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青年抗日纵队:55年政委授上将副司令中将,司令员是理发匠

兰台说历史 2024-09-04 20:13:02

段海洲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给大家介绍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

为什么要介绍这支部队呢?

主要是因为这支部队的班子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很有意思,纵队的政委李聚奎将军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副司令徐深吉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多名团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唯独这支部队的司令,也是这支部队的的真正缔造者段海洲,1955年时只是四川省重庆市的一个理发匠。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石友三

01、

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的缔造者以及第一任司令叫段海洲。

段海洲,1909年出生于河北安平县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

因为家境殷实,所以段海洲从小就接受了比较良好的教育。抗战爆发之前,他在北京的私立民国大学读书,这所大学在当时最出名的就是学费贵、住宿条件好。

它还是今天湖南大学的前身之一。

在他毕业的那一年,因为不满日本的咄咄逼人以及国民政府的不断退让,他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石友三在河北邢台创办的第十三路军干部学校。

至于为什么段海洲不去南京报考正规军校,而要读第十三路军干部学校,只能说他恋家吧。

但是他在第十三路军干部学校没读多久,石友三就因为反张学良未成功,还被击败,而成为光杆司令,第十三路军干部学校也就解散了。

段海洲就这么回家了。

说起来也挺讽刺的,尽管段海洲因为不满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不断退让而愤然进入石友三的第十三路军干部学校就读;但是,客观上正是因为石友三的“反张”行为,导致张学良把奉军主力调入关内“平叛”,导致了“9·18事变”的爆发。

段海洲虽然回家了,但是因为家里产业多,同时,他又是当时县里为数不多大学生,还读过军校,所以尽管他没有干成什么事情,但是依然成了县里的“贤达”。

抗战爆发后,段海洲因为在老家的名望,出于保境安民的考虑,他成立了“青年抗日义勇军”,自任司令。

当时的抗日义勇军普遍缺乏热武器

其实当时整个华北地区有许多这样的“义勇军”,它们虽然打着抗日的旗号,但本质上是为了在兵荒马乱中保护本乡本土不受溃兵的劫掠。

换言之,段海洲当时有点像《水浒传》里的“九纹龙”史进,是真的把家里的钱拿出来办了这支义勇军。

不过,段海洲幸运的是他当年的第十三路军干部学校的老同学还挺多的,没多久,他就在老同学的牵线下,与国民政府的特派员联络上了。

不但获得了正式的番号,还让国民政府拨给了他不少武器以及十几名老兵。

这让段海洲的部队一下子在当地“鹤立鸡群”了起来。

之后,段海洲的义勇军还趁侵华日军主力离开武强县城,县城只有十几名伪警察看守的机会,一举袭击夺取了县城。

段海洲这下成了抗战后第一位收复县城的义勇军头目,一下子就威震冀中了。

到了1938年,段海洲的部队已经暴增至6000人。

张荫梧

不过这时,段海洲的部队也被国民党方面的注意,当时国民党任命的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想要收编段海洲的部队,被段海洲拒绝。

很快,张荫梧就指使另一支由原二十九军教导队副队长赵云祥建立的武装力量攻击了段海洲,把段海洲打的大败。

段海洲当然想要报这一箭之仇,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军事素质是无法和赵云祥这样的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军人相比的。

于是,段海洲把求助的目光转向了正挺进冀南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129师的东进纵队

02、

1938年4月,刘伯承师长正式批准段海洲的部队改编为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段海洲任司令员,李聚奎任政委,副司令员徐深吉,当时这个青年抗日游击纵队一共有6000人。

按理说,段海洲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哪怕因为能力原因,逐渐掉队,以他的资历和贡献,1955年至少也会被授予少将军衔。

但是,在家自由散漫惯了的段海洲受不了八路军严格的军事纪律管束。

不管是段海洲的回忆录还是李聚奎将军的回忆录,在谈到这段经历时都表示过,段海洲本人对八路军的各级领导,对李聚奎这样的战友没有意见,他就是受不了八路军的军纪管束。

最终,段海洲在青年抗日游击纵队进入河南北部后,借口眼疾复发,离开部队到位于南宫县的129师师部修养。

李聚奎上将

不久之后,他又不顾师部领导的挽留,选择回老家静养:

部队在豫北,行止不定,距离又远,回部队确实不易。

段海洲回老家没多久,他那些在青年抗日游击纵队里不适应八路军严格军纪的旧部也纷纷脱离部队找上段海洲,要他重竖大旗,重建部队。

段海洲半推半就之下,也就写了一封请长假信送给一二九师,正式脱离了八路军。

有人说段海洲当过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四旅的旅长,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改编为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四旅时,段海洲已经脱离八路军了。

徐深吉中将

多年后,段海洲回忆这一段时,懊悔的表示自己是一失足铸成了大错:“回忆当时,我没有一点不再回来的念头,万万想不到在此行中,一失足铸成了大错。”

之后,应该说段海洲运气还不错,他在抗战末期被国民党“中央军”系统收编。

在抗战结束时成了国民党第九十七军33师的少将军长,这可是“中央军”系统的少将师长。要知道,此时一些黄埔一期、二期生都没能当上“中央军”的师长,段海洲这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居然就成了“中央军”的师长。

解放战争

03、

不过,段海洲的“中央军”师长没当多久,就被“明升暗降”的担任了没有实权的国民党第九十七军副军长。

此时的段海洲可能是出于报复,又通过相关渠道联系上了解放军,想要起义。

但是,由于段海洲的个人能力实在有限,虽然他是国民党第九十七军33师的缔造者和老师长,但是他在挟持了33师的师长、黄埔三期生莫国璋的情况下,33师下辖的部队居然都拒绝行动。

最终,段海洲无奈之下处死了死硬的莫国璋后,带着受他指挥的警卫营渡江投奔解放军。

段海洲自觉没能成功率领33师起义很丢脸,于是婉拒了解放军相关领导的挽留,带着家人跑到重庆去了。

民国时期的理发匠

根据李聚奎将军回忆,段海洲在重庆开了一个理发馆,当起了“托尼老师”:

一九四九年解放大军入川,我们听说段海洲在解放后的重庆开了个理发馆,还听说李达同志派人找过他,此后便再没有听到他的音讯。

20世纪80年代初,段海洲被吸纳进了万县政协。

1990年,81岁的段海洲在重庆万县(今万州区)病逝。

END

参考资料: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4 阅读:813

兰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