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创始人离世,传奇还能继续吗?

枫语联翩 2024-02-26 23:03:52
(1)

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于2024年2月25日上午离世,终年78岁。

卖过冰棍,做过销售,42岁才白手起家,从一家校办工厂经销部做起;

常年一身黑衣,一双几十元的黑布鞋,没人想到这竟然会是中国首富;

每年的花费不超过5万元;

很少接受采访,很少在媒体中露脸。

他说,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都是社会的;

所以,他要回馈社会;

设立员工奖金,教育基金,员工住房补贴;

娃哈哈从不裁掉45岁以上的员工,除非自己想离开。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不少杭州市民冒着严寒自愿到娃哈哈的公司门口献花哀悼。

(2)

宗庆后是40后,曾经下过乡,到过农场,后来顶替母亲的工作回到杭州,在一家小学的校办工厂找了个临时饭碗;

但是,他不甘心。

1987年,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显现效应的时代,他拿着5万元带着两名退休教师,创立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

1991年,宗庆后通过兼并一家国有食品厂的方式组建了娃哈哈;

随后,开发了一系列营养液;

娃哈哈的品牌开始逐渐被市场关注;

再之后,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纯净水等产品也随之见市,企业开始做大。

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将一个只有3个人的经销部,做成了拥有近两百家子公司,近3万名员工,年交税百亿的大型集团;

娃哈哈显然是借着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东风,不断发展壮大的;

连宗庆后自己也承认,自己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是时代给了自己机会;

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但遇上了非凡的时代,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但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3)

无论如何,老天给了机会,有人能看到,能抓住,有人看不到或者抓不住;

能否看到抓住,在于个人自己。

很多宗庆后的同龄人只是满足于一个铁饭碗,一个全民合同工的身份,却不善于思考;

时代明明有机会,也会视而不见;

同样的三十年之后,只能熬到年老体衰,退休颐养天年。

同样,那些羡慕别人事业成功,而焦虑自己无路可走的人,可以看看宗庆后是如何选择的;

别人都在得过且过的时候,他在盘算破局,找出路;

别人都逃避没勇气的时候,他说干就干;

不是自己真的缺少机会,而是机会这种东西真的是自己寻找得到的;

经验都是摸索出来的;

能力都是磨练出来的;

眼光,思想都是在接触一个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没有坐在家里等到的机会;

只有行动中遇到的好运气;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运气,或者叫做红利;

善于去发现这个东西,及时锁定它,再奋力一搏;

这样的努力才有意义,才能在时代的拉胯面前赢得一局。

(4)

道德经中说: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只有不看重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于看重生命的人高明。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总是追求别人不追求的,不稀罕难得之物,学习别人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错误,遵循万物自然本性而不妄加干涉。

大概宗庆后这类首富的思想境界能抵达所谓的圣贤吧;

而正因为抵达了“圣贤”境界,所以能守住财富,还能利用财富造福人类社会;

有钱了也不贪图享受奢靡,而是继续关注如何做事;

低调,勤奋,荣辱不惊;

符合道的规律,才能事业不断传承,财富用之不竭。

虽然传奇人物走了,而江湖上依然流传他的精神;

如果娃哈哈还能继续这种俭朴,务实,任人唯贤,用人唯能,回馈社会的战略;

那娃哈哈依然能健康延续,充满活力;

而假如走偏了,那也将远离创始人的初心和精神内核;

这是创始人存在的意义,也是他的遗憾。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0 阅读:24

枫语联翩

简介:以独特视角看世界,注重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