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睡觉”不可取,劝告爱睡觉的人,尽量远离这3个睡觉的误区

绮梅说养护 2024-09-23 01:41:1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大鹏是个普通的白领,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每天的工作繁忙而充实,他早出晚归,基本都是在电脑前度过。

因为公司效益不错,前阵子还发了大红包。这次中秋假期,他决定和家人去湖南张家界旅游,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这个假期他过得惬意无比,游山玩水,还特意挑了些当地的腊肉、辣酱和茶叶当特产,准备带回去分给朋友们。

中秋节过后,假期结束,李大鹏回到了大城市,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第二天,他拿着特产去公司,见到同事小王、小李和几位朋友,便开开心心地把特产分给他们。

几个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着天,话题从旅游聊到了健康。

李大鹏突然意识到,最近自己有点不对劲——总是觉得白天昏昏欲睡,工作效率不高。

虽然睡眠时间似乎够了,但总觉得醒来后精神状态不好,仿佛还没睡够。

平时,他总觉得自己身体素质不错,平时运动也不算少,吃得健康,可这段时间的疲惫感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谈到这里,大家纷纷开始讨论睡眠的问题。

有人觉得每天睡八个小时是最重要的,有人认为“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关键,还有人提到什么“睡前手机不能玩太久”,避免影响入睡。

这时,李大鹏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在某个健康讲座上听到的几个说法,于是,他开始思考:难道这些关于睡觉的认知真的完全正确吗?

其实,李大鹏一直有个困扰,那就是自己似乎对“睡够了”这件事特别执着。

他总觉得晚上睡觉要多睡才好,工作日如果因为加班没睡够,周末一定要补回来,甚至一觉睡到中午。而且,他经常在白天小睡片刻,觉得这样能更有效率。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白天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整个人也显得更加无精打采。这让他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自己在睡觉这件事上出了什么问题?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李大鹏开始仔细回顾自己关于睡眠的一些习惯,逐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首先,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补觉”的误区。很多人都认为,平时熬夜没睡够,只要周末多睡一会儿,把“亏欠”的觉补回来就可以了。

这种想法听上去很有道理,毕竟身体是需要休息的,睡眠不足确实会对健康有害。

但实际上,研究表明,补觉并不能弥补平时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

长时间的作息不规律,会导致人体的生物钟紊乱,甚至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每周睡眠时间不固定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概率比那些作息规律的人高出30%。

而且,周末睡懒觉容易让人周一感到更加疲倦,因为这种突然增加的睡眠时间并不能恢复身体的正常节律,反而让生物钟更加混乱。

李大鹏想起自己每到周一早上总是昏昏欲睡的状态,这一切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释。

其次,李大鹏发现,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午睡有益”观点,也可能并不完全正确。

虽然短时间的午休确实有助于恢复精力,但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反而会适得其反。

专家建议,午睡的最佳时长是20到3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反而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后会感觉更加疲惫和困倦。

李大鹏平时的午睡时间一般在一小时以上,醒来后总是有一种“睡过头”的感觉,导致下午的工作效率低下。

另外,他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睡眠误区,那就是“多睡就能更健康”。

不少人,尤其是像李大鹏这样平时工作繁忙的人,认为“睡得越多越好”,但研究表明,过长的睡眠时间也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超过九小时的人,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比那些睡七到八小时的人要高得多。

特别是在一些中老年人中,过长的睡眠时间可能与抑郁症、心脏病、甚至是早逝等健康问题相关联。

李大鹏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总想着多睡觉能恢复精力,但其实“多睡”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他甚至还想到了自己的表姐王芳,几个月前她因为长期感觉疲倦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出轻度抑郁症。

王芳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觉得累了就躺在床上休息,周末更是赖在床上一整天不出门。

医生告诉她,这种“多睡”的习惯反而加重了她的疲劳感,因为她的身体进入了一种“懒惰模式”,长期缺乏足够的活动量导致精神萎靡。

李大鹏意识到,健康的睡眠不仅仅是简单的“多睡”或者“补觉”,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只有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睡眠,才能让身体的生物钟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随意打乱生物钟,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导致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恢复。

想到这里,李大鹏又回忆起自己参加健康讲座时,专家提出的一些观点。

睡眠的质量其实比睡眠的时间更加重要。即使睡了八九个小时,如果睡眠质量差,还是会感到疲惫。

很多人睡觉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光线,都会影响大脑的休息。

科学研究表明,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调节人体睡眠周期的关键激素。

如果晚上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大脑会误以为外界仍是白天,从而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李大鹏还发现,平时一些自己认为无伤大雅的小习惯,比如睡前喝点酒助眠,实际上也可能是睡眠质量不佳的元凶之一。

酒精虽然能让人快速入睡,但它会干扰睡眠的深度,使得人在夜间更容易醒来,导致次日早晨精神不济。

既然睡眠的质量如此重要,李大鹏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他了解到,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和起床;其次,睡前最好避免摄入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和茶;此外,睡前尽量远离电子设备,让大脑逐渐进入放松的状态。

就在他思考这些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在他脑海中:如果要改善睡眠质量,是不是单靠调整作息就足够了?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让他陷入了深思。实际上,除了保持规律的作息外,保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重要。

研究显示,每天适度的运动,比如快走、瑜伽等,有助于促进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帮助人更容易入睡。

而均衡的饮食则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避免因缺乏特定营养元素导致的睡眠障碍。

另外,心理压力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因为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夜晚容易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这时候,学会减压、放松身心就变得尤为重要。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比如冥想、深呼吸,都能有效帮助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李大鹏意识到,睡眠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获得健康的睡眠,不能仅仅依赖时间的多少,而是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整。

这一发现,让他对自己的睡眠习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开始思考如何从多个角度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

[1]武慧慧.医学生睡眠时间与失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上海护理, 2024-04-19

0 阅读:0

绮梅说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