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买了哪支球队?今晚你又买了哪些夜宵下酒?
1、世界杯“看球餐”席位,预制菜强势出线
世界杯这段时间,吉祥物“饺子皮”火了,“预制菜”也赢麻了。
不少线上生鲜配送平台的预制菜战绩可谓是全线飘红,强势出线。
京东数据系显示,11月20日-21日的“世界杯”时段,武汉地区烤肠、包子、披萨、猪肘等预制菜卖疯了,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0倍以上。
盒马数据也显示,“世界杯”开幕的周末时段,火锅订单销售额环比增长4成。
其中,半成品火锅销售额环比增长近100%,老北京风味羊蝎子、胡椒猪肚鸡、全家福等预制菜销售额均增长一倍以上,最高达309%……
湘佳股份、唐人神等预制菜品牌也纷纷表示,在世界杯赛事期间,预制菜的整体销售不断攀升,通过电商及微信平台下单客户的复购率和消费额均有一定增长。
海底捞、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煌上煌、海欣食品、海容冷链、好当家这些相关概念的火锅供应企业,也推出了大量火锅预制菜,应景世界杯球迷的需求。
另外,据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统计,世界杯开赛当晚,加热预制菜的各种小家电的销量也疯狂暴涨,部分城市的电饭煲、空气炸锅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0倍。
种种数据之下,关于“【预制菜】才是‘搞钱’潜力股”的风声越吹越勇!
2、分羹预制菜,只看本事
实际上,预制菜也并不是第一次因为亮相国际顶级赛事而火出圈。北京奥运会、亚运会、俄罗斯世界杯等,都曾让“预制菜”火了一把,本次的爆火也是情理之中。
又恰逢味知香、安井食品、春雪食品、国联水产、千味央厨等预制菜企业,才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声明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
这些都加重了行业人入局预制菜赛道的“欲望”。
此刻,你是不是格外心动,想分一杯羹?别急,做生意忌犯“观凤一羽”。
大家都知道“预制菜”赚钱,可有不少新老选手在这条赛道上可是栽了大跟头。
例如,罗敏轰轰烈烈的趣店预制菜才受宠短短五个月,就被打入了冷宫;陆正耀的3000+“舌尖英雄”预制菜项目,貌似只开了不到300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所创办的西贝功夫菜也陆续关店……
这些大佬有深耕餐饮的老手、也有互联网高手,按照道理来说,做预制菜应该是得心应手,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是为啥呢?我认为主要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售卖预制菜给B端,还没什么观念难题;但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可有着极大的偏见,智纲智库的创始人王志纲就一语惊人,“我从来不吃,预制菜是猪狗食”尽管发言有些偏激,但是王志纲也代表了当下部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抵制态度。
其次,由于国内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良莠不齐。因技术不足、生产环境差、使用劣质食材、运输不当等出现的预制菜翻车事件也不少,这使得消费者更加不信赖预制菜。
再者,预制菜产业链其实并不畅通。预制菜产业上游连着田间地头,下游连着餐饮市场和消费者餐桌,而产业链上下游对食材质量的需求是不一致的,这导致预制菜全产业链的销售环节也并不通畅。
最后,目前预制菜类别很热,但是真正能够扎根于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还没有形成,这也恰好说明预制菜赛道正在朝着“品类热到产品热再到品牌热”的进程发展。此时被淘汰的,只能说明品牌力还不够,还需努力。
所以,想要顺利吞下这口“菜”还得苦下功夫。具体该怎么做呢?
3、对症下药,预制菜生意从此没难题分四步并行:打造预制菜品牌、理顺预制菜全产业链运行机制、激活消费端存量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放心接受预制菜。
首先,有资本的预制菜品牌可以布局全程冷链运输、自建仓储物流体系,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家产品的安全可控性,另一方面也可突破自身本土发展的局限,扩大业务辐射范围。
其次,预制菜企业必须时刻谨记“道路千万条,食品安全第一条”,切勿因一时蝇头小利误入歧途。
再者,必须提高预制菜菜品复原度和丰富性。除了既往的食品加工方式,也可以借鉴在国外市场运用成熟的“真空慢煮”技术,提高预制菜菜品复原度。
最后,要善于设置消费者“试烹试吃预制菜”场景。这种带有人情味的体验方式,可以引导用户正确认知预制菜,亲身体验形成的良好印象,足以促成其日后购买预制菜的行为。
所以,尽管预制菜行业是一片新蓝海,但入局者仍需面对预制菜行业的品牌、销售渠道、食品质量及安全等诸多壁垒,同时行业内部能否激活消费端存量市场,让用户普遍接受“预制菜”,也是预制菜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