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线的视角,A股能否铸造出“慢牛”,现在还没人说得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短线已形成一种“割韭牛”的格局。
“最能让散户亏钱的不是熊市,而是牛市。”准确来说,是牛市的疯狂阶段。
见不得周围的人赚快钱、见不得自己浮亏离场,这是散户被割的终极原因,也是亘古不变的人性弱点。
国庆节前的快速暴涨、最近北证的连续30cm暴涨,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让短线牛市进入疯狂阶段。不到一个月时间,短线“割韭牛”就已经上演了两轮。
成也北证,败也北证
9.24启动至今的,都是纯粹基于流动性、基于强信心的行情。
说白了,就是市场只知道能涨,但基于实际业绩能承载这种涨幅的板块,一个都找不出来。既然如此,大资金就索性去炒最能涨的——管它有没有真材实料,只要使劲讲故事,把情绪价值拉满,快钱就能到手。
于是,30cm的北证就成了首选。其次是除北证外最好讲故事的科创板。
而问题是,涨得快,到位也快。
截至周一,翻倍的个股已经超过140家,翻两倍以上的有20家,北交所甚至已诞生了10倍股。
北证暴涨的时候,大盘固然跟不上。北证垮的时候,却实实在在拖累大盘的情绪。换言之,就是导致大盘的乐观氛围维持时间短、成本高,赚钱效应大打折扣。
“汇率稳定”与“增量政策”的矛盾
9.24政策底不但激活了A股,也激活了RMB汇率。
不同的是,RMB汇率的走强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后面随着互换便利、降息降准、回购增持再贷款等逐一落地,RMB重新走弱,汇率早已跌回9.24之前的水平。
货币政策的扩张,正常情况下就是伴随汇率贬值的代价。
好巧不巧,老美这个月公布的经济数据强劲(虽然看上去很不真实),美联储也抓住机会放鹰,导至11月的降息预期从50bp收窄至25bp。
双重压力叠加,不到一个月时间,RMB离岸汇率已经贬值超过2%。对于一直强调要“稳定”的RMB,这种趋势是不能继续放任的。于是出现了周二盘中的这条突发消息。
由于表述得比较含蓄,一般投资者可能根本看不懂这意味着什么。但机构投资者一眼就看出重点:在继续刺激股市和止住汇率贬值之间,央妈选择了后者。货币政策已经完成上一阶段的伟大任务,接下来就要守好自己的KPI。
财政的增量政策要给力,不能说依赖货币政策的支持,但必然会受制于货币政策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下旬的会议原本是决定10.12财政发布会的具体规模的重要时间窗口,市场一直念念不忘、寄予厚望的。
而央妈在这时候“踩刹车”,对市场预期的打击可想而知,简直有一种10.8“窗口指导”泼冷水的既视感。主力资金也是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开始掉头就跑。
也正因为体验过政策的不确定性,资金才更倾向于今朝有酒今朝醉,扎堆短时间获利空间最大的地方(有30cm的地方)。而不是选择多花点时间,经营一些时间跨度更长、涨幅空间更大、趋势更稳定的赛道。
所以说,9.24以来的政策组合拳,在市场的预期管理方面,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也难以避免地,存在被市场反噬的一面。
这一面还体现在好转得“太快”的宏观数据上。
已公布的9月数据中,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社零)、GDP(券商根据各项数据的估算),甚至就业数据都集体好转。
原本政策底的力度虽强,但还不足以让市场直接形成Q4数据好转的一致预期,很多市场参与者选择等待Q4数据出来再行动。而9月数据集体好转,就可以有效打消他们的顾虑,直接提前形成Q4数据好转的一致预期。
但先不说9.24才出的政策底,9月数据就集体好转,这好转得“太快”。就9月数据好转的本身,也会降低市场对后面增量政策的预期。这跟老美9月经济数据强劲,从而降息预期收窄是同理的。
要知道,现在股市的乐观情绪,大部分还是依托在对政策继续释放增量的预期上。
有时候,预期管理做得太急躁,即使做成了,也总会难以避免地,诞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掣肘。
接下来的一些“重要时间窗口”
除了决定财政政策具体规模的下旬的会议,接下来还有两个“重要时间窗口”。
一个是11月7日(当地时间)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当前阶段,美元的降息幅度和节奏,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增量空间影响很大。
另一个是老美大选的结果,不同的结果会影响外资对我国资产的风险偏好,间接影响内资的流向。大选在11月5日结束投票,但不是当天出结果,还要算上计票工作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不确定的(上一次花了10天左右)。
这些“重要时间窗口”足以让市场谨慎、严阵以待。也是可能形成下一轮短线“割韭牛”的关键节点。
上周五之所以说A股将“慢慢好起来”,一方面是做空指数的历史遗留问题告一段落,另一方面是短线“割韭牛”的格局还将延续。
接下来的“重要时间窗口”大概率不改变A股逐渐向好的趋势,但在更多可靠数据验证政策效果之前,充满诱惑和杀伤力的短线“割韭牛”格局还将延续。
浮躁的追涨虽然可能获得一时的极致满足感,但两三个月后回首,大概率会后悔,后悔不如慵懒地蹲在一只对应的指数里。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