。

太平军是咸丰三年(1853年)6月3日出发西征,此时距攻克南京已经过去了两个半月,行动开始就显得迟缓。太平军出发后,沿途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抵抗,还是用了21天的时间,才进抵南昌城下。并且,在6月24日至7月9日的半个月里,敌人的援军尚未大量集结,被破坏地道的城外明濠尚未修浚,太平军也没有抓紧时机,向敌人发动大规模的快攻和猛攻。甚至在6月29日,已经第一次轰塌了德胜门的数丈城垣,竟然因赖汉英记错地雷数目,结果使已塌缺口复被敌人堵好。

二是事先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对战斗中可能产生的困难估计不足,因而一旦出现了新的情况,便束手无策。

由于敌人事先焚毁了城外附郭房屋,使太平军无法环城扎营,只是住在江中船上,只能对靠江的城西、城北两面采取半包围的态势。这正是清军重点防御的地段。因此,虽然三次轰塌了德胜门的城垣,但又都没有达到破城的目的。由于敌人焚毁了城外房屋,太平军只能在德胜门外挖掘地道,无法在其他地方进行。而且,敌人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破坏地道的措施,对此,太平军缺乏对策。

7月28日,即第三次轰塌德胜门城垣破坏失败后,赖汉英基本上不再采取这种战术了,但是又找不出更有效的战术。8月上旬以后,太平军不再攻坚,而转为防御,形成“官兵与贼皆安堵”的相持战局。

三是赖汉英没能及时地审时度势,及早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法,以着重歼灭清军援军。清军援军到达时间不一,这给太平军以逐次歼灭援敌的战机。可惜,他们计不出此,而是执意强攻坚城,陷入两面作战的被动地位。

南昌战役的意义在于:第一,沉重打击了清朝“劲旅”楚勇,为太平军以后在西征战场上的胜利,扫除了部分军事障碍。“旧时从氓帅冒矢石建功名之士亦皆散亡略尽。”战后,楚勇分崩离析,迅速丧失原来强悍的战斗力,以致先有田家镇的惨败,“岷帅突围出,幸免于难。”以后太平军攻克庐州,江忠源在绝望中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至此,猖獗一时的楚勇,便最后冰消瓦解了。

第二,打扰了敌人的战略部署,策应了天京战场。此时,江忠源本来是奉命赴江南大营帮办军务的,只是因为西征军行将进攻南昌,他才改变原定计划,率领楚勇,由九江改道转赴南昌的。太平军围攻南昌,打乱了清廷既定的战略部署,则是客观的事实。而且,向荣为护卫江西粮饷基地,不得不抽出音德师率领江南大营清军二千人驰援。可见,南昌攻坚对天京战场是重要策应,它本来是西征的目的之一。

第三,获取了大量的粮食,缓和了天京供应的困难。建都时,天京的存粮只能维持四个月,故自7月以后,粮食开始紧张,“天京粮乏,令城中妇孺老弱出城割麦,既出闭城,以减军食。”对女馆“每人日给米二合,煮粥食之。”粮食问题关系到天京安危,也是西征的重要目的。赖汉英尽力征集粮食,解运回京。进攻南昌既威胁江南大营粮源,又开辟了天京粮源,收到了显著的物质效益。

两湖太平军自南昌撤围后,兵分两支:一支由石祥祯等人率领,从九江西上,进军两湖,一支由曾天养率领,在南昌撤围之前,即先后攻占饶州、乐平、景德镇、浮梁,9月22日再占彭泽,23日占安徽东流,24日占建德,旋回安庆并入胡以晃部,参与开辟皖北基地。

0 阅读:4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