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王超
王超,原名王超雄。蒙古族。1919年11月21日生于河南省镇平县晁陂镇街北村。家有土地8亩,房屋8间,世代务农。父亲王吉三,以勤俭持家耕读传家教育晚辈。王超7岁时进入私塾,读完《论语》《孟子》后,转入学堂攻读,高小毕业后,考入石佛寺宛西中学,在该校参加了“民先”组织。1935年,王超转入天宁寺宛西联中继续深造,后因学生间闹纠纷而辍学。1937年春,到内乡县下别洼教学,其间逐步接受了蒋光慈、赵巩、瞿秋白等人文学作品中的进步思想,经常与中共地下党员鄢金城、赵阶枫、贾德文、王子君往来。这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王超决心投笔从戎,走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7年底,王超得到已成为游击队员的同学王钺宇来信帮助,约了学友李杰、时锋、李华等人赴确山竹沟,于1938年1月参加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留守处教导队学习。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后,王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八连副排长、排长,巢县军训队指导员、政治队队长,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团三营七连指导员,第五支队十团教导员。转战于安徽舒城、庐江、铜陵、无为等地,参加了周家围子、合六公路、朝阳集等战斗。1941年10月,王超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人事科长。1942年5月,任第五旅十四团作战参谋。不久,任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科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超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二十七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二十七团参谋长,第四师十二团参谋长、副团长,第十一团、第十二团团长。参加了宿北、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益林、淮海、渡江等战役。1949年9月,王超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参谋长、副师长。参与组织指挥第六十一师进行了舟山群岛渡海作战。
1951年3月,王超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战车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坦克第三师副师长。翌年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坦克兵指挥所副主任兼参谋长,担负抗美援朝战争中坦克部队的作战指挥。1954年,代理坦克第三师师长。1955年,王超入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后,任坦克第三师师长,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期间,王超多次负责组织领导坦克部、分队的实兵战术演习,并对装甲兵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在全军装甲兵部队有一定的影响。曾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英雄坦克手》中担任军事顾问。
1955年,王超被授予上校军衔。I960年晋升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84年3月,王超患病后仍坚持工作。5月18日(一说13日),突然晕倒在会议室内,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5岁。(赵连军根据童来喜、顾永俊、刘华领主编《无衔将领——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