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百越:秦帝国最艰难一战,三十万将士战死,岭南纳入中国版图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3
导语

秦攻百越之战是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南征东瓯、闽越(浙江、福建)、南越(广东)、西瓯(广西)的战争。

该战是秦帝国统一战争中最艰难一仗,困难和激烈程度远超兼并六国战争。

从前219年至前214年,秦始皇集七国力量发兵五十万,先后两次进攻百越,秦军损失超过三十万,主帅屠睢战死沙场,南征百越因此成为商鞅变法一百多年来最窘困的战争。

尽管损失惨重,但百越地区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国土面积增加100多万平方公里,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为两广的开发建设奠定基础。

前210年赵佗攻瓯骆,只是第二次伐越的延伸

征服百越是秦始皇统一战争的重要战略目标

历史上的百越是指古代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从北向南大致涵盖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

在如此庞大的地缘范围内,百越只是一个泛称,因为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所以谓之“百越”,比较大的分支有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越族支系。

秦朝初年的百越和当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江浙沪“包邮区”的发达交通可丝毫不沾边。

在当时,关中和中原等黄河流域是经济最发达区域和人口集中区域,而百越地区山地丘陵众多,到处都是稠密的原始森林,河道网络纵横,属于待开发地区。

尤其是岭南,闷热多雨,气候潮湿,烟瘴之气盛行,中原人很难适应。

即便到唐宋时期,这里也是蛮荒不毛之地,并成为惩罚违法犯罪的人的流放之地,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就曾有此待遇。

同时由于百越沟壑崎岖,稀少的人口被隔绝在一个个山岭,形成一个个破碎的文化地域单元,可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那么如此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还如此执着的要征服这里?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百越地区物产丰富,长期以来与中原地区贸易不断,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是中原地区没有且垂涎的对象。

二是百越地区孕育了先进的冶炼技术,越人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瓷器,青铜、铁器、玉器等铸造技术也很发达。

尤其在以青铜武器争锋的战场大显身手,越人锻造的越王剑更是天下闻名的王者之器。

秦始皇出于夺取资源以及扩大地缘战略空间的需要,占领百越成为大秦帝国兼并六国后的第一战略抉择,而争越计划早在吞并六国之初就已酝酿,并非心血来潮。

秦帝国两征岭南,大秦武士遭遇有史以来最艰难一役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平定六国后的第三年便着手准备南征,任命屠睢为主将,领兵五十万征讨百越。

秦始皇对此次南征十分重视,南征绝大部分主力是名将王翦征讨南方强大楚国的部队。

同时考虑到百越部落分散,秦军只能采取兵分五路,各个击破的策略。

第一路十万军队向东攻取东瓯和闽越,第二、三路二十万大军过岭南,攻取南越,第四、五路二十万大军入广西,攻西瓯。

从各路情况看,东瓯和闽越距离中原核心文明区较近,与吴越、楚国等诸侯国交流甚多,是百越中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的群体,所以第一路军队配备较少,进展也相对顺利。

秦军于当年便平定东瓯和闽越,设置闽中郡,纳入秦政府管辖。

相比较而言,其余四路秦军遇到的状况要麻烦的多,首先就是复杂的地理因素,岭南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

南方炎热的气候使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感到极大不适应,两广地区部落百姓长期处于零散自由状态,对秦军的抵抗十分激烈。

两广之中,广东又好于广西,一是广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高于广西,二是当时的南越没有一个能号令全局的政治实体,处于松散的方国林立格局。

而广西地区则出现西瓯、骆越(越南北部)两大方国相对统一格局。

所以第二路、第三路征讨南越的部队虽然进程有所减慢,但秦军将士仍能保持强大战斗力,在第一年打下广东。

当秦军抵达广西后战争局势迅速恶化,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强大实力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

他们遭遇西瓯主力军队的顽强抵抗,其首领“译吁宋”率领广西联军与秦军进行了凶悍惨烈的激战。

西瓯军队虽然只有五万,但却以逸待劳,钻进丛林不惜与猛兽为伍,抵抗秦军,而秦军劳师远征,士兵疲惫不堪。

再加上气候闷热,毒虫瘴气肆虐,致使秦军战斗力大打折扣,举步维艰,损兵折将,迟迟无法推进。

与此同时西瓯士兵不断对秦军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主帅屠睢一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秦军粮草不继,一面加大清剿力度,甚至不惜无差别屠杀当地部落百姓。

前218年,屠睢在密林深处遭遇埋伏,身中两支毒箭,当场从马背跌落,毒发身亡,群龙无首的秦军被打的大败。

史料记载:

“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亡,杀尉屠睢,仗尸流血数十万,使监禄无以转饷……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

经过一年多的征讨,秦军阵亡、非战斗性减员达到30万,剩下的10余万人以及前来支援的第一路秦军集结到广西的东部边界一带。

但同时西瓯军的伤亡也十分惨重,首领译吁宋战死,再无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对峙长达三四年之久。

秦军惨败的消息传回咸阳,举朝震惊,大秦武士自商鞅变法以来所向披靡,以虎狼之师席卷中原,扫平六国,现如今竟被岭南区区蛮夷打败,是可忍孰不可忍!

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从前线反馈的情况以及朝堂掌握的情报看,岭南之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困难。

岭南地区山高岭峻,鸟道微通,不能行车,数十万大军铁骑驰骋在平原是无敌般的存在,但挤在崎岖山路就成了活筛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征调大量民工前往岭南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秦军粮草运输。

在此后三四年时间里,秦军没有打仗,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修路,由于岭南地区水系丰富,所以秦军因地制宜,以修水渠为主,最大的工程就是灵渠。

四年下来,灵渠全面贯通,使水道纵横的岭南成为一个自由通行的整体,打破岭南与岭北的闭塞局面。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次召集十万兵马,与驻守的二十万秦汇合军,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次进攻百越。

此次充分吸取第一次攻打岭南的教训,不再急攻冒进,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占领一地便迁徙大量内地移民和商贾留驻。

随着大批农民和商贾经营在此,岭南也不再是不毛之地,再加上灵渠对粮草转运效率的提高,秦军有了稳定的大后方。

此后秦军凭着精良武装设备和强悍战斗素质,开始在百越战场大规模反攻,大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举击溃西瓯反抗力量,占领广西。

随后秦军一鼓作气打败骆越,占领越南中、北部地区。

至此,秦军经历四五年坎坷艰辛,终于彻底征服百越。

秦始皇随后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岭南正式被纳入大秦帝国版图,中国国土面积增加100多万平方公里。

为了巩固统治,秦中央将征伐百越的十万大军驻守于此,实施空前严格的军事管制。

而这支岭南大军忠于职守,完成了始皇帝交代的使命,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为岭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终秦朝灭亡未能回归中原。

0 阅读:5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