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27岁清华教授周培源被催婚。朋友拿出一沓照片让他选女友,他漫不经心随意翻看,忽然眼睛一亮,停留在一张照片上,直勾勾指着,笑呵呵说:“就她了。”朋友大笑:“好眼光!”
也正是这一眼,北大校长周培源一生只爱过一人,并且每天对着校花妻子说“我爱你”,直到临终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这三个字,妻子在丈夫走后,默默地写下一张纸条,放在了他的上衣口袋里。
早在上中学物理课的时候,何祚庥就听说“全世界只有12个半人真正懂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中那“半个”,就是周培源教授。
可见周培源教授的智商有多高,光是他一人,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人群里我只看见了你他17岁考入清华,22岁取得公费留美资格,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系完成大学课程。
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他就拿下了三个学位,一度被称为是“清华第一高材生”。
1929年,27岁的周培源回到祖国,将自己在美国所学都带到了清华,从事教育工作。
周培源不仅学习好,长相在一众同学中也是十分出彩的,令大家没想到的是,
这样一个大帅哥,竟然没有女朋友,连初恋都没谈过,但他却在后来被称为“最浪漫的科学家”。
因为求学的路上,他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只有读书这一件事。
眼看着到年龄了,家里父母也催他赶紧找个女朋友成家,可他总是嘿嘿一笑打马虎眼,转眼又钻到他的研究中去了。
家里人没办法,只好拜托周培源的好友,帮忙留意下身边的好姑娘,给他介绍介绍。
刘孝锦拍着胸脯说道:“这事儿啊,包在我身上了。”
于是,在1930年的一天,吃饭的时候,刘孝锦拿来一沓美女的照片,让周培源挑选。
他却笑着说,你这也太夸张了吧!
但看在好友如此用心的份上,他也不好驳了人家的面子,便拿起照片随意翻看了起来。
翻到后面几张时,周培源定格在一个女生照片上,指着她的照片说:“就她了。”
刘孝锦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好眼光啊,她可是北师大的校花。”
这照片中的女子叫王蒂澂(chéng),是北女师英文专业的学生,也是大家公认的校花。
单看长相,她清秀脱俗,气质中透着灵秀,在民国美女里绝对排得上号。
但此时周培源对她一无所知,她对自己的印象如何,如果是两厢情愿就皆大欢喜,如果只是他单相思,可这事儿可就复杂了。
刘孝锦似乎看出了周培源的顾虑,便打趣地说:“追校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校花之所以称为校花,自然不止周培源一个人喜欢,当时还有另一个才貌兼备的大家,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创者叶企孙,也在追王蒂澂。
但叶企孙见着女孩就发愣,一个字也讲不出来,呆呆的样子,让人没办法进一步交流。
对于颇有挑战的事,周培源向来都不惧怕,只一心应战。
遇见你我才足够浪漫刘孝锦为了撮合好友与王蒂澂的好事,经常跑到校花面前,帮周培源说好话。
这使得校花对这个周培源也起了好奇心,很快在刘孝锦的安排下,周培源和王蒂澂见了面。
见面后,周培源更加确信了自己对王蒂澂的心思,从来没谈过恋爱的他,当即红了脸,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给她夹菜。
正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写道:“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炸成了烟花,需要用一生来打扫灰炉。”
也许是上天有意撮合,王蒂澂也对这个相貌堂堂,却从没谈过恋爱的大男孩,产生了好感。
此后,周培源一下课,就直奔北师大女生宿舍,连门房阿姨都认识他了,每次远远见他来了,就笑着大声喊道:“王蒂澂小姐,有人找。”
周培源则毕恭毕敬地向阿姨作了个揖,表示感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恋爱两年后,两人成婚,成了清华园的一道风景。
后来,写出《雷雨》的大作家曹禺,曾对周培源的女儿们说:“当年,你们妈妈真是个美人,你们爸爸真够潇洒。那时他们一出门,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就追着看。”
结婚3年后,王蒂澂得了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周培源十分紧张,立即将妻子送到香山脚下治疗。
香山距离他上课的校园20公里,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去看王蒂澂,一天也不落下。
并在每次离开后,都会嘱咐妻子一声:“我爱你,这辈子我只爱你!我和女儿都等着你呢!”
一年以后,王蒂澂奇迹般地痊愈了,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有人说,是周培源的爱,治愈了她,拯救了她。
王蒂澂接连为周培源生下了三个女儿,但战争的爆发,让他们四处奔波,生活地颠沛流离。
当时的周培源,也转移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授课。
为了躲避日寇轰炸,周培源一家人住在昆明城外的小村子里。
王蒂澂本就体弱,根本顾及不了三个孩子,但周培源却能轻松应对,除了上课时间,其余的时间,他都给了家庭。
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专门买了一匹马,每天5点起床喂马,让两个大女儿坐在马背上,跟着他一起去上课。
因此,周培源“单骑走联大”,也成了那时的昆明一景。
爱家爱妻子更爱国战争结束后,周培源除了搞学术,就是和家人好友聚会聊天,一起欣赏书画。
有人说,周培源是“太太的客厅”里最有别致的浪漫情怀的客人。
因为他常说,家有五朵金花(夫人和四个女儿):“老大我最疼,老二我最爱,老三我最宠,老四我喜欢”。
整日把“爱”挂在嘴上,连女儿都说他“一天到晚爱来爱去的”。
他的四个女儿分别名叫:周如枚、周如雁、周如玲、周茹苹。
个个如花似玉,不仅有美貌,还有成就,尤其是大女儿最出名。
大女儿周如枚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梁家独子,也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生下儿子梁鉴。
但两个人在梁从诫改造之时,提出了离婚。离婚后,周如枚带着儿子生活,考虑到周家只有四个女儿,就给儿子改名为周志兵。
后再遇知己谢荣,两人三观相合,成婚后育有一女,后被病魔缠住,不到50岁就病逝了。
二女儿周如雁参了军,周家成了燕南园第一户“光荣军属”,院里孩子们常来“拥军优属”。
三女儿周如玲是我国著名的核医学专家,也是一名生物学博士。
四女儿周茹苹是原中国科学学术中心的副主任,老三老四两人还是周培源基金会的主要成员。
谁也没想到,曾经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有了妻子女儿后,竟摇身一变成了浪漫爱神。
而她的妻子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在美国期间,周培源在湍流理论上有了极大的突破,全都依靠妻子在后方,将家庭照顾地井然有序。
1947年,周培源拒绝了美国抛来的橄榄枝和优渥的物质条件,举家归国,带着自己全部的心血,开始了长达60几年的教育生涯。
有一位北大老教授如此评价周培源:
“两弹一星元勋大多是他的学生,有的还是他学生的学生,真该授予他‘人民教育家’称号!”
1978年,周培源被任命为北大校长,3年后因繁重的校务,使他不堪重负。
他毅然辞去校长一职,但仍在教育岗位上亲自指导他博士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先进人才。
退休以后,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和夫人王蒂澂一样,最喜收集中国古字画。
一到周末他们就会约着去逛荣宝斋、宝古斋等,每每看到自己喜欢的字画,周培源和妻子眼睛就像长在上面一样。
所以后来,店家每到一批新货,都会主动打电话给周培源,让他过去瞧瞧。
他们还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一起欣赏书画,讨论起来就没完没了。
但这个爱好极度费钱,周培源的工资几乎都用在了买字画上,妻子王蒂澂甚至因为生活节俭,而患上了浮肿病。
可就在1988年,两人商量着,将自己的全部收藏,145幅元明清字画无偿捐献给了家乡无锡市博物馆。
周培源和妻子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因为精神上的富足,对于金钱和利益,他们丝毫不感冒。
两个人恩爱携手一生,直到周培源离开的最后一刻,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是“我爱你”。
说完以后,92岁的周培源很自然地回到床上躺下休息,竟安详地睡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蒂澂得知丈夫去世,泪如雨下,还埋怨道:“不讲信用!说好先送我,可连个招呼都不打,说走就走,连个再见都不说……”
冷静了许久后,王蒂澂为了让丈夫安心,便写下了一张纸条,嘱咐孩子们放在了周培源的上衣口袋。
纸条上写着:“培源,你是我最亲爱的人,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16年后,即2009年6月22日,王蒂澂平静地告诉女儿们:“你们的爸爸来接我了”,她走时享年99岁。
真是应了那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他们朴素却真挚的爱,续写了世间最美好的童话。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