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解放军第63师建师22周年时合影。左起:赵汇川、李浩然、张爱萍、韦国清、钟辉、孙象涵、张震球。
三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巩固鲁南、发展苏皖的指示,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钟辉任司令员兼政委,梁海波任副司令员,李浩然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成立中共苏皖边区特委,下辖4个工作区:邳睢地区、东灌沭地区、淮泗淮涟地区和皖东北地区,李浩然任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长,邵幼和为统战部长,张震寰为宣传部长,执行发展苏皖的任务。9日,钟辉、梁海波、李浩然等21人,从
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钟辉
梁海波烈士(左三)生前和战友合影
山东沂水县岸堤镇(现属沂南县)八路军山东军政干校南下,到达邳县铁佛寺,和地方抗日团体取得联系,传达山东分局指示,研究部队组建问题。21日,在邳县许楼(现属新沂市王楼乡)对邳睢铜地方抗日武装进行整编,正式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1939年4月,李浩然率领游击支队第一梯队和中共苏皖边区特委机关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睢宁境内,领导邳睢铜地区抗日斗争。第一梯队首克古邳镇,继攻睢宁魏集、皂河(今宿迁市宿豫区)伪据点,连战皆捷,并粉碎了日伪军两次“扫荡”,初步建立了以古邳为中心的邳睢铜抗日根据地。
苏皖边区特委代理书记李浩然和夫人吴綪
为执行中共中央发展苏皖的指示,1939年9月八路军苏皖纵队正式成立,江华任司令员兼政委。10月,苏皖纵队南下陇海路,将在苏北地区活动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改为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进入邳睢铜和皖东北地区,领导和改编当地抗日武装对日作战。
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江华
早在大革命时期,宿迁地区各县就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存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宿迁地区各县党的组织响应抗日救亡号召,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到1939年时,宿迁地区各县已经先后有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沭阳县。1937年8月,钱序列、王展、钱天素等在东乡李恒发起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他们自带武器,进行军事训练,活动于沭五区柴米河两岸,随时准备抗击日军。1938年3月初,中共党员汤曙红在汤沟小学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汤沟乡
汤曙红烈士
民众抗日自卫队”,汤曙红任自卫队大队长。到九十月间,汤曙红串连邻县抗日武装,成立了东(海)灌(云)沭(阳)涟(水)边区抗日总指挥部,下设若干游击大队、中队,形成一支3000人左右的抗日武装力量。1939年3月,汤曙红率游击大队增援西圩民众抗日武装反击日伪军进攻,毙敌200余人,获得胜利。战后,汤曙红被推选为总指挥。此时,中共苏皖特委、陇海南进支队根据中共山东分局意见,决定将东灌沭地区人民抗日武装组建成“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4月,东灌沭边区人民抗日自卫队等地方武装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简称“三团”),团长汤曙红,副团长张克辛,政委周瑞迎,政治处主任陈飞。下设4个营,约
陇海南进支队三团副团长张克辛
1100余人。第一营活动于李恒、汤沟一带;二营活动于灌云张店一带;三营活动于钱集、胡集、塘沟一带;四营活动于安峰山、房山、颜集一带。三团的成立,是宿迁地区新四军建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壮大了东灌沭地区人民的抗日力量,增强了人民抗日的信心,对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团成立后,当年在沭阳境内又先后成立了七乡抗日联防队、陇海南进支队三队基干游击大队、耿圩民众抗日自卫队、沭二区沭西大队和沭三区青年救国大队等地方抗日武装。
泗阳县。1938年2月,王业奎、沈肇华在王集一带组织“泗阳抗日自卫队”。7月,张相白、丁文波、蔡兆弼、李耀先等联合五区40多名热血青年自带枪支,在穿城玉皇庙成立抗日支队,但一个月后被顽县长王光夏逼迫解散。到1939年正月,又经丁文波联络,组成了一支十几个人、七八支枪的抗日分队,在穿城一带活动,后不断发展扩大。1939年春,几个和党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以及爱国人士,组织在泗阳县泰山镇徐新庄成立了“泗(阳)宿(迁)沭(阳)三县边区联防抗日自卫团”(简称“三县边联”),马爱亭为主任委员,史文煜为秘书长,坚持泗、宿、沭三县边联区的抗日斗争。为发展武装,培养干部,三县边联决定成立“苏北人民抗日干部培训班”,并派徐晓霞到鲁南八路军岸堤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办学经验,得到积极支持。6月间,训练班成立,史文煜任校长,学员20多人。不久,国民党县党部对史文煜等发出秘密通缉令。9月,学校转移到皖东北泗县赵庄后,训练班全体人员正式参加八路军,改编为“鲁豫皖支队军政干校”,不久又改编为“苏皖纵队随营学校”。苏北人民抗日训练班为党培养了一批干部,后来在泗、宿、沭三县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时起到了骨干作用。
时为苏北人民抗日干部培训班学员的陈绍昆将军
宿迁市区。1938年4月,中共宿迁县委书记马仑的兄长马爱亭,在大兴组建第二区民众抗日自卫队第四中队,马爱亭为中队长。后经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政公署秘书蔡少衡(宿迁人,大革命时期曾为中共党员)联系,8月与八区自卫队中队长张荫棠共同带领60多名自卫队员赴山东层山,后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接上关系,在临沂、郯城、费峄一带多次打击日军。同年10月,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叶可泽出任国民党皂河镇镇长,控管了皂河百余人的民众抗日自卫武装,后又改组为抗日游击大队,叶可泽兼大队长。1939年4月,叶可泽联络邳、宿、睢边区抗日武装力量,会同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部队攻克皂河镇,击溃投靠日军的王振铎匪部500余人。5月,在庙庄成立八路军邳宿睢抗敌自卫团,团长叶可泽,下辖3个营,约千人。年底,该部编入八路军苏皖纵队。其间,中共宿迁县委书记吴培云与夏岩、晁福祥、杨学忠等,以杨庄、何庄为中心,成立了有30余人的“青救团自卫队”;3月初,在棋盘镇成立“陇海游击支队宿迁独立大队”,约有80余人枪,庄鸿勋为大队长,张启曙为政委。至5月间,宿北抗
山东分局关于陇海南进支队抵达苏皖鲁豫边致毛泽东等电
日武装发展到二、三百人。苏皖特委和南进支队司令部决定,在宿北组建“陇海南进支队先遣第二梯队”(简称二梯队),下辖两个大队,吴培云为支队长兼政委,张启曙为参谋长。7月,马爱亭、张荫棠根据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关于发展武装的指示,带领10名队员回到宿迁,与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蔡贡庭共同在宿东邵店成立“苏鲁边区抗日游击大队”,马爱亭为大队长,蔡贡庭为政治部主任,张荫棠为参谋。后苏鲁边区抗日游击大队发展到300余人。同年,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在江华司令员兼政委带领下进驻泗宿边境的赵庄后,大力支持组建和领导地方抗日武装,先后组建起许宝庭的“泗州大队”、许海岚的“第五大队”、蔡玉辉的“宿迁大队”、韩月波的“青年大队”等,共计1000余人。他们与日伪顽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建立泗宿北部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
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活动地区图
1939年7月初,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在支队政委吴法宪和大队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率领下,进入皖东北灵璧、泗县、睢宁、宿迁地区活动,配合地方党和抗日武装开展工作,策应新四军江北渡江部队作战。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前身为北伐时期著名的叶挺独立团一部,参加南昌起义。后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参加井冈山斗争,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一营,不久即在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编成内,参加抗战初期著名的平型关大捷。1938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八路军今后发展,主要发展方向是华中”的指示,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扩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其中第一营改编为第一大队,原一营营长胡云为大队长,田维扬(又名田文扬)为政委。改编后,苏鲁豫支队即由晋东南东进,于12月底到达微山湖以西地区苏北丰县,1939年1月奉命和中共湖西区党委领导的义勇总队合编,苏鲁豫支队指战员发展至一万余人,很快打开了湖西地区的抗日局面,开辟了湖西抗日根据地。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进入皖东北灵璧、泗县、睢宁、宿迁地区时,张爱萍和刘玉柱等随同一大队前往皖东北地区,张爱萍担任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并在泗县张塘建立党的皖东北工作委员会,张爱萍任书记,以统一领导该地区工作。一大队并和皖东北特委杨纯、江上青取得联系,与新四军游击支队赵汇川、孙象涵部会合,后又在赵庄与江华司令员率领的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会合,在江华领导下共同协助地方发展抗日武装。
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胡炳云
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政委田维扬(田文扬)
1939年8月,八路军宿西独立大队成立,大队长李时庄,政委苏华,共1500余人。11月,按照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陇海路南所有党、政、军统归新四军领导的指示和十八集团军总部的命令,苏鲁豫支队将其在路南建立的萧县、夏邑抗日民主政权及部分部队移交新四军游击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