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地产圈风云突变,突出一个高开低走。
01
从一季度的小阳春,大众的购房意愿在利好政策下大量释放,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增长8.2%之多,一度让业内以为行业即将触底反弹。
到了二季度却直转之下,TOP100房企6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29.4%,甚至出现了活久见的“全国100城房价集体下跌”这样惨烈景象。
在如此剧变的大环境下,上半年房企的销量排名到底会有什么大变动?
根据克而瑞新鲜出炉的销售数据,有两点特别值得说道:
1、前10名有6个央国企,包括保利发展、万科、中海、华润、招商、建发,数量和去年持平,可见巨无霸央国企仍在突飞猛进。
众所周知,央国企有着顺畅的融资渠道、较低的融资成本,根本不差钱,再加上手握大量优质地块和品牌背书等优势,在销量榜挤掉民企占据前位,这个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2、虽然央国企强势霸屏,但仍有少部分民企没有被趋势打败,反而在残酷的市场里抢到了肉吃,他们的销量排名没怎么跌,甚至有的民企还反倒上升了!
这点非常出乎意料,当下大部分民企遭遇着融资不畅、现金流短缺,甚至还有暴雷风险,不少民企正在资产重组,无力重新入局。
就在这样对民企极度不友好的大环境下,不少民企销售排名不跌反转,堪称“奇迹”。
02
那究竟是哪些少数派民企做到了逆势向上,而他们做对了什么去逆转趋势的?
根据克尔瑞最新数据,炸天团把这些少数派民企分为了五个类型:
首先是以龙湖为代表的财务稳健派。
同期的融创、旭辉等相继暴雷,而龙湖凭着其7年“三道红线”绿档超越了低谷,排名从去年的第9上升到第7,销售额从858亿涨到今年985亿,离排在前面的央企巨头差距不断缩小。
第二类则是以滨江,大家,星河,为代表的区域深耕派。
比如滨江集团,背靠浙江,尤其是杭州这种准一线城市,80%以上的业绩都来自杭州,从第13名涨到第10名,业绩更是狂飙,从683亿增长到925亿,同比增长35%。
同样深耕杭州的大家地产,从64名上升到40名,深耕深圳的星河地产,从80名上升到63名。
这些民企提前战略收紧,把子弹都押宝在大本营市场,本地市场意味着确定性,这样比后来入局者更具先发优势。
第三类是美的,伟星,新希望这类背靠大树型。
做水管生意起家的伟星地产表现很亮眼,从69名升到45名,白色家电巨头美的置业从23名升到21名,销售额稳定在400亿,实力不减当年,主业农林牧渔的新希望则稳定在top50行列,没有掉队。
这些房企的母公司主业都是以实业为主,体量更大资金更充沛,其他业务可以反哺地产行业,有安全防护罩。
第四类是仁恒(新加坡企业),路劲(港企)、卓越集团(含港资的深圳民企)这种老牌稳健类。
卓越集团和路劲集团分别上涨7名、3名,仁恒置地排名稳定在top50,这类房企不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有自己的开发节奏,拿一块地就开发一块,很少多线操作,这样避免了资金不够、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
第五类则是新城,碧桂园,中骏这种及时补救型,危机意识强,曾经高周转高负债,但刹车及时,稳住了市场份额。
新城控股从第14名下滑到第18,碧桂园从第1名下滑到第6名,中骏则稳住了top50房企的位置。
在央国企的冲击下,这些老牌房企战略回缩,先把存量项目去化,没有再盲目拿地开发,虽然排名下跌了,但没有推进ICU已经是最大的胜利。
03
一批曾经挥金如土的民企倒下去,则会有另一批民企异军突起。
之所以这些民企能够逆势上涨或者稳住阵地,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少量民企的融资通道终于被打通了。
去年11月,利好政策频出,稳定房地产融资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的“三箭齐发”态势,而最为受益的房企自然属于像龙湖、滨江这样的标杆民企。
龙湖去年相继拿到15亿元中期票据、首单200亿元中债增信债券额度、“内保外贷”的7亿贷款等,其平均借贷成本持续保持低位,2022年仅为4.10%,值得一提的是,龙湖已于2022底提前偿还2023年到期的全部境外债务。
作为示范民企,龙湖凭借不断的资金注入以及自身稳健的财务,成功地穿越了周期。
今年更是不断扩大土储,仅算今年4月,就投入了约100亿在上海、广州等高等级城市拿地,这些地块势必会带来更亮眼的销售额。
和龙湖同属一个阵营的滨江,也稳住了局面,2023年上半年,其现金回笼478.66亿,创历史同期新高。
此外,滨江集团的融资成本继续走低,综合贷款利率已从2022年的4.6%下降至4.4%,在民营企业中一枝独秀。
今年上半年,滨江共斩获宝地23宗,其中20宗位于杭州,另3宗分别位于南京、宁波和金华,新增货值超750亿。
龙湖和滨江,是民企复苏的最大希望。
04
除了融资畅通、财务稳健之外,民企逆势上涨还归结于聚焦大本营市场。
在市场的下行期,聚焦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特别是本地核心市场,是几乎所有房企的一致选择。
比如大华集团,早在2021年就明确战略,未来2-3年,以“提高去化,做大规模”为经营导向,通过加快周转带动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双增长,要力保上海本地市场。
2023年1-5月,大华集团上海权益销售金额达56.88亿元,位列第10,要知道排在前面的可是招商、保利、华发、建发等上海地产圈的老玩家了,挤进前10实属不易。
此外,龙湖今年投入26亿多在老家重庆拿了4块地,滨江更是豪掷409.35亿拿了20块杭州的地,堪称“杭州之子”。
当下房企拿地预算没有以前多,钱更是要花在刀刃上,拿大本营的地块,意味着确定性和安全性。
像上海、杭州、重庆等这些一二线高能级城市的地块,只要拍到就好卖,就能保证整体销售额,当下的行情,已经不允许犯任何失误了。
结语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民企操盘团队成建制的加入央国企,加上其底子厚,央国企大概率会继续领跑。
而稳健性民企将有小幅的增长,出险房企销售仍会是大幅下降。
下半年,希望能多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出来“搅局”,就像鲶鱼效应一样,激活更良性的市场竞争。
如果这个行业只有“国家队”,那就太无趣了,你觉得呢?
还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