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学规培生烧炭自杀,医人者无法医自己

枫语联翩 2024-03-26 22:24:11
(1)

2024年2月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培生小吉被发现于租住房内烧炭自杀;

小吉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读的是中医学八年制“5+3”本硕连读,毕业后医师证、规培证、学位证、毕业证四证合一;

正常的话,小吉明年就可以毕业了;

小吉母亲称,事发前一天下午,小吉曾因为“卖班”被发现,在2月1日被医院教学处喊去谈话;

卖班,就是把自己值班的岗位和收入出售给别人,由别人给自己顶班;

小吉微信显示,当天因为连着值班吃不消而只能卖班。

那么,2月1日的领导和小吉的谈话是否涉及到退培呢?

学校没有提,小吉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几乎在同一时间,2024年2月24日,湖南省人民医院26岁规培女医生在卫生间割颈自杀;

根据留下的微信内容来看,是长期对于工作时间,加班,工作压力不满产生的压抑。

而随后3月18日,广西南宁第一人民医院27岁麻醉科管培生在卫生间割颈自杀,因为规培协议与医院发生矛盾;

想离开医院,而医院不同意签发规培证……。

接二连三发生医院规培生在规培期间自杀事件绝非孤案;

当事人都是在极度挣扎,极大压力下,不堪重负又无路可逃,才选此下策;

在选择死亡的那一刻,死亡比活着更轻松;

终于可以喘口气,不用那么紧张了。

(2)

究竟是怎样的实习工作让一个人在生死抉择之间,宁愿放弃生命?

其实,医院的规培实习是一种相对正规,又实践扎实的工作经验;

在今天大学教育普遍质量低下的时代,医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培训是为数不多的具有高含金量的学习过程;

医学生的实习也就是3年规培期间,有固定的程序,固定的流程要完成;

堪称正规。

但现在看来,可能坏就坏在含金量“太”高,太正规了;

每家医院对于实习生的要求毫不松懈,在工作量,工作种类,审核标准,工作时间方面严格的一丝不苟;

规培生们的上班,下班,加班,值班,严重颠倒,超负荷;

唯独在收入方面, 却没有与时俱进;

付出的比常人多,获得的比常人少;

做牛做马都比做规培生舒服。

工作标准比常人严苛,甚至是刻板,一个小疏忽,会被判定为规培不通过;

而这个规培不通过是个最关键的东西;

有了这个才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学位证;

没有这个就等于此前所有的努力白费;

白白浪费了青春大好时光和聪明的脑资源。

(3)

所以,当一个人决定要学习医学,当医生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

第一,在成为正式医生之前,自己能不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

第二,自己毕业前的规培时段内,能否不出差错?

假如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是不能,那就意味着自己想当医生的愿望无法实现;

假如自己为此付出了8年时间的话,这8年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而这一点正是压弯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普通人谁敢拍胸脯保证,自己能坦然接受不能毕业呢?

这里又会产生一个疑问;

同样的规培生那么多,为什么别人都能撑下去而他竟然选择自杀呢?

这有可能是:

同样的压力下,别人还能艰难持续,他已经感到被压榨的生无可恋了;

个体存在差异;

不排除是他心理脆弱,承受力过低所致;

但无论如何,当事双方都要承担一些责任,一方多一点,另一方少一点。

如果接二连三出现学生无力承受的极端事件,医院体系有必要反思是否这个规培程序哪里出了问题?

(4)

当高校质量低下时,我们埋怨,高校要改革要提高;

当医院管理严苛时,我们依然要埋怨,体系僵化,管理刻板,缺少弹性;

而高校和医院如何申诉呢?

可能是资源有限,扶持有限;

可能是学生数量过少,地位过低,缺少存在感;

可能是严格的标准有其优势,学生不能蒙混过关;

当这几种可能融合一起,唯有学生只能听话,懂事,而别无选择;

只要不懂事,不听话,有违体系要求,报应就会立现。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0 阅读:387

枫语联翩

简介:以独特视角看世界,注重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