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入国展”,行书这样写才深得评委的心…

灰灰看艺术 2024-10-09 15:46:40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家,他们多次同时斩获兰亭、国展大奖,比如:当代青年领军书家王玺。他就非常喜欢写取法赵之谦的碑体行书。

王玺 行书《古人题画诗一首》

所谓“碑体行书”,是指将写碑的技法与行书本身的技法融合一起而形成的新的行书面貌,这里的“碑”主要是指汉碑和魏碑。“碑体行书”在碑的骨格上出以牵引、连带、呼应,因而既具有金石味,又具笔势连贯的动态美。

碑体行书的好处:

一、开拓自己的取法方向

碑意行书可取法的资源多,范本多,学习一段时间清人的字帖,都有可能生发出新的风格。比如有人写了很多年《圣教序》,却不能自主创作,主要原因就是视野太狭窄。

二、展示书法的正大气象

碑的硬朗,可以帮助自己绝去甜俗糜弱之气,既能表现出正大气象,也能以奇取胜,巧拙相生。

王玺 行书《古人无虑诗两首》

三、可以顺利地运用已有的基础

即使原来写帖学一路,也能自然过渡,写碑意行书,离不开帖学的功底,有帖学的基础再加入碑意,也能更好地上手。

四、让书写更有自然之意趣

写碑意行书,能避免学魏碑刻板而不能生动的问题。

五、碑意可以广泛运用

可以在颜体中加入碑意,可以在宋人中加入碑意,将帖学写得厚重一些即可,这样也降低了难度。

王玺学着赵氏的这种“碑体行书”,将字体结构均成扁方的碑体风格,重心偏上,呈现上紧才松的特征,并掺入修长结构,使字体欹正,疏密,大小,主次等范畴的书法形式相互衍生,以不变应万变,变化自然。

行书《岳飞〈小重山〉词》立轴

“以印摹目,以目摹心,以心摹手。于目丰,于心通,则与手工,舍是毋学。”学书,心法高于手法,看的东西多了自然会揣摩透很多东西。临帖时,临习必然很重要,但读贴也必须跟进,只有多看帖,才能看到整个字帖的章法,气息,结构,用笔等,更能很好的指导实践。

0 阅读:19

灰灰看艺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