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Damo,用了7年时间在一家代投公司,从一线优化师做到了运营总监。从业的前面5年,我一直在做主流媒体,腾讯广告、抖快、百度等等,小有成绩。去年开始,我带着团队转型,开始专职做知乎投放。
为什么放着大媒体不做,转做小媒体呢?
大媒体卷得太厉害,代理商收益有限,且对于资金流的压力很大,个人也越来越赚不到钱。另外,大媒体DAU逐渐饱和的今天,未来的增益更是有限。
知乎不同,一直处于商业化的探索阶段,大家的起跑线相对一致,利润上也明显更有空间。
而且,知乎的信息流广告和“知+”商业化内容的收入占比将近2:8,且“知+”在商业化中的收益,每年还在快速递增。
知乎财报
在我做知乎投放的这2年中,发现市面上的投放干货非常少,甚至很多内容都是错的。我自己也踩过不少坑,沉淀了一些投放技巧,借着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什么行业客户更适配知乎?
什么人在用知乎,他们身上有什么标签?
经过多年的用户沉淀,知乎的高净值用户浓度比例非常高。从知乎本身的好物产品的数据看,用户的平均客单价在1000块钱以上。用户喜欢为新品和科技产品买单,注重通过避雷的方式规避“智商税”,愿意花时间研究产品的成分、材质和参数。因此,3C、IT、教育和电商等行业广告主在知乎上的占比尤其高。
正是这种用户属性,决定了知乎的广告不能走传统广告的老路,而是开创了独特的“内容广告”模式。
几年时间,知乎广告完成了从信息流到社区内容推荐广告的转型。
刚开始做知乎广告时,我的认知还停留在信息流广告层面,认为广告就是要写“知乎体”的文案,并展示在开屏、首页或内容页。
然而,当我真正接触知乎广告后,发现信息流广告的占比非常低。我就问了我的mentor,他告诉我,现在的知乎商业内容与一篇篇的内容融为一体了,更原生,效果更好,这就是“知+”。
以下这张图,是知乎传统的信息流广告,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下面这张图,看似没有广告痕迹,因为无明显的广告标识,外行人甚至不认为有广告。实际上第三篇文章,“考雅思一定要报班学吗?”的内容就是一则“知+”:
下图展示了广告中的转化入口,称为“插件”。用户通过这个插件,可以实现从“种草”到跳转购买的全链路体验。
02
知+与传统信息流广告区别
无论是传统信息流广告还是知乎的内容广告,素材都是重中之重。
我做了3年抖音和腾讯广告的投放,发现大媒体的投放在素材上非常内卷。
我曾经历过每天上百条创意、几十个账户同时投放的高强度时期。为了让素材快速起量、避免衰退,只能不断打磨视频和图片,保持素材的新鲜度。因为我知道,一条素材如果能够爆量,消耗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后来,我开始转战知乎,做了将近2年的时间,发现知乎和其他媒体平台投放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素材从视频、图片以及文字链变成了一篇篇文章。
与其他媒体相比,知乎的素材衰退周期较长。一般来说,其他媒体的素材长则一周,短则一天便会衰退;而知乎的文章生命周期则非常长,有些甚至能流通一年。
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需要精心打磨文章的人设和内容,同时维护好评论区的互动。尽管文章起量可能需要时间,但一旦爆量,长尾效应就会显现。
此外,知乎和大媒体平台的账户机制也不一样。知乎账户本身是没有权重的,真正有权重的是文章的质量。文章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投放效果和ROI。
与传统广告类似,“知+”关注文章的CTR、ECPM、CPC的数据,在这基础上,还增加了插件的数据。
接下来,我就用一个案例来解析“知+”商业内容玩法,如何写出爆款文章,提升广告效果。
“知+”的商业内容怎么写(以教育行业为例)
知乎是一个独特的社区平台,强调用文章打动用户,而不是像传统信息流媒体那样短平快地介绍产品和收益。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关注知乎用户的喜好、搜索Querry、使用场景、痛点等维度。
对于教育的广告主,非常忌讳一上来就打广告。相反,我们需要通过讲述自己的考证经历、备考流程等方式来切入,甚至加入刷题技巧、课程脑图等内容,让用户真正觉得你是一个“过来人”,才能确保文章的可信度,推荐机构的准确性。
知乎的用户,确实是在为人设和内容买单。
第一步,立人设
在我运营的多个知乎号中,每个号都有一个固定的人设。
比如教育行业,常用人设是上岸学长;护肤品行业,人设是医学生;3C数码行业,人设是科技发烧友。
另外,人设要与行业高度相关。比如,一个普通素人分享化妆品成分,肯定比医学生的分享更有信任感。同样,一个“上岸学长”分享报考经历,往往比正在备考的状态更具说服力。
第二步,讲故事
我所服务的教育客户大多集中在考公、考研和雅思等领域。
刚开始写教育行业的文章,我借鉴了其他大媒体比较成熟的视频脚本,将培训机构的优势、价格、上课时间和证书信息等内容一股脑地呈现给用户,结果发现文章投了将近1周,也拿不到量,但我又不敢提价,因为提价势必带来高成本。
后来我开始学会了“抄”,但“抄”也要有“抄”的方法。
我刚开始只翻看知乎站内的广告文章,发现大家写的都大同小异,没有可借鉴的地方。
后来我学会了用知乎的工具-有数平台,洞察考公用户关注什么,喜欢看什么方向的文章。
比如下图中,可以看到知乎的用户比较关注考公热、考公岗位、难度、流程等,而且在top文章里,用的是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考公中的故事。
基于之前在大媒体信息流上沉淀下的经验,我又丰富了一些内容,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用户,建立不同的人设。
第三步,看数据
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维度来判断文章质量的好坏,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点击率(内容点击 CTR,参考区间3%-5%):标题优化:点击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标题的吸引力。标题需要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比如针对考公小白的标题可以直接说明其价值点,如“零基础如何备考考公,送考公资料”等。开篇吸引力:除了标题要下功夫,开篇第一段也要足够具有吸引力,用户愿意点击进来看内容;因为标题和开篇第一段,是完全展示给用户的。比如我写考公文章的开头,上来就会提到考公不难,宝妈、在职、大学生都可以考,我一战就上岸了,且上岸有方法。这样让用户好奇到底什么样的方法,能让宝妈等群体快速上岸。互动率:内容足够干货,经验落地且全面,才能触发用户的一系列互动行为(收藏、评论、赞)。所以就需要在讲故事的时候,穿插专业知识,有了充足的信息差,用户更容易被影响。我写考公的文章,不单单写我的备考流程和时间安排,我也会增加考试干货,比如行测的题目如何刷,题目的考点是什么,甚至还会有快速判断的公式,让用户真实觉得我是个“过来人”,上岸有方法。插件曝光率(插件曝光量与文章点击量的比值,参考区间120%+):插件曝光是承载用户进入文章到形成转化的重要卡点,平均一篇文章会有1个以上的插件,所以插件曝光不会低于100%,若低于该值,则要考虑是否插件的位置放置得太靠后,导致大部分用户阅读文章的时候,还没有看到插件,就跳出了。这时候,我通常会用调整插件位置的方式来解决。插件转化率(卡片点击 CTR,参考区间1%-3%):插件点击是转化的最后一道关卡,这部分包含引导语和描述两部分,内容要简单、直接地传达出产品或服务的卖点,并结合紧迫感(如限时领取、名额有限等),刺激用户点击。插件只有1个宗旨,体现产品卖点、告知用户获得。在一篇1000到2000字的文章中,插件的使用要适度,既不能太少,也不宜放得过晚。建议在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处适时插入三个插件。如果插件过少,用户在长篇文章中难以找到转化的入口。而如果插件靠后,读者可能因耐心不足而未能及时转化。因此,合理分布插件位置,保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轻松发现转化机会,是提升转化效果的关键。我曾经有一个文章的插件转化率做到了5%,我在插件引导语上会提醒用户,领考公的资料是免费的,但该资料不是一直都在,随时会被下线,手慢无。表单转化率:不同行业考核不一样,不同客户转化率也不一。但如果转化率极低的情况下,我会在插件引导语和文章上下功夫。比如客户的表单落地页需要手机号验证,这时我就在文章中说明,验证码是平台要求,确保用户真实性,无法避开。如果是加微信的客户,我会在文章中提醒用户加了好友后,多跟老师交流,老师知道了考生学习水平后,会一对一定制学习方案,而且为了打消“学生怕老师”的顾虑,我还会在插件引导语上增加“老师人很好,有问题可以随便问”的引导。从上面的tips可以看出,“知+”商业内容的转化链路:文章曝光-用户点击-插件曝光-插件点击-插件转化,所以需要关注各个链路的数据指标。
如果文章曝光过低,则要考虑文章的选题是否过窄,触达的用户群体不足,导致文章无法在算法层级召回,此时,则需要根据知乎站内的人群画像调整选题思路。
比如我曾经有个智能猫砂盆客户,该产品在知乎站内无数据,此时则需要从生活场景出发打渗透,比如父母不喜欢我养猫,觉得猫不卫生怎么办、过年期间留猫在家、该如何准备水和食物、养猫费劲吗、猫会乱拉乱尿吗?这些场景不仅能吸引目标用户,也能通过更加广泛的生活话题扩大文章的曝光量。
03
具体写作技巧分享
以上都是理论知识,接下来分享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
我带的行业更多是教育,以考公为例,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我会讲不同的故事,对应不同的人设,如考公小白、一战落榜、二战复习等,都有不同的内容策略打法。
小白人设
行文思路:
主要以零基础考公、考公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主。面向的群体更多的是倾向对考公没有概念,缺少整体认知的用户。正因为这部分用户对考公的认知有限,所以才有了信息差,能更好的被营销种草,文章中的互动转化更高。
文章策略:
开头
文章一开头就直击用户的痛点,告诉他们“备考有方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备考方法,成功并不遥远。常用的策略是先展示考公成绩单,增加可信度,激发用户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正文
通过“上岸的学姐推荐,我认真上课、刷题等努力,成功上岸的故事”引发共鸣。这部分可以提及课程中包含的选岗分析、备考资料、学习计划等,帮助用户形成对考公备考的完整概念,增强信任。
关键点,也是文章中的最干货部分,主要分成了3部分。
①从报名到政审、录用等每个环节,详细解读各个流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考试时间表、报考条件等信息,这样可以让用户清楚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刺激用户收藏文章,增加互动
②主攻考试过程的干货,如国考和省考的区别、备考周期,应届生和往届生如何报考等。
③刷题技巧,针对行测的五大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提供一些公式技巧,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和熟悉课程,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明白万事有方法,减少用户打退堂鼓的概率。
结尾
文章尾部的插件和引导语设计时,要凸显紧迫感。比如,告知用户“资料限时领取,课程可能随时下线”,这样能够促使用户立即行动。在插件描述中,要强调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实用性,激发用户尽快点击落地页。
二战人设
基本思路:
二战用户一般都对考试流程和题目有概念,多次考试都未上岸,他们会对课程有针对性的复习,不像小白一样抓瞎。此时文章结构要调整为踩坑攻略相关,讲解自己遇到的坑,且是如何解决的,引得用户共鸣。
正文
大篇幅评测对比,讲各种考公方式的弊端和正确方法。比如我第一次考过,选择了自学,但是存自驱力不足,学习过程懒散,注意力集中困难。
后来跟同学一样,选择了报班,还是选的大机构,刚开始信心满满,但是班上的人太多,老师顾不过来,有时候还是上的录播课,课上的问题当时不能解答。最后决定选一对一,老师都是凭口碑增加生源,教好了,老学生会带更多的新学生来上课。
结尾时还可以附上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图片。
插件和引导语,体现老师的认真负责,突出一对一卖点,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对一定制学习规划。
04
总结
“知+”商业内容不是一个消耗可以瞬间爆发的平台,而是像一个长者,娓娓道来他人生中的故事,把其中的经验慢慢倾诉,用最真诚的、最朴素的语言,做长期的渗透,形成最优质的转化。
客观说,尝试所谓的小媒体,肯定有一定的风险和投入产出比问题,但像大消费和教育行业的广告主,还是非常建议深耕一下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