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二字,从字面理解应该分为两部分:武术和力量。
武术偏向于计俩,力量偏向于内功。没有力量光有技巧,典型的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没有技巧光靠力量,显得笨拙被动,容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只有将力量和技巧结合得天衣无缝者,才能在格斗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从《水浒传》描写来看,鲁智深多次与五虎级别的高手对战过,基本能够处于不败之地。原著对鲁智深武力的设定,是一个标准的五虎级别,和林冲呼延灼同处一个档次,略强于八骠骑。怎么说呢?
鲁智深曾先后战平杨志和呼延灼,战杨志四五十合之后,杨志心里暗衬:好一个莽和尚,刚刚抵得住。对鲁智深武力表现的赞美之情已然跃于纸上。
对战呼延灼时,呼延灼对于鲁智深的武力表现,也曾赞叹道“端的武艺高强,不是绿林手段”。
杨志这边是“刚刚抵得住”,呼延灼这边仅仅是“武艺高强”,两相一对比,就会欣然发现杨志对鲁智深的武力认可程度其实远高于呼延灼对鲁智深武力的认可程度。
由此判断鲁智深武力稍强于杨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那么武松呢?他的武艺有没有达到五虎这一级别呢?
答案是肯定的,仅仅以步战而论,原著对武松的武力设定是高于五虎级别的。什么“打虎景阳冈”、“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之类的就甭提了,那是因为这些战绩都是孤证,没有援引无法比对。
如果主观认为徒手毙虎只能武松能够的话,对于林冲鲁智深呼延灼的一流名将而言,未免有失公允了吧?毕竟林冲鲁智深均未与老虎单挑过,如何证明鲁智深就一定打不过猛虎呢?
书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武松的步战能力是独一份的存在,远远超出了五虎这一级别的设定,即便是卢俊义在步战面对武松时,亦未必能胜,怎么说呢?
以孔亮孔明为参照,这一对兄弟都是宋江的高徒,排名紧挨,武力相若。孔亮面对武松,显得毫无办法,就像小孩子面对大人一样,做不得半分手脚;而孔明却可以大战呼延灼二十余合方被抓住。
由此可见武松的步战实力水平设置之高,至少是高出呼延灼一个档次的。而鲁智深的实力水平。无论是马战还是步战,都是标准的五虎水平,不高亦不低。
如果是步战,鲁智深不如武松,差距是挺明显的,如果是马战,武松对马匹没有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又不是脚小,为什么要骑马?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武松对自己脚力的自信程度了,对于五虎八彪所依赖的马匹,武松是不屑一顾的。一个步战能力已臻化境的人物,对马匹的依赖性是越来越小的,武松李逵都是深谙此理的个中高手。而步战其实更能体现一个武将的武力水平高低。
当然,上述这些都是从原文的描述及具体战绩来证明武松的步战能力之设定是高出鲁智深的,而鲁智深就是一个标准的五虎级别的设定,也就是说,武松的武力设定是高出五虎级别的。
如果能够跳出《水浒传》为我们构建的武将武力固有框架,而更深入一步探讨武力的奥义,或许我们对武松鲁智深的武艺高低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文章一开头已经提到:武力的基本定义就是武术加力量,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从这些对于武力的定义来看,武力是综合实力的比较,其中力量,技巧和速度是缺一不可,而能将此三者融会贯通,融为一体的,才是绝顶高手。
很遗憾,鲁智深并非绝顶高手,林冲呼延灼亦非绝顶高手。怎么说呢?
鲁智深胜在力量,而败于速度;林冲呼延灼赢在技巧,而输于力道。
由于力量不足,林冲碰到高手很难速胜,由于速度不够,鲁智深很难实现快速精准打击,也就出现了与那些力量悬殊的武将战成平手的情况。
很多水浒粉丝都会困惑于鲁智深的武力表现:明明是“倒拔垂杨柳”的万钧之力,却总是出现堪堪打平对手的情况,那是因为身体臃肿不够灵活,攻速太慢导致的。书中形容鲁智深,多用“胖大和尚”四字,身材胖大绝非好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身体的灵活性,使武力输出变慢,空有一身力量而无用武之地,皆因攻速太慢所致。
而武松没有林冲和鲁智深的遗憾,无论是速度、技巧和力量,都是冠绝当世的存在。用金圣叹的话说:此乃天人也!用施耐庵的原话说:天字号第一神力,水浒寨里最英雄。
施公认定的第一英雄可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单指气魄胸襟之类,而是包括了武松绝顶武力在内的综合评价,一个个经典而鲜活的战绩足以当得起“最英雄”的称呼。
综上所述,武松的武力设定是高于五虎级别的,而鲁智深就是一个标准的五虎实力设定。
鲁智深天生神力却不懂得管理身材,终于吃成了一个肥胖的体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攻速和效率,而林冲呼延灼由于没有神力加持,碰到高手就容易平手收场了,也就是五虎级别的武将,与鲁智深半斤八两而已。
只有武松,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猛人。无论是力量、速度还是技巧,都是第一流水准的设定。作者甚至都不愿意让张清的飞石击伤他,深怕辱没了他的威名,从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的偏爱之意。
至于被包道乙断臂一事,作者也特意指明了那是法术,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因素。
那么您怎么看?
武松是标准的绝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