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交七九,遍地添坟头”,是何意?古人经验之谈,有道理吗?

青丝评文化 2023-02-22 17:02:15

在民间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冬至之后的九九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因此又被称为“九九寒冬”。这个时期,阳气虽然逐渐增长,但寒冷天气仍然占主导地位。而“数九”的经验之谈离不开古人卓越的智慧,为了准确把握天气状况,古人通过天文观测、气候现象的观察和气象预测。其中,天文观测主要是观测天体的运行和位置,据此预测气候和天灾人祸等;气候现象的观察则是观察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云层等气候变化,以此推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而气象预测则是通过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提供给人们参考。这在民间则以谚语的形式广为流传,题中俗语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已进入仲春,通常仲春应当是春回大地,和风煦煦。但依旧处于“九九寒冬”的七九之中,虽有阳光普照,但仍旧寒气相扰,这在古人看来不是好的现象。如《礼记 · 月令》中说“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大意是说仲春时候还如冬季一样寒冷,表示阴气压制了阳气,使得本该结穗的小麦受到了阻碍。从而引起饥荒,出现百姓互相抢夺粮食的情形。所以俗语中说“遍地起坟头”现在听来无稽之谈,但却是古代荒年的真实写照。

除了《月令》中的官方记载外,在民间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说法叫“倒春寒”。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倒春寒”的气候依旧会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候鸟迁徙,同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同样不容小觑,

林业和农业遭遇倒春寒往往受害最重,频繁袭扰的冷空气与极速下降的气温,形成大范围的冻害气候现象,使得树木和农作物在本该吸收春雨精华生芽破土的时候遭受重创。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等北方农作物会大面积烂种,水稻等南方作物出苗和生长也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这种气候不止在古代,即便在过去几十年里也同样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计。

倒春寒对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热平衡的能力较差的中老年群体,寒冷的天气在冬季反而不会容易致病,因为冬季大多有备无患。但春季气候多变,稍不注意便会让寒气得手。没有及时的保暖措施使得寒冷突袭交感神经,增高其兴奋度,导致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增大了血流阻力,血压因此升高,对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总的来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如今的春寒气候已经不能对人们的生计造成大的影响,但多变的气候依旧要注意防寒保暖。虽然古人没有科学仪器,但对气候的认识是非常深刻和独特的,其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0 阅读:16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