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支架,厚实文言文教学——以《〈世说新语〉二则》为例

管亥评文化 2023-09-03 12:52:01
作者顾小莉:江苏海安市海陵中学

摘 要:研讨文言文教学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教学《〈世说新语〉二则》为例,详细介绍参与情境、比较情境、现实情境、体验情境等情境支架的创设与作用,指出创设能够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改变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情境支架;《〈世说新语〉二则》

学好文言文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共有34处提到“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共有6处提到“情境”。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以教学《〈世说新语〉二则》为例,对文言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一些有益的研讨。

一、创设参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相较于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较长,学习难度也会相应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也会大幅降低。教师如果能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的教学情境,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咏雪》中,兄子胡儿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接着“公大笑乐”。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在思维定势影响下不假思索地认为,谢太傅之所以“大笑乐”是因为兄女的回答更好,所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恰当。这样的回答缺少深度学习参与,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是小雪,怎么比拟?如果是大雪,又该怎么比拟?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这一情境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高涨,纷纷说:如果是小雪,像杨花,像蒲公英,像头屑,像白糖……如果是大雪,像鹅毛,像柳絮,像棉花……笔者继续这样引导:那兄子胡儿的比拟是否有可取之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北方初冬或初春的雪更像细小的精盐颗粒,北方严冬的大雪才像鹅毛、杨花、柳絮,南方冬天的雪大多也像精盐颗粒,谢太傅“大笑乐”不一定就是对兄女回答的肯定,也可能是对两个小孩的回答都有合理性的欣慰之笑,更可能是对他们这种敢于表达、善于质疑、勇于辩论的学习氛围感到高兴才“大笑乐”。毋庸置疑,分析“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教学《咏雪》的难点。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深度学习,无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想象中表达,在细节中求证,不仅丰富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

二、创设比较情境,品析字词之妙

语言的发源地是情境。人只有借助具体的场景、物体、图形等才能建构语言思维模式与活动。任何离开具体情境的语言活动都是无意义的。肖培东老师曾说:“语文之美首先美在字词。”①一般来说,文言文用语含蓄,言简义丰,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都隐藏在字里行间。品析文言字词之妙是提升文言语感能力的重要抓手。由此,教师必须创设具体情境带领学生学会品析文言字词之妙,才能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咏雪》中有“俄而雪骤”一句。这句中的“骤”能不能换成“大”或者“急”呢?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莫衷一是。于是,笔者这样引导:“骤”是什么意思?学生解词后豁然开朗:“骤”是“紧”的意思,“紧”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换成“大”或者“急”只能表现一种下雪的状态。教学文言文,创设比较情境,引导学生用换字法比较用字用词的妙处,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与艺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学有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助力文本解读

学习文言文,无论是整体感知还是局部欣赏,无论是品味句子还是把握情感,都离不开对课文的精准解读。教学中教师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再结合文言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观照课文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解读课文。

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学生对如何看待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意见不统一。有的认为,元方不懂礼貌,不尊重客人,他的行为不值得提倡;有的认为,元方的行为是正当反击,是客人不礼貌、不尊重主人在先。于是,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如果你是元方,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客人失礼在先,元方是在正当反击,是在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另一种认为元方是在以失礼回应失礼,他的行为不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办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做了这样的引导:元方当时年仅7岁,如果你是当时的元方,你会怎么做?作者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体验性思考,讨论交流后一致认为:元方的行为很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和家庭出身;作者这样写就是要表现元方的机敏善变,而不是要表现应该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显然,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精准解读课文。

四、创设体验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文言文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但古人在表达这些情感时通常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地或寄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感体验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隐逸之心、家国情怀、惜别之情、壮志难酬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等情感。

《咏雪》表现了东晋士大夫家庭生活的情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一教学难点呢?课堂上,笔者创设了这样的体验式情境支架:小时候,父母一定让你和小伙伴玩过成语接龙、猜字谜之类的游戏,当时你们一定要分出胜负吗?父母这样做是想看到你们谁胜谁负吗?学生不用思考就回答说“父母关注的不是谁胜谁负,而是我们不仅可以快乐地游戏,还可以学习知识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又顺势这样引导:《咏雪》中的谢太傅即谢安,官至吏部尚书,谢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谢太傅在大雪日与子侄们讲论文义,目的是什么?学生由此恍然大悟:谢太傅不仅是在指导和启发子侄们咏诗作文,还是在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珍惜和子侄们在一起的时光;把玩诗句的雅兴,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才是他看重的;屋外冰天雪地,室内谈笑风生,亲人间亲密无间,文中的“公欣然”“大笑乐”表现的就是谢太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由此可见,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的确能引导学生接近作者情感的内核,从而深刻理解课文。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其他的情境,如思维情境、在场情境、对比情境、诵读情境等,为学生铺平学习文言文的道路,使其顺利把握文言文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蕴,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能够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改变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收获不期而至的精彩。

注释:

①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31.

0 阅读:16

管亥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