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神坛!曾经风光无限的“酱油第一股”加加到底怎么了?

科财小官 2021-03-12 19:02:29

“早晨醒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每一样都是大学问。

提起酱油,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海天味业,无论是从市值还是业绩规模上看,海天味业都是当之无愧的A股“酱香科技”阵营的核心成员。

但要是从上市时间来看,2012年登陆A股的加加食品才是真正的“酱油第一股”。

“酱油第一股”的“堕落之路”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现在大家常见酱油瓶所用的瓶盖——打开酱油瓶外盖后直接拉开内盖即可倒出酱油的方法是加加创始人杨振首创。

最初,杨振想把这个创新方案卖给湖南的酱油厂,但并没有厂家愿意购买。随后,在1997年,他便在湖南宁乡县正式成立加加酱油厂。当时的加加酱油厂仅有2亩地和几个人工人。

在斥“巨资”投放电视广告后,加加酱油厂收入一路飙升。距公开数据,从2009年到2012年,加加食品营业收入从12.02亿元增长到了16.57亿元,净利润从8101.73万元增长到了1.7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酱油大王”。

2012年1月6日,加加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而当时的海天味业才刚刚启动上市程序,千禾味业还是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小品牌。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上市成了加加食品的巅峰,自此开始“堕落”。上市后,加加食品的业绩一直原地踏步,毫无长进。2012年-2019年,加加食品营收仅增长3.83亿元,净利润甚至下滑——从2012年的1.76亿元跌至2019年的1.62亿元。

反观同期的海天味业,简直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了。以2012年至2017年的数据为例,海天味业均保持着年均11%的复合增长率,而加加食品仅有2%。

不仅业绩平平、利润下滑,如今的加加还身陷质押风波,被戴上了“ST”的帽子——2020年6月15日,加加食品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加加食品”变更为“ ST加加”,日涨跌幅限制为“5%”。

从昔日风光的“中国酱油第一股”,再到股份冻结、盈利锐减,变成“ST加加”,加加食品到底做错了什么?

“酱油第一股”为何跌落“神坛”

据悉,加加食品曾经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创始人杨振当年创业的定位是高端品牌,生产销售高端酱油。上市后,销售市场就交给了销售团队和经销商,而销售团队和经销商却将产品当做低端产品来运营,如此一来,便把品牌搞砸了。

主业失焦,加加便开始掉队了。而在当时,加加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而是转向扩充产品线,增加植物油、醋、鸡精等产品。但这些新增的产品,最终都没能在细分市场中打出一片天地。这直接导致整个品牌的知名度逐渐下降,这是加加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上市后的加加在资本的助力下,曾经试图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多元化品类,扩大企业经营范围。但这种方法不但没成功,还耗费了公司大量的精力与成本。

在2015年5月,加加食品向云厨电商投资5000万元,以此获得了51%股权,开始从事鲜肉、冷却肉配送和零售日用品,但却始终不能盈利。最终在2017年12月,以0元的价格转让了51%股权。

2017年4月,加加食品拟收购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经过6个月磋商,最终因为相关各方利益诉求不尽相同而告吹。2018年3月,加加食品以47.1亿元筹划收购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100%股权,两年多后,这一收购也因各种原因终止了。

金枪鱼钓收购的失败,似乎让杨振看清了企业目前的困境。去年11月,杨振提出回归主业战略,重新聚焦调味品赛道,将加加减盐生抽打造为中国酱油行业的头部品牌产品。

但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在高端酱油市场上,海天味业已经牢牢坐稳老大地位,占比18.8%,随后依次是欣和六月鲜(15%)、李锦记(13.7%)等。加加想要在高端酱油市场中东山再起,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68

科财小官

简介:产业论道 热点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