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武汉的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频频上热搜,引发了社会上广泛的热议:被誉为打工人最后的退路的网约车都无人化了,我们还有未来吗?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农牧业也在面临无人化的困扰,不过是另一种无人化——没人干活了。
牧场离现代社会到底有多远?
是四千五的月薪VS城里1W+?
还是每个月4天假的养牛沉浸式体验VS每月8天,周末双休的懒散?
说实话,当我刚踏足这个行业的时候对这个是没啥概念的。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浪漫和诗意,以及内蒙古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是我所有的概念。
当我真正踏足希拉穆仁草原的时候,和预想的不同,但尚可接受。草原只是远看绿意盎然,走近却是斑驳的草根。一年只有两个月的丰草期,其他的时候要么寒冷刺骨,要么斑驳枯黄。
牧场在土左旗,也是一样,本以为是草原上纵马奔腾,到了却是方圆几公里的牧场(养殖场),圈养的牛(所有的大型养殖场牛羊都是不混养的)。喂着一车车拉进的草料,清理着一车车拉出来的牛粪。
只有内蒙人的豪爽是没变的,喝酒是大口大口的,一杯一碗的喝,吃肉却是只能看经济实力了,领导吃牛羊肉,我们吃鸡肉,哈哈。
有工作,但没生活
或许,这在古代,甚至几十年前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包吃包住,有网有朋友,还能攒下钱。唯一的不足就是方圆十公里内,最多的雌性就是奶牛。对于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来说就三个字,甚是难熬。
我,作为一个还算紧跟时代的人来说,在牧场的几年过得是舒坦,但一出来,就难受了。当年还是我在我们班推行的飞信(不知勾起了谁久远的回忆),从牧场出来之后,大家都开始用微信了。
收入?收入还可以
现在实习生进去大概月薪就四五千了,过几年升职以后,有学历的基本七八千块不成问题。对于一个月四天假来说,绰绰有余。有些人就是牧场挣钱家里花,靠着这点工资供房贷、车贷、再养三个娃,就是媳妇孩子大部分时间见不着,一到放假丈母娘就赶紧把孩子接走,创造点二人世界的时间。
时代的发展,似乎把牧场遗忘了
信息化是有的,但仅限于管理,也有些滞后了。虽然牧场里是有帝波罗、DC305等一系列软件做数据支撑的,但基本构架也是上世纪的东西了。对于大部分员工、普通人,似乎信息化,除了连进去一根网线之外,其他的倒是没多大改变。人还是要那些人,活还是那些活,甚至还多了几个操作电脑的岗位。该清粪清粪、该喂牛喂牛,相对而言机械化反而更重要一点。
至于最近二十年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是一点也没波及到牧场。似乎对于外界来说,牧场是有如伊甸园一般静止的。
员工也静止了
目前来看,行业不景气,大部分集团、牧场都停止扩张了,有的甚至在收缩。不过基层员工稳定性还是很高的,收入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工资大部分是基本工资)。一个基层团队几年甚至都可以没有变动,平均年龄可以达到三四十岁。当然管理层除外,他们是流动的。
但是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愿意去牧场实习的孩子们少了,体验过,能留下来的更少了。工作稳定,有还算可以的收入,有网,也有朋友。对于我们这代人向往的生活,现在的孩子们似乎没那么在意——牧场,是没有生活的。
所有与人交流的便利,牧场都是没有的。点不了外卖,只能吃食堂那几个固定的菜。看不了电影,最近的电影院在30公里以外,还是山路。没密室逃脱、没洗浴中心、没剧本杀,没理发店,当然,也没女朋友。一个月见一回,甚至都见不到的,谁跟你处,更别说结婚了。这和军婚还不一样,起码人家地位高,而且还有各种补贴。
我现在还记得那天用我49.9买的推子,给孩子们理发的情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农村娃,兄弟几个,家里穷……在牧场,总比出门打工强,至少旱涝保收,也不用奔波劳苦,一天八小时干满下班。
无人化是好事?坏事?
牧场缺少新鲜血液,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未来十几年后,可能大部分传统牧场都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才能留住员工。牧场的无人化,是真正的无人化,是真的没人干了。尤其是最近,所有的牧场都在亏损,员工另谋出路的有,跳槽转行的有,安心肯干的越来越少了,毕竟牧场都要没了,再踏实肯干,还不是同样失业?
从前几年出现机械臂的挤奶机开始,命运的齿轮似乎开始缓缓的转动了。随着人力成本的提升,和工业化机械成本的降低,似乎用机械逐步替代人工越来越合算了。用更少的人操作机械,替代多数人。现在的牧场,随着老员工的逐步退出,可能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不过这也仍然面临留人的问题,高科技需要高学历人才,怎么留住他们,仍然是个问题。
流动工程师,家庭房,高薪资……目前还没有一个信息化牧场能给出个成功的模式。但牧场如果想活下来,只能向这方面逐步探索,未来会不会出现只有牛的牧场?
还有一个问题:中小牧场的未来在哪里?可能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做大,要么消失。无人化的初期成本是非常高的,一般企业很难一下子拿出来,就算是逐步改造也要有一定规模才合算,也就是越大越合算。除非是背靠草场的资源型牧场,否则大部分都将消逝在行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