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牛肉进口速度越来越快,进口肉所占我国牛肉消费总额比例越来越大,这不就是当年我们所期待的世界工厂模式吗?——让全世界为我们生产产品,我们只需要享受、消费就好了。但为什么我们却越来越慌了?简单聊两句。
世界工厂模式本质是国力强盛到一定程度,友好国家或者附属国家较多,可以放心的把相应的资源依赖型或者人口依赖型产业转移到他国,生产国的可替代性很高,而自身仍然保有核心产业或者核心技术的一种模式。
肉牛业本身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当前我国发展肉牛业的主要制约就是集中饲喂成本高,没有草场,所以竞争不过进口牛肉。那我们的肉牛业为什么不能喜迎世界工厂模式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群不是我们的。现在我们主流肉牛品种安格斯、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全都是外来牛种,最优质的种源在国外,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国内纯化研究,但由于牛生产周期太长,收获并不大。最主流的方式还是国外引进冻精进行改良。
没有核心品种就没有反制手段,比如当年的白羽肉鸡,刚进来的时候种苗7美元,一度高达35美元,数量完全由外国公司把控,给多少就得买多少,我国是没有话语权。后来还是圣农通过种种手段把种鸡搞成了。可以说,没有圣农就没有今天9.9的鸡肉。
肉牛也一样,核心种在别人手上,一旦外国不给供货,我们国内一方面无法产出那么多肉,另一方面品种数年内迅速退化,没法产出优质的父母代生产商品肉牛。只靠国产肉,很多国人是吃不起的。
其次,工业品可以做世界工厂,畜牧产品较为困难。工业品的主要特点是标准化、运输储藏条件低,如果一个区域的工厂出了问题,只要核心技术在,很快就可以在其他区域迅速生产出相同的标准品。
畜牧产品尤其是鲜肉,国内自产冷链跨省运输成本都很高,更别说跨国运输了。而冻品只能是低端产品,口感风味较差,而且一旦出意外解冻,基本是全部损失。相应的农产品如玉米、大豆又不同,运输的大多是干品,储存条件并不严苛,更类似于工业品。
再次,进口牛肉来源国可替代性很弱。全球牛肉贸易额也就在1000多万吨,去年中国进口了接近300万吨,主要来源就是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和美国也有部分但不多。一旦出于某种原因停止供货,而我国本身的肉牛产业崩盘的话,很难找到其他国家做进口替代,而且我们基本没有任何反制手段。
最后我国牛肉进口速度太快,从18年到现在国内产业还未完成转型,还有大量的基础从业人员。一旦转型世界工厂,很大一部分人要失业,而且资本已然投入大量资金在养殖端,推进进口加工模式有一定阻力。
世界工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前提一定要有一定的核心技术在手。我们有他们必须要的东西,他们才能持续为我们供货。
目前的来料加工模式也不错,起码将我国某些企业在海外的利润转移到国内,又满足了老百姓的吃肉需求。
什么时候我们的养牛业真的强大了,才有底气将前端养殖放心的放在国外。
牛肉高价位几十年了,肯定是有人作祟
感觉澳洲要更好一些,因为自然资源实在是太得天独厚了,,日本控股澳大利亚的牛肉产业,其实中国也有控股的澳洲的牛肉产业,比如做罐头的老国企上海梅林他们就控股了新西兰的银蕨,这种模式不错,又是进口的,质量品质又好,而且也是咱们的
我只能违心的喊了一句:好[大笑]。
十年前我一个兽医朋友说,双汇从英国进口冷冻猪肉都比国内的猪肉划算
一年我吃不了几次牛肉!五十六块钱一斤!不如吃猪肉
写的跑题了,请小编重写。
中国黄牛肉才好吃,
首先,受限于各种原因,牛肉生产在相当时间内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据说牛肉大量进口是华为等以货易货换来的,如果属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既有国际金融环境下,使用货币交易对我们或者原料出口国都不合适。第三,大量进口牛肉,既可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又可以打压盎萨社会的幸福感,何乐而不为。
美国搞产业转移是本国人口不多,劳动力不足。我们人口严重过剩,所有的产业都要搞
杞人忧天了吧
老子坚决不买冷冻食品吃
那就不吃牛肉。
看着前面放个牛头,一买就是假牛肉[汗]
进口牛肉口感真不咋的
封建社会时代不许杀牛,不是也过来了?
老挝进口牛肉暴增
这是资源不足问题,国内需要进口草料,和品种没多大关系,我就喜欢吃本地黄牛,吃牛排才需要雪花牛肉。[吃瓜]
新西兰和荷兰的纬度高,环境好,气温低,虫害少,牛肉品质好
当年美国日本把产业转移到中国,你家都不怕,你们一天天的不是担心饭不够吃,就是担心这被卡那被卡,不知道你们累不累
除了吹是一流的.其它使用的东西有吗?
大量进口牛肉是因为国内牛肉大幅上涨造成的!
你卖工业产品给它,它卖牛肉给你,贸易对冲。都没有什么卖给你的你生产的工业品卖给谁啊。
牛肉不吃也没问题。
如果国内就2 3亿人 牛肉成为主要肉食就是很简单的问题
其实我国的草场资源应该也足够的。把流向印度的雅鲁藏布江截流,把水调控到大西北的新疆陕西甘肃,可以改造荒漠戈壁滩为草原,足够养牛了!
猪肉就可以代替。牛肉并没有那么急迫。慢慢研究。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