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易储风波: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汉高祖刘邦为什么没斗过吕后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4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点赞或评论”,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小编坚持创作的源泉动力。

序言

西汉初年的易储风波是西汉历史上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具体原因是刘邦觉得太子刘盈为人柔软仁爱,不喜爱这个儿子,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酷似刘邦,因此受到刘邦喜欢。

再加上戚夫人年轻貌美,常伴刘邦左右,所以刘邦常欲易太子。

可就是这样一件看上去简单的事情,竟然从前197年至前195年持续近两年,直到刘邦去世都没办成。

在这极限拉扯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在介绍这场易储风波前,我们把时间追溯至西汉开国之初。

大汉股份公司:老板刘邦的烦恼

前202年二月,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建立西汉王朝,立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西汉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建立的王朝。

作为布衣天子的刘邦应是风光无两,光照寰宇,但实际却是一片阴霾,当刘邦坐在大殿,俯视着向他朝拜的列位臣工,不禁暗自叹气,挑战才刚刚开始。

此时的政治局势并不乐观,外有七大异姓诸侯王裂土封疆,如同一个个独立王国,内有后宫强臣蠢蠢欲动。

中央朝廷主要由沛县元老集团和吕氏外戚裙党组成,这两大势力是刘邦自反秦以来的核心骨干,是创业公司的原始股。

前者为刘邦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处理政务,干的是出人出力的活,如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等。

后者则是刘邦的大金主,吕氏外戚本是砀郡豪族,只因躲避仇家才搬到沛县,刘邦起兵后,吕氏为其笼络砀郡豪杰,吕雉的哥哥吕泽、灌婴都是外戚势力代表。

后来的陈平、郦食其、傅宽等外来散臣也成为依附外戚的势力,太子刘盈就是吕后所生的嫡长子。

在刘邦的创业团队中,沛县乡党和砀郡外戚几乎各占一半,而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则是在楚汉战争中加入,属于风险投资人。

所以说刘邦虽然贵为帝王,更像是一位诸侯长,其本质上不过是各大政治集团妥协选举的最大公约数。

而刘邦登基后要做的就是收权,把各大势力让渡出来的权力化为自己的权柄。

刘邦首先联合外戚和沛县乡党,平燕王臧荼,废赵王张敖,智擒韩信,诛杀彭越和韩王信。

第一次易储风波:刘邦的增资扩股

在解决掉尾大不掉的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刘邦于前197年第一次提出易储,矛头直指吕氏外戚。

刘盈虽然是我刘邦的儿子,但却是外戚势力的代表,况且刘盈性格软弱,早已成为吕雉用于敛权的工具。

这次易储的目的就是告诉你吕家,没了储君,你们什么都不是。储君作为国之根本,毫无疑问会遭遇阻挠,只不过阻力有些超出刘邦的预料。

刘邦将易储之事下廷商议,结果群臣纷纷反对,以御史中丞周昌反对最强烈。由于周昌为人口吃,且又盛怒,说道: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见此状,欣然而笑,罢置此议。

周昌何许人也?沛县人,原为泗水郡吏,史载“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毫无疑问他是沛县集团的元老级人物,是仅次于萧何、曹参的三把手。

周昌在朝堂上公然和刘邦据理力争,说明整个沛县集团已经达成死保太子的共识,为此吕后还向其下跪拜谢。

对于沛县集团保太子一事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也需要稳定利益,刘邦如果易储,那就连外戚都换了。

戚夫人是东郡人,和砀郡、沛县两大集团均无交集,虽然吕氏外戚和沛县功臣也有利益争夺,但从吕氏搬到沛县到吕后嫁给刘邦,双方都是故旧。

而且江山也是双方联手打下来的,彼此默契,心照不宣,共同瓜分大汉政治蛋糕,能保利益稳固。

如果戚家参与进来,以往的稳定格局势必被打破,这是两大集团都不愿看到的。

对此刘邦自然心知肚明,但他要做的就是政治洗牌,打破利益板结,方法就是提拔刘氏宗亲。

在剪灭每一个异姓诸侯王时,就以自己的亲族顶替上去。

刘邦先把长庶子刘肥和刘如意分别封为齐王和赵王,不久又把自己的亲哥刘喜、亲弟刘交及族兄刘贾封王,后来剿灭淮南王英布后,又把自己的小儿子刘长换上去。

刘交、刘贾因为有战功,封王倒也说得过去,其他几位亲族封王实际上开启了汉初无功而得的先河,王爵开始从军功体制向宗亲体制转化。

其实刘邦做的就是秦始皇时期淳于越建言分封宗亲而被拒绝的事情。

秦始皇搞郡县制,十五年而亡,项羽搞分封制,把追随自己的有功之臣封王,结果众叛亲离,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刘邦吸取二者教训,实行郡国并行,以宗亲代替功臣,以此强基固本,打压吕氏外戚。

为此刘邦征讨异姓诸侯王,不顾老迈身躯,每一次都御驾亲征,亲力亲为,目的就是防止其他势力掺沙子。

第二次易储风波:刘邦熬不住了

前196年代相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这次出征的规模空前庞大,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陈平等骨干成员几乎倾巢出动,各路诸侯也都派遣大军参与。

长安城内只有丞相萧何和吕后当家。就在刘邦外出打仗的这段时间里,萧丞相和吕后联手干了一件大事,即在长乐宫以谋反之名秘密杀死韩信并夷三族。

直到刘邦回来才知道此事,其实在杀韩信这件事上,刘邦还是很介意的。

前201年,刘邦借游云梦泽之际,擒拿韩信,废楚王之位,贬为淮阴侯,当时的罪名也是谋反,不过刘邦也没拿韩信怎么样。

此后韩信在长安一呆就是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韩信过得倒是轻松,刘邦时不时找他聊天,评论天下大势和功臣将领,丝毫不像戴罪之臣。

刘邦的用意很清楚,韩信国士无双,军事才能无人能敌,在军中威望极高,而且与沛县、砀郡两大势力素无瓜葛,留下韩信就是为了牵制这两大集团。

可是萧何和吕后竟然绕开皇帝和司法程序,直接给灭口了,这就触犯了刘邦的两个红线。

第一是擅杀功侯,刘邦的任务是向异姓诸侯开火,而不是功侯,而杀功侯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

功侯代表一个庞大的军功阶级,像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等都是这一群体,这些功侯是刘邦与异姓诸侯王斗争唯一依靠的军事力量。

第二是两党合流,沛县集团老大萧何与外戚集团首领吕后本来是对立的,前者负责外廷,后者负责内宫,刘邦居中平衡拿捏。

可如今内外廷勾结打破政治平衡,这对于刘邦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只不过此时异姓诸侯王尚未剪除完毕,刘邦只能隐忍。

前195年,随着刘邦消灭最后一个诸侯王淮南王英布,易储一事再次被提上日程,而且这一次废太子比第一次更为激烈。

原因是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在讨伐英布的战争中被流矢射中,经过长途颠簸伤势加重,他想趁着还有精力之际稳固刘家江山。

于是他先以萧何贪污为由,将其逮捕入狱,把周昌派到赵国任相,迫使其退出权力中心,同时弹压外戚,总之铁了心要易储。

就连他最信任的张良劝阻都劝不动,太常叔孙通以死相谏也不行,直到张良给吕后出主意,请出“商山四皓”才说服刘邦:

在一次宴会时,四名八十高龄的“四皓”陪同刘盈入席,刘邦很惊讶,要知道这四位老家伙是之前刘邦想请都请不动的,这时候刘邦才发觉太子羽翼已丰,易储已非易事。

更致命的是刘邦意识到这次自己是真的快不行了,他的箭伤因为感染不断恶化,这时候刘邦觉得不能再折腾了,再搞下去朝局势必动荡,大汉基业都会毁于一旦。

哀叹之余,刘邦选择妥协,妥协的不仅是太子,还有他的生命。吕后找来名医诊视,刘邦却大骂:

“我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剑而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数在天,即使扁鹊再生,又有什么用处!”

说罢,赏赐给医生黄金五十斤,打发他走了。

的确,刘邦一介布衣,白手起家,成就凡人逆袭的最高成就。

不过总共当了七年皇帝,有五年时间在打仗,年过花甲从未有过寻常老人的天伦之乐,此刻的他累了,不想再打了,死亡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解脱。

临死前他放出萧何,官复相位,弥留之际向吕后交代了最后的人事安排。

前195年六月,刘邦在长乐宫驾崩,享年六十二岁,庙号太祖,上尊号为高皇帝,西汉之后的后世之君为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均尊称其为高祖。

刘邦之后,吕后执政,一切依照刘邦的人事安排和黄老之道,与民休息,恢复生产。

西汉王朝不仅没有易主,反而蒸蒸日上,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刘邦若是九泉之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0 阅读:3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