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地:64、游光福应去铜观音寺

弓长历史 2024-03-21 17:58:50

如果你要到苏州光福去玩,铜观音寺应是必到之地。为什么呢?因为光福地名就是从那里来的,光福的历史绕不开它,千年以来,光福的标志性建筑一直在那里,有求必应的铜观音像也在那里,还有千年古桥,名人遗迹等等。

光福,早称野步市,有"先有光福寺后有光福"的说法。光福的龟山,自东汉末年顾通辞官隐居于此后,其后裔长期在此居住,成为"顾氏家山″。梁天监二年(503年),顾野王父辈在家开办佛寺,名称光福寺。顾野王因晚年悟禅理,又长期在外为官,家院闲置,于是舍宅为寺。后因此地人烟渐密,聚落渐盛,遂名为光福。

宋康定元年(1040年),因有人在本地泥土中获得唐铸观音铜像,存放寺内供奉,有求必应,声名日隆,故改光福寺为铜观音寺。

要游铜观音寺,可在凤呜冈下沿石级向东入铜观音寺正门。

邓尉山上远眺光福古镇

凤鸣岗下远观铜观音寺

过牌坊,寺前溪上有一古桥,为

铜观音寺正门与门前古桥

光福寺桥,也称大寺桥或香花桥,建于宋代。桥为梁式平桥,横跨福溪河。桥长16.1米,宽3.05米,桥面是用三块完整的花岗石拼接而成,桥上有双龙戏珠浮雕,栩栩如生。桥栏用武康石制作,弹击有声,咚咚作响,犹如琵琶弹奏,故桥又名"琵琶桥″。

桥梁侧边双龙戏珠浮雕

进寺门,弥勒佛笑脸相迎,四大天王站立两边,韦驮天尊持锏护卫。出天王殿,左钟楼,右鼓楼,迎面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樟树,遮天蔽日,据载是明代留下的古树。

大雄殿前古樟树

绕殿前行,则是古色古香的铜观音殿。殿前有一对佛顶胜陀罗经幢,为青石仿制,原物乃唐皇李忱御赐,可惜解放前被毁。殿内供奉的是赫赫有名的铜观音像。像上方书有"得大自在"四个大字。铜观音像立在一座小殿内,其形象实属罕见。他像是男性,铜制,通体灰铜色;头戴华锦,身穿短袖衣裳,身佩玑珠,举右手,垂左手,手心朝外,赤足立于莲花宝座。他方脸饱满,两耳垂肩,体态丰腴,慈眉善目,神情自然。据说,祈晴祷雨他无所不应;凡有愿求,无不灵验。如苏州平江路总管求雨、明苏州知府况钟求雨、清道光年间巡抚林则徐两次求雨等,皆应验。因此奏请朝庭,御赐"慈云护祐″、"千光百福″、"香雪慈云″、"沛泽流慈″等匾额。两旁橱窗里,则有十二尊由不同材质雕刻而成的观音像,且多为男性。

铜观音殿

橱窗内多种材质的观音像

观音殿顶部一角

在殿南侧,有一条沿山上下而筑的碑廊,内有宋、元、明、清、民国等历朝书画碑刻,值得细细欣赏。

碑廊

碑廊

寺后,则有边门通龟山,现称塔山公园。沿着茂树密布、曲折幽静的山路前行,西北边,是一片樱花林。每当四月阳春,这里樱花怒放,别有一番风景。

通龟山边门

山间小路

龟山顶有龟池和光福塔。龟山,因整座山麓形似龟而得名,又由于山上有光福塔,又称塔山。龟池因在池中出土石龟而取名。龟池不大,但池水清澈,中有石龟引颈北眺,亦有南边塔影倒映其中,还有四周花树相拥,是观赏古塔倩影绝佳处。

龟池

光福古塔,本名舍利佛塔,方形七级,始建于梁大同年间,高35米,砖木结构,原塔毁于唐会昌末年大火,唐咸通年间重建,宋以后屡修,现塔为唐制宋建风格,1998年重修。此塔自耸立之日起,一直是光福的标志性建筑。有诗赞曰:苍岛孤生白浪中,峙天高塔势翻空。塔内陈列四十九尊佛像,有八十八级台阶。登临古塔,可东望灵岩,南观穹窿,西看邓尉,北眺太湖,湖光山色,古镇风貌,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光福塔

光福塔

在塔的南边,东南有紫藤园,西南有墨泉。墨泉又名墨池、洗砚池,相传为梁陈间顾野王学书遗迹。

顾野王(519一581),出生吴地名门望族,据说他的祖先是越王勾践,世祖为安朱。顾氏原姓"姒",因安朱之子姒摇封为"顾馀侯″而姓顾。姒摇为勾践第十三世孙,自他开始迁入吴地大姚(今苏州吴中区甪直大姚村)。东汉末年光禄勋顾通辞官后居住龟山,从此顾氏后裔长居光福。

顾野王生于光福,是个神童,七岁就通读《五经》,九岁写《日赋》,从小志存高远。他原名体伦,因追慕西汉冯野王的才学、品德,才更名野王,字希冯。他是一个集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画家、地理学家等于一身的大学者,大文人,博学多才,著有《玉篇》《舆地志》《符瑞图》等专著,领衔著作《梁史》、《通史要略》《国史纪传》。他历任金威将军、招远将军、撰史学士、国子博士等,官至黄门侍郎、光禄卿。他曾在光福寺殿后著书讲学,传授知识,教学青年,被后人誉为"江东孔子"。他虽是一个身高不满1.6米,且清瘦羸弱的文人,但遇"侯景之乱"时,在家守孝的他毅然募兵抗击叛军,不仅展示了他的英勇胆略,还显示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忠肝义胆。为此,龟山上建有顾野王纪念馆、书院,寺旁建有顾黄门祠,以祀奉纪念舍宅建寺、中兴家族、卓有成就的黄门侍郎顾野王。

顾野王纪念馆

顾野王纪念馆内

塔山北门

0 阅读:0

弓长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