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食研所
马上就要迎来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风俗各地有所不同,但有三样基本一致,那就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如果说赛龙舟、喝雄黄酒目前仅存在某一些地区,那么吃粽子似乎是家家户户在端午节这天必吃的食物。作为节日美食,粽子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春秋时期,粽子以竹筒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餐桌之上,叫“筒粽”,一截竹筒,一把黍米(或粳米),再加一碗溪水,架火烤熟,后来叶粽替代竹筒粽,并由此改变了粽子的外形。那时候人们将粽子包成牛角状,并取名叫“角黍”。
△图源:pixabay
时序更迭,食物流转,到汉代时,粽子的外形与食材又有了变化,里面出现了大枣、板栗或者葡萄干,甚至咸肉块;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必吃食品。
当粽子出现在大唐的历史进程中时,它的面孔以翠绿的锥形和菱形为主,味道征服了盛唐国主李隆基;时至今日,我们吃到的粽子依旧还是盛唐的模样,只是里面加的食物和味道口感有了不同。
全国各地都在吃什么样的粽子呢?一起来看看吧!
北方地区以北京为代表的粽子,里面会加上红枣或者豆沙、果脯,用两张宽大的芦苇叶,交错于掌心,折成开放式的斗形,然后抓一小把粳米放入其中,再取一枚蜜枣置于其上,将苇叶交错折叠,包裹严实,用草茎做绳捆扎系紧……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半小时,米香与苇叶的清香融合飘散的味道,馋意四起。
食用最好蘸着白糖,这样味道更佳,甜甜糯糯,清清爽爽,当然,也可以直接吃,因为有蜜枣的调味,口感不会觉得太淡。
△图源:网络
辽宁人民喜欢黄米粽子蘸糖吃,黄米是北方的一种粮食,将糜子或黍子去皮,因其颜色发黄所以统称黄米。“黄米粽子”就是以这种食材夹以红枣制成,口感黏糯,佐以白糖更是风味独特。不过,这种吃食方式,在山东、山西也是相当流行。
据说在北方地区最特别的粽子是在内蒙古大草原,牧民们过端午节时,会用刚挤的鲜奶搅拌糯米包粽子,煮熟的粽子飘溢奶香,可甜可咸可原味。
△图源:网络
潮汕地区在潮汕地区,端午节如果不来个用料丰富的什锦咸甜双拼粽,那可真是太对不起吃货的嘴巴了。以咸味为主的传统广东“裹蒸”粽子里面放有鸭肉、栗子、干瑶柱和粤北香菇,包的时候以整张冬叶(大如芭蕉叶)包扎,一煮就是大半天,不仅个头极大,重量普遍在一斤以上,如果你愿意,食材当然还可以添加蛋黄、叉烧、咸肉、火腿等,颇有让人一口吃尽天下珍的感觉。
△图源:网络
与广东接壤的福建,最有特色是烧肉粽,这种出自泉州的肉粽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糯米等为原料,制作时先把糯米浸后晾干,拌上卤汤、葱头油,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再与红烧猪肉、生栗子搅拌均匀,用竹叶包好煮熟,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那丝丝缕缕的美味,萦绕舌尖三天而犹存。
△图源:pixabay
云南一带云贵一带的“草木灰粽”是一种令人难以下嘴的存在,顾名思义,就是糯米粽里面有燃烧过的草木灰,据说这种做法同样是古代粽子的一种,草木灰通常是用豆苗杆、菜籽壳、稻草、还有山上特定树种的枝丫,每种植物的灰屑包进粽子,味道也会有所不同,豆苗灰有一股苦涩的味道。
当地人在制作“草木灰粽”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将草木灰连同糯米一起包进去,而是把草木灰放在一块干净的手帕上,浇开水淋上去,用漏下来灰水浸泡糯米,据说这样的粽子香味独特,有解腻消食的作用。
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粽子小巧精致,鲜嫩水灵,比如上海,四角粽子外形小巧,有鲜肉、豆沙、咸蛋黄、栗子、香菇、烤鸭、米仁、猪油夹沙等品种,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吃上一口顿觉油润清香。
△图源:网络
苏州人民包的枣泥粽子晶亮甜美,透着江南古城的柔和与清新,配料选用上等的金丝枣,煮熟后去皮去核捣成泥,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包粽子的时候,馅里还夹一块肥肉……
嘉兴乌米大鲜肉粽是这里端午节的主角,制作工艺考究,必须用当地的棕树叶来包,配料也要选用上等的黑糯米和五花肉或猪后腿肉,煮熟后,肉汁渍出棕叶,看一眼就馋死个人儿,轻轻咬上一口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油润,咸甜适中。
巴蜀大地巴蜀大地上的麻辣牛肉粽在粽子界如鹤立鸡群般令人仰视,其他食物麻辣也就罢了,万万没想到,只有一口食量的粽子竟然也对辣椒下了重手。在无辣不食的四川,当粽子遇到辣椒,那滋味非一般人能够驾驭。
四川辣粽以糯米和红豆为主料,加入辣椒粉、川盐以及少许牛肉或腊肉,用粽叶包裹后煮制,趁热吃上一个,香辣适口,既刺激又美味。
今日话题:你觉得哪里的粽子最好吃呢?
有病吧,这有什么争的,你喜欢你老婆难道需要别人也必须喜欢你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