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期间,我们经常能看到陈诚和何应钦的身影,当然了,陈诚出场的次数要多一点,主要就是陈诚在蒋介石那里得宠要多一些。比如,当何应钦是军政部长、陈诚是军政部次长的时候,按道理何应钦比陈诚负责的要多,但陈诚的权力却比何应钦大。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下面的内容就带大家具体分析。
陈诚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院第八期,在1923年就去了广州参加革命,之后就一直跟着蒋介石。陈诚是浙江人,这就比其他人有了一定的优势。要知道,蒋介石也是浙江人,所以他对自己的老乡都比较看重。除了陈诚,受到蒋介石重用的浙江人还有很多,像戴笠、胡宗南等人。作为蒋介石刻意培养的后起之秀,到了抗战时期,陈诚一直坐到了军政部次长的位置,同时还兼任各种重要职务,而且一有危难,蒋介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诚。比如,在枣宜会战失败的时候,蒋介石急忙叫陈诚组建第六战区,保护重庆;后来又去了云南楚雄组建和训练第二期中国远征军;豫湘桂会战河南段大败的时候,蒋介石也叫他去第一战区救火。从这些事情来看,蒋介石对陈诚确实器重。
有着蒋介石的器重,陈诚的威望逐渐变高,他以自己起家部队(第11师第18军)为基础,构成了完整的“土木系”,这个派系的人物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比如,当年中国空军总司令的人选,当时有两个人,一个是毛邦初,一个是周至柔。这个毛邦初不是一般人,他是蒋介石第一任妻子的侄子,有了这层关系,按道理坐上空军总司令是稳的吧,但最后选中的却是周至柔,而周至柔正是“土木系”的中坚人物之一。不光是蒋介石,就连地方军阀对陈诚还对陈诚尊重有加,这其中就以粤系的薛岳和张发奎为代表。薛岳就不说了,这位有着“薛老虎‘之称的将军只对蒋介石和陈诚负责,因为陈诚曾两次有恩于他。那张发奎是怎么回事呢?
在武汉会战的时候,蒋介石曾给张发奎下了死命令,让他叫第4军死守江西九江。当时马当要塞已经失守,守九江意义已经不大了,顶多就是延缓九江陷落的时间,所以张发奎违反命令私自把第四军给撤了下来。第4军,这支有着”北伐铁军“之称的部队不仅是薛岳的嫡系,同时也是张发奎的嫡系,所以在蒋介石眼里,张发奎这样做是有意保存嫡系的力量,于是把张发奎叫回武汉受审。当时张发奎已经做好了上军事法庭的准备了,后来路过长沙时听说陈诚把这事扛了下来,说张发奎这样做是执行了自己的命令,这样蒋介石就不好说什么了,张发奎也因此躲过一劫。这么大的事情,陈诚能为自己的部下扛,确实够意思。一时间,张发奎发现陈诚的身影是如此的高大。
这是陈诚,反观何应钦就不一样了。
同样是在蒋介石手底下做事,蒋介石对待何应钦比对待陈诚可就差远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何应钦跟着蒋介石,但蒋介石早就不把何应钦当作自己人了,其原因就是在1927年,当时国民党内一致要求蒋介石下野,而身边的何应钦令蒋介石失望的保持了沉默。从这开始,蒋介石就不怎么善待何应钦了。人们对何应钦没有多少好感在于很多人说他是亲日派,最好的证明就是他在华北跟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这是事实,但并不能证明他是亲日派,因为那时候整个国民政府在华北地区都选择了退让,如果他是亲日派,或许他比汪精卫走的都早。
还有一点,当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软禁了蒋介石,南京政府这边以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主张和平解决,而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首的人主张武力讨伐,很多人都在传是何应钦想把张学良逼上绝路,借张学良之手杀掉蒋介石,自己好取而代之。这种说法很不可信,因为当时整个国民党中央选择和平解决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想武力讨伐,还把在意大利的汪精卫给召了回来,所以关于何应钦借刀杀人这一说法完全属于八卦,不可信。
从1927年之后,何应钦整个人都是悲催了,他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政治前途了。那些追随陈诚的人,人们一下子就能想到罗卓英、周至柔、霍揆彰等人,而追随何应钦的,人们除了王耀武还能想起哪些人呢?不过何应钦毕竟资历老,在抗战后期出任中国陆军总司令,并指挥了中日最后一次会战——雪峰山会战。虽然何应钦只是挂个名,但实际指挥官是自己人王耀武,荣誉起码还是自己的总之要比陈诚好,反观陈诚,在抗战中指挥的战役几乎的是败仗。他也是幸运的,在抗战胜利的时候,他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前往南京接受冈村宁次的投降,把那个身影留在了8月15日本投降的那一刻。
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在蒋介石恢复“总统”职位后,何应钦就备受冷落了。相比之下,陈诚比他也好不了多少。虽然国民党败退台湾的一开始,蒋介石还是重用陈诚的,但后来老蒋为了保证自己“蒋家王朝”的地位,他开始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嫡系,这中间就包括了陈诚。
关注我,带你走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