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娃说100遍“要小心”,不如带着“踩踩雷”,反向操作教安全

右右细毛和爸妈 2024-05-31 10:03:44

我们习惯给孩子讲道理,习惯说“不可以”,“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

但是安全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在安全且可控的范围内,试试反向操作呢?

1饮水机的热水按钮,一番操作下来,娃再也不敢碰啦!

同事姐姐说过她家叮咚小时候一桩事。

叮咚1、2岁刚会说话、刚会走路,好奇家里饮水机上热水区按钮为什么是红色的,总想去戳一戳。叮咚妈妈就觉得叮咚总会趁自己不注意,用手去触碰,即使告诉叮咚那个按钮不能碰,那个按钮碰了会烫到手、会痛,孩子可能也不明白,还是会好奇。

然后她反其道而行之,有天把水烧了一会儿,自己试了多次温度:感到有点烫,但不至于伤到手的温度。

就对叮咚说:“那个红色按钮,你试试呗!”

叮咚很高兴,就去摸了下,知道下面出水,又去用另一只手接住。然后手立马向后缩回了,被烫了一下。

叮咚妈妈立刻带孩子去水龙头下淋了5分钟冷水,平静地告诉孩子:“红色按钮是热水,烧开了亮了黄灯的时候就是开水,会比现在更烫,手被淋到会更痛。所以妈妈一直不让你碰,但是你还是想试试,妈妈也知道。

如果被烫到,第一时间先用冷水冲洗几分钟,严重地再涂抹烫伤膏或者直接去医院处理。”

不知道当时1、2岁的叮咚听进去了几句话,但是同事说,从那以后,孩子没有再打过那个红色热水按钮的主意了,娃知道“那个烫手手,会痛的!”

安全教育还有哪些反向操作,可以试一试呢?

2安全教育反向操作,记忆深刻、效果明显

玻璃碗、陶瓷碗不能碰,因为孩子小、力气小,怕端不稳砸坏割伤手。

那我们何不拿个小瓷杯,直接在孩子面前从高处落下,碎片四零八落,孩子的感官记忆与声音记忆更清晰,自然知道不能再触碰了。

如果爸妈是“演技派”,还可以弄点红药水再假装被割伤,给孩子一个“痛”的刺激。

太高的地方不能爬。那怎么“演”呢?

可以把孩子的小娃娃放在高凳子上,摇摇欲坠、然后掉在地上,告诉孩子如果站在高凳子上的是你,你也会和娃娃一样摔疼摔伤的。

小宝宝们即使不会说几句话,但其实很多话是听得懂的,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安全可控”的刺激,模拟危险事故的现场状况,可以让孩子真正明白“原来这些事情真的不可以做!”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些刺激,对小宝宝来说有点残忍,怕让孩子害怕,那我们可以温和点给孩子看看绘本,看看绘本里的小男孩怎么去“探险挑战”,怎么去跟妈妈“对抗”,让孩子在绘本中学学安全教育。

32岁孩子进入了第一个“叛逆期”,谈安全讲道理,需要讲技巧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2-6岁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看待问题,都是从自己出发,很少去考虑别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你要告诉他“不可以爬高”、“不可以玩泥巴”、“不可以洗澡洗太久”’、“不可以不穿衣服跑出门”、“不可以发出噪音吵到邻居”、“不可以玩食物”、“不可以一次吃太多食物”、“不可以挖鼻孔”、“不可以乱丢玩具”、“不可以在房间玩激烈的游戏砸到东西”,但是孩子偏偏觉得“我想这么干,我就要这么干!”

与爸爸妈妈对抗,似乎是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我们会被气坏,我们会和孩子赌气,我们会看到自己丑陋的嘴脸,也看到孩子龇牙咧嘴对你做鬼脸。然而,孩子还是继续干着我们觉得会伤害到孩子、会影响孩子健康的事情。

这时候,如果你是静下来,带孩子一起翻开这本书——《大卫,不可以》,也许结局就不一样啦!

纽约公共图书馆评选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百种图画书”,就有这本书。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自由自在地搞着各种“破坏”,对追在身后的妈妈不予搭理。

妈妈罚男孩坐在墙角反省,最后用拥抱化解了这场“亲自对抗的游戏”。

绘本每页文字都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图画已然说得很清楚。当孩子看到这个故事,也能真正明白“原来自己的那些小破坏,真的很危险”,安全教育课轻轻松松就上了。浅显易懂,但是能够入心。

妈妈与孩子的温情时刻,也能感化宝贝,让孩子明白即使妈妈对我凶“不可以”,也不是要“与我作对”,因为“妈妈是关心我,爱我的!”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跟孩子张口说安全,带孩子一起看看这套绘本吧!

如果你没法做个“好演员”,没法下狠心砸个杯子、摔个洋娃娃、用55度的温开水刺激下孩子的皮肤,那就做个好的陪伴者,陪孩子一起看看这套绘本吧!

《大卫不可以》——十年畅销暖心绘本,而大卫系列绘本《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等等等等,不知道曾暖化过多少个家庭。下一个,我想一定会有你们家吧?

0 阅读:15

右右细毛和爸妈

简介:IT爸爸+全职妈妈=7岁双胞胎兄弟,从试管婴儿到四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