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被批评的接受方式,与经典化的过程影响

恨荷评历史 2023-03-03 00:38:11
一、脂评的接受方式

接受者想要阐释清楚作者的创作意图,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艺术的角度分析作者的作文之法;一是从思想内容上探究小说作者的本意。这就需要接受者运用各种接受方法来领会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奥秘。接受方式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必有的方法和鉴赏途径,高明的读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接受方式,才能深刻体悟到作品的独特内旨和思想蕴含。

脂评者以各式各样的接受方式总结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为古代小说艺术批评提供了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接受方法,体现了脂评者作为杰出的评点者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理论见解。本文只选取脂评中较为重要、相比其他小说评点较有独创性的几种接受方式予以分析,希望能以小窥大,发掘脂评新颖的接受方式和独特的接受特点,体现其在《红楼梦》接受史上的重要价值。

1.暗喻

在《红楼梦》创作中,曹雪芹大量采用了暗示、隐喻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得“隐意”、“隐笔”成为小说写作的一大特点,因此也就促使读者在阅读接受过程中以相应的审美接受方式来理解和阐释作品。脂评在对《红楼梦》的阐释和接受过程中体现出较高的文学感受能力,能较为敏锐的把握小说的只言片语中对作品主旨、人物命运和结构安排的暗示。所谓暗示和隐喻的接受方式,即指“脂砚斋在对文本的接受过程中习惯以暗示或隐喻的方式来把握文本的内涵和寓意,其中包括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结构安排等各方面的理解。”这种接受方式使得脂评能够做到对小说内容的整体感知和人物形象的合理分析,同时也显示出脂评较高的直觉思维能力。

2.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是“古希腊以来西方经典阅读的主导方式”,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即要求读者逐字逐句的仔细玩味,通过细嚼慢咽领略作者的言外之意和作品的深厚意蕴。《红楼梦》运用暗喻的手法,表现出一种含蓄蕴藉的美学风格,常将深厚的意蕴隐藏在日常琐事和语言文字之外。因此阅读时不能“泛泛看过”,需要细细品味。脂评发觉了这一点并且很好的实践了文本“细读”的接受方式,脂评中还有如“细玩”、“细思”、“细味”。

3.“掩卷合目”

脂评在对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还经常有意识的强调“掩卷合目”的读法。“掩卷合目”就是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须仔细玩索的地方,应合起摊开的作品,闭上眼睛,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力,仔细揣摩作品的丰富意味和言外之意。脂评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经常身体力行,以“掩卷合目”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文本细读,道破了小说中的“无限机密”。“掩卷合目”的接受方法要求接受主体将自己的审美注意力长久而稳定的集中在接受对象上,沉潜于接受对象所蕴含的艺术空间,才能对作品的整体韵味产生真切精深的感受和体验,对作品的精深微妙之处也才能不断作出新的发现和体悟。

4.辩证的艺术思维

脂评中含有丰富的辩证的艺术思维,诸如人物塑造的美与丑,情节叙事的虚与实、避与犯、繁与简、真与幻、主与宾、忙与闲等,本文只选择在脂评中较有个性特征,对今天的文学批评和读者接受较有借鉴意义的方面作一分析,以期能够以小窥大、以少总多,反映脂评独特的艺术见解。脂评中辩证的艺术思维处处可见,体现出作为一个优秀的读者和批评家,辩证思维在认识作品艺术构思和形象塑造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接受者较高的思维水平和感受能力的体现。批评者为后代的文学接受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5.比较

有比较才有区别,读者具有比较的眼光,有助于充分挖掘小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提炼小说杰出的艺术价值。脂评善于将《红楼梦》与《庄子》、《离骚》、《水浒传》、《西厢记》、《西游记》、《金瓶梅》、才子佳人小说等进行比较,数量较多,范围宽广。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脂评的比较不仅局限于小说,而且涉及古文、诗赋、戏曲等不同文学体裁,在比较中见出高低,不仅突出了《红楼梦》创作艺术的独特和伟大之处,也给大众读者的阅读接受带来了很大便利。

脂评运用比较法阅读鉴赏小说,不仅是对作者的创作水平和作品艺术成就的一种评价,也体现了评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对以往小说创作的深入研究。有了对古典文学深入的掌握和熟悉,才能在评点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同时也启发普通读者应具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阅读的意识。

二、脂评与《红楼梦》经典化

文学作品的经典性包含“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以及“可读的无限性”。只有那些具有艺术原创性和非同寻常的艺术品质,并且经过广泛的文本接受,经得住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文学作品才能成为经典,才能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接受者普遍的心灵共鸣和价值认同。然而,经典的评价标准也会因不同的历史境遇和文化思潮而有所变化,因此,一部经典的形成是漫长而曲折的,“仅仅是当代或很少几个时代是很难检验出真正的经典的”。《红楼梦》漫长而曲折的经典化进程即是《红楼梦》的接受史,阐释脂评在《红楼梦》经典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即是揭示脂评在《红楼梦》接受史上的重要意义。

1.《红楼梦》的经典化进程

《红楼梦》是一部历史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的经典,小说所蕴涵的深邃悠远、动人心魄的思想意义和文化品格,总是散发着绵延不绝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研究者和文艺家,引起他们持久的审美体验,形成了一部以审美熏陶、历史反思、理性阐发和创作影响为主要内容的红学接受史,延续至今。一部《红楼梦》接受史,也就是《红楼梦》经典化的历程。从曹雪芹创作至今,《红楼梦》的传播历程已有 200 多年。这 200 多年的传播历程铸就了《红楼梦》从一部不入主流意识的小说发展成为一部久经考验的文学经典。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和传播媒介的更新,《红楼梦》已然成为文学经典的长青树,经典地位越来越深入人心。

《红楼梦》的经典化离不开普通读者的阅读接受,离不开批评家的阐释研究,也离不开小说家的创作继承。《红楼梦》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叙事方法、结构设置、艺术风格等各方面所具有的原创性、典范性以及艺术完美性成为 20 世纪及其之后的小说创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2.脂评论《红楼梦》的经典性

文学经典是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资源宝库。《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传播史上可谓拥有最广泛的接受群体,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度,显示了高度的艺术价值。“经典本身的魅力是经典得以承传的第一推动力”,而文学批评则是发掘经典的魅力,促生文学经典的重要一环。“当一个作品以完美的经典范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沉思、人类生存处境的洞烛幽微而有所承载和叩问,基于作者的悲悯情怀和拯救之愿又有所超越和升华,且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呈现其存在的各种可能而历久弥新时,则文学经典的魅力要素具备,经典传承的第一推动力产生。

3.脂评对《红楼梦》经典化的影响

脂评是《红楼梦》的“第一读者”,是《红楼梦》接受史上第一次读者对作品文本的接受批评,并因评者的特殊身份而在红学史上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脂评首次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红楼梦》文本作了全面的审阅评批,挖掘并肯定了其高度的文学艺术成就,“为正确估价《红楼梦》的经典性,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奠定了《红楼梦》经典化的基调。

《红楼梦》经典地位是在长期的时间检验中经过多数人的肯定和赞赏中确立的,并不取决于脂评一时的阐释权威。但是脂评却为此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红楼梦》多元阐释的可能性和创造性。“人类文明五千年,个体生命一百年;五千年的人类精神文化史,实质是百年人生经验史的反复重叠。真正伟大的艺术经典无不包容了百年人生的全部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一个浑融圆整的新鲜生命。经典的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对经典意蕴的理解,不应为了突出己见而对前人作消极否定和一笔抹杀,而应在建设性的历史累积中加以深化。

结语

文学艺术活动的完成必须经过文学创作、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德国学者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创作引向文学接受,强调文学接受对文学作品意义实现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读者的阅读接受才能实现作品的价值。

这一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张隆溪、张黎等人引入我国学术界后,便得到了广泛响应和普遍应用,很多学人将其引入红学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感受经典的魅力,就是感受一种潜在的味道。”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态下,品读经典更是加强人们精神文化涵养的一种必要手段。品读经典,体悟生命,感化心灵,完善自我,让经典传承成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

0 阅读:28

恨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