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陈毅与新四军第二师、第三师部分领导干部在淮南合影。左起:张树才、刘顺元、方毅、张爱萍、张云逸、陈毅、宋文(蹲者)、罗炳辉、杨梅生、龙潜、周骏鸣。
七
新四军第二师部队曾经战斗在宿迁,为宿迁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四军第二师,由坚持鄂豫皖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发展而来。1938年4月,第四支队挺进到皖中,接着又陆续进到皖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日寇,消灭汉奸土匪武装,部队得到发展壮大。1939年夏,以第四支队八团为基础,扩编组建了第五支队,又派出一批干部和骨干协同地方党发展了一批抗日游击武装,组建成江北游击纵队等。为贯彻党中央“发展华中”、“创建皖东根据地”指示,张云逸参谋长、叶挺军长先后到达江北皖东地区,组建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1939年12月初,刘少奇抵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定远藕塘地区,直接领导皖东地区抗日斗争。1940年3月,在反顽“摩擦”作战胜利基础上,创建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年8月上旬,为贯彻执行“对西防御,向东发展”方针,根据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命令,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第五支队八团、十团和第四支队七团北渡三河,发起淮宝战役,历时半月,开辟了淮安、宝应、泗阳等县边区的抗日根据地。
1943年5月,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召开第一次中共党员代表大会。图为主席团成员。前排左起 :钟明彪、蔡炳臣、张劲夫、李世炎、吴世安、熊挺;后排左起:梁从学、高志荣。
1941年2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所辖部队编成新四军第二师。副军长张云逸兼师长,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未到职)。新四军第四支队改编为第二师第四旅。旅长梁从学,政治委员王集成,副旅长吴世安,副政治委员高志荣,参谋长黄一平,政治部主任李世焱。辖第十团(团长秦贤安、政治委员钟铭镖),第十一团(团长吴华夺、政治委员高志荣),第十二团(团长杜国屏、政治委员徐海珊)。第五支队改编为第五旅。旅长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副旅长詹化雨,参谋长张元寿,政治部主任祝世凤。辖第十三团(团长林英坚、政治委员祝世风),第十四团(团长宋康、政治委员胡炜),第十五团(饶守坤、政治委员朱云谦)。江北游击纵队改编为第六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谭希林,副旅长张翼翔,参谋长朱绍清,政治部主任邓少东。辖第十六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第二师活动于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的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担负坚持淮南抗日游击战争和对西防御国民党军东犯的任务。
第二师五旅领导人合影。左起:副旅长罗占云、政委赵启民、旅长成钧。
第二师部队在坚持淮南根据地的同时,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抽出相当力量支援包括宿迁地区在内的苏北和淮北根据地斗争。第二师成立后,第五旅十四、十五团从1941年到1943年8月,一直战斗在淮北地区(第十三团于1942年1月抵淮宝归建)。第四旅第十团、第六旅十六团也一度在淮北参战,配合新四军第三师、第四师巩固和开辟淮(阴)宝(应)、淮(阴)泗(阳)和皖东北南部地区。1941年3月至5月,第五旅第十四、十五团先后在淮宝、淮泗地区作战,配合第三师九旅迫使洪泽湖土顽水警大队投降。7月初,第五旅旅部率第十四、十五团进抵皖东北地区,配合第三师九旅掩护第四师主力在淮宝地区休整,并拔除苏家圩、罗圩、双蔡集等伪顽据点,配合第九旅攻打伪张楼据点,恢复了泗县南北地区。在第五旅奉命西进皖东北同时,第四旅旅部率第十、十一团进到淮泗地区,支援友邻部队作战。不久,旅部率第十一团返回淮南。10月,第十团参加程道口战役。是年底,第五旅在皖东北地区完成任务后,又奉命返回淮宝、淮泗地区,仍然担负巩固发展淮宝、淮泗任务。1942年秋,为支援淮北第四师作战,第二师六旅十六团北渡洪泽湖,进到半城地区机动作战。1943年3月,第五旅十三、十四团配合第四师参加了山子头战役。为加强对敌斗争和津浦路西、皖江(新四军第七师)地区的对顽防御,同年8月第五旅奉新四军军部命令,转赴淮南津浦路西作战。
1941年7月,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十团奉命支援淮北地区作战,至年底返回归建。图为该团在返回津浦路西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