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走过的“吃人”草地,80多年过去了,如今变得怎样了?

花开无田 2023-07-29 23:46:24

提起长征,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取泸定桥这些红军以弱胜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经典战例。

事实上,在这些国民党人为设置的阻茛之外,自然因素也是长征路上红军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爬雪山、过草地便是代表性的事件。

以过草地为例,虽然当时的红军过草地用时并不长,可是因此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却极其严重,甚至连历史记载中都多以“难以计数”来表述。

也正是因此,这片草地甚至还有了“吃人”草地的别称。

牺牲“难以计数”的松潘草原

1935年8月,在经过千难万险并爬过雪山之后,红军到达毛儿盖、波罗子一带。随后毛儿盖会议召开后,红一方面、红四方面军在集中后混编为左右两路大军,并决定继续北上过草地。

而面前的草地就是松潘草地,它纵横六百里,位于西倾山、岷山、巴颜喀拉山之间,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与爬雪山时的大幅度起伏,给人带来极大的心里震撼相比,松潘草地的高差极小甚至可以说极为“平坦”。可就是在这份“平坦”的外表下,它却有着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

由于周围群山环绕,高原地区外加上有阿木曲、白河、黑河等多个水系,这也导致松潘草地名为草地,实则却是沼泽密布。

众所周知,沼泽的经典特性就是土壤松软,行人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其中,挣扎越大反倒也会越陷越深。

而在沼泽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这一地区的水质问题。由于长年累月的沉淀,草地的水中富含碳酸钙镁等元素,并不能饮用。

另外,还必须要提及的是当地的天气因素。当地的天气可以说是变幻无常,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暴雨倾盆,同时昼夜温差也极大。

于此同时,我们还不得不说的是由于上面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这一草地几乎全是无人区,而这也意味着红军的补给是十分困难的,在过草地前就需要携带足够的粮草,否则一旦断粮,危害可想而知。

同时红军还存在缺医少药,面临敌人围追堵截的问题。这一系列的自然因素外加人为因素,无不昭示着这将是一场极其困难的前行。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这样红军开始了过草地。

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沼泽,陷阱遍地,需要小心趟着度过,可是即便如此在恶劣天气外加缺水、缺粮之下,红军战士减员是“难以计数”。

由于筹粮不易,野菜、草,甚至于身上的皮带、鼓皮都被用来当做食物。而我们在小学课本中的《金色的鱼钩》描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中老班长为了照顾病号而将缝衣针制作成鱼钩的故事。

当时即便是后续部队进入,也同样面临缺水、缺粮问题,不过即便如此红军战士还是以大无畏、不惧牺牲的精神走出了这片吃人的草地。

最终,更是实现了党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

八十载翻天覆地变化

很多人肯定会问现在的松潘草地,怎样了?我们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在建国之后,松潘草地便快速发展,并进行了治理和改造。

八十年代时,松潘县还建立了红军雪山草地长征纪念碑和长征纪念碑园,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景点。

而如今因地制宜之下,原本淤积排水不畅导致的沼泽遍布,已经在遍布的水渠排水之下有效解决,并多被垦为农田,发展成少数民族的农耕区。

在草长莺飞、牛羊满地之外,松潘还结合当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辅以黄龙风景名胜,成为了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四川有名的旅游胜地。

全国各地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从“吃人”草地到景观胜地,松潘草地的巨变,不得不说这盛世如所有革命先烈所愿!

致敬!

参考资料:

《红军过草地牺牲了多少人》 人民日报

《不畏艰难 风雨侵衣骨更硬》 中国教育报 等

2 阅读:694

花开无田

简介:观点,看法,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