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曾是冯玉祥手底下的“五虎大将”之一。既然跟过冯玉祥,那必定造了蒋介石好几次反,但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渐渐失去了在军中的领导地位,他的老部下都各自为政,像宋哲元这样中上层军官自然被蒋介石拉了过来,做到了第29军军长的位置,把军队放在察哈尔一带。1935年6月,宋哲元奉何应钦之命调第29军去北平平叛石友三叛乱。从这时候开始,第29军控制了平津和河北一带,宋哲元慢慢成为了华北的头号人物。
当时日本人想在华北闹事,想把华北独立出南京政府,而宋哲元就是他们拉拢的对象。一开始,何应钦待在北平,蒋介石还是比较放心的,但何应钦回南京后,蒋介石就开始担心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老蒋的担心并无道理。虽然宋哲元名义上是南京政府的官员,但他想保持华北的半独立性,即不想叫南京政府插手也不接受日本人的拉拢。后来日本人发现宋哲元的心思后,日本政府大大小小的官员全去拜访他,其中搞情报出身的土肥原贤二去的次数最多。不过,宋哲元在华北问题上虽然蠢,但并不是汉奸,所以面对日本人的拉拢,宋哲元就是不上钩。日本人没办法,于是开始频繁地请宋哲元吃饭。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作为主政华北的头号人物宋哲元可没少参加日本人的饭局,只要日本人一有饭局,宋哲元必定在场,然后酒桌上相互敬酒,不喝不够意思,最后喝得醉醺醺的,而这时候就是答应日本人条件的最好时机。就这样一来二去,宋哲元在酒桌上和日本人签订了《中日华北经济开发协定》,内容包括修建铁路、修筑港口、开矿和种植棉花等。这个协定是很致命的,好在并未实施。当时蒋介石得知后大怒,便叫宋哲元的驻南京代表传话,作为华北的主要负责人为何一次次跑到敌人的军营吃饭?这句话确实让宋哲元无言以对。没多久,他就回山东老家了。
除了上面华北事变宋哲元干的蠢事外,还有他在卢沟桥事变后又干了一件蠢事。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在庐山上向华北的各路部队下达命令,叫他们到达指定位置,准备跟日本人开战。当命令刚下达出去后,蒋介石忽然想起了在山东老家的宋哲元,于是立马叫他去保定调度,不要去北平,他怕宋哲元跟日本人达成什么协定。要么说蒋介石是宋哲元肚子里的蛔虫,猜的太准了,因为宋哲元真的往北平去了。宋哲元一开始去了天津,何应钦马上打来电话,告诉他日本全面侵华已成定局,叫他去北平备战,但这个电话宋哲元没接,只是叫手下代接,然后他去拜访了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香月清司给宋哲元保证,只要中国妥协一下,日本就会住手。
宋哲元听后大喜,他认为华北可以避免战事,于是电告南京,不让中央军北上,自己可以解决冲突,华北不会有大事变。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宋哲元回到北平不仅没有备战,反而把防御工事给拆了。他有诚意,日本人有诚意吗?上篇文章说了,在廊坊打起来的时候,从天津开出了一辆日本军列前往北平,车上装的就是日本中国驻屯军第2联队第2大队的士兵。这些日军在7月26日下午到达丰台车站,于当晚直扑广安门,并与当地中国守军发生激战,但被打了回去。这件事后,日本政府决定出兵中国,命令日本中国驻屯军将第29军扫出华北。随后,日本中国驻屯军发出最后通牒:7月28日8点前,第29军第37师撤出北平,否则日军将发动全面攻击。这下宋哲元才慌了,于是马上联系南京,要求中央军立即北上。然而,一切都晚了。
这两件蠢事(尤其是第二件)带来后果极其严重,但为什么宋哲元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在后来入选了军委会委员了呢?这就跟韩复榘事件有关了。在之前的文章聊过韩复榘联合刘湘拒蒋入川,还准备带兵偷袭武汉,生擒蒋介石。这个计划的主要人物有韩复榘和刘湘两个,但一开始韩复榘准备邀请宋哲元参加的,当时这一情报正好被戴笠的军统部门拿到,然后呈给了蒋介石,戴笠还告诉蒋介石,宋哲元到底有没有参加还不能确定。就在这个时候,宋哲元主动联系上了蒋介石,说韩复榘和刘湘正在秘密谋反,要他加入反蒋集团,不过被他拒绝了。宋哲元这个情报太及时了,蒋介石本来对他并无好感,而这件事后让蒋介石对宋哲元另眼相看,所以后来选举军委会委员的时候,宋哲元成功入选,很大原因就是在这件事上立了功。
关注我,带你走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