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三年增长超200%,这家银行遭罚暴露风险隐患

消金娇 2024-08-20 15:38:34

来源 | 天天财经116

作为最年轻的民营银行,锡商银行在狂飙扩张过程中积压的风险隐患也暴露出来。

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披露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处罚内容显示,无锡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违背审慎经营规则,被处以3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锡商银行在其202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明确表示,无锡锡商银行于成立初期基本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匹配性原则、全覆盖原则、独立性原则以及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及缓释等维度上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最终,罚单揭开了锡商隐患的风险管理漏洞,而在罚单背后,锡商银行的高管履历以及主营个贷业务模式,也为这家最年轻的民营银行加上了特色鲜明的标签。

公开资料显示,锡商银行现任行长顾全林,曾任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风险经理、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风险总监、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锡商银行风险总监。2024年1月,任职锡商银行行长。

在顾全林曾任职的公司中,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系现金贷平台51信用卡主体,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系P2P网贷平台微贷网主体。2020年7月,微贷网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除了顾全林,锡商银行现任风险总监余享华,曾任湖北消费金融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高管的个贷、消金、网贷任职经历,为锡商银行发力个贷,尤其是消费金融业务埋下伏笔。

01

发力助贷,个贷猛进

民营银行设立十年间,目前行业共有19家民营银行。根据监管设想,民营银行的定位主要为聚焦本地民营经济,扮演好区域金融服务补充的角色,但在实际展业过程中,除了少数互联网背景和产业链背景的民营银行,多数民营银行的信贷资产配置呈现出个贷,尤其是消费贷款为主的趋势。

在民营银行个人消费贷业务中,助贷、联合贷资产占比较高。由于民营银行缺乏网点和人力优势,除了极少数拥有互联网股东生态协同,大多数都缺乏流量、场景以及自主展业能力,尤其是获客触达能力。

因此,选择助贷或者联合贷,是民营银行快速起量的最优路径。锡商银行即是一个典型。

锡商银行作为江苏省内第二家民营银行,全国第十九家民营银行,于2020年4月正式营业,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末,锡商银行的股东有红豆集团(持股25%)、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23.99%)、兴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9.99%)、江苏利创新能源有限公司(9.99%)、江苏双象集团有限公司(9.99%)、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9.5%),峰润技术无锡有限公司(6.04%)、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无锡锦莱储运有限公司(0.5%)。

股东中,红豆集团与江苏红豆实业持有锡商银行股份应合并计算,两位股东合计持有锡商银行30%股份,为最大股东。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峰润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持有的锡商银行股权,因自身经营问题被司法拍卖。

股东缺乏互联网基因,锡商银行信贷业务快速起量,显然更须依赖互联网平台的助贷业务。业绩方面,锡商银行2022年的个人贷款余额为167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46.36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87.6%。

公开资料显示,锡商银行的个贷和消费贷增长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助贷和联合贷业务,虽然有小部分自营业务(锡锡贷),但占比并不高。锡商银行合作的助贷平台有省呗、51信用卡、易借速贷等。

得益于助贷业务,锡商银行在2020年到2022年三年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45.19亿元飙升至146.37亿元,增幅高达223.9%。消费贷款的快速扩张,不仅撑起了锡商银行的个贷业务,而且也成为锡商银行的贷款业务大盘。

锡商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贷款总额251.95亿元,增幅21.03%;个人贷款余额189.38亿元,增幅13.18%;个贷在贷款总额中占比75.17%。

通过不担风险或少担风险的助贷业务模式,不断向高定价的下沉客群渗透,锡商银行在资产扩张的同时,也实现了较高的息差水平和较低的不良率。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锡商银行的净息差高达6.39%,位居民营银行前列。

02

民营银行助贷前景存疑

自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实施后,地方性银行不合规的助贷、联合贷业务遭受史上至严整改,直至去年6月底新规过渡期结束,地方银行停止投放异地互联网贷款,存量异地资产也逐渐压缩至清零。

当一众地方银行正经历整改阵痛时,同为地方法人银行的民营银行,却有不一样的风景。

虽然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对地方法人银行的跨区域展业作出严格限制,但民营银行因其主要业务在线上,新规对部分民营银行的跨区域限制较为宽松,加之民营银行中互联网银行定义较为模糊,导致民营银行仍可以通过助贷扩张全国性互联网贷款业务。

独特的展业模式和经营架构,让民营银行的互联网贷款暂躲过一劫,但可以高枕无忧吗?答案并不清晰。

如联合资信在众邦银行的信用评级报告中提到,行业审慎监管对较为依赖线上业务的民营银行未来展业的影响需关注,民营银行面临严格的行业审慎监管,2021年以来众邦银行的主营业务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存贷款业务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待进一步观察。

民营银行互联网贷款前景存疑,根本原因还是助贷模式的风险隐患犹存。

民营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快速扩张背后,重度依赖助贷模式。特别是部分民营银行选择兜底固收的方式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放贷,本质扮演批发资金的角色,甚至忽视合作平台合规性管理,以及过于放松对跨区域展业的风险把控,引起民营银行合规瑕疵频现。

具体来看,在现有助贷模式下,固收助贷业务(也称担保增信业务)以反兜底的通道模式为主,资金方要求助贷平台提供反兜底保证,并引入平台旗下或者第三方担保公司作担保增信的形式合规。如果合作的助贷资产逾期,即由担保代偿或者平台回购。

这样一来,银行、消金公司等资金方可以在无风险的情况下扩张互联网贷款,然而局限性也十分突出。一方面,市场中的助贷机构能力差异较大,真正的兜底实力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担保增信业务模式中,银行等资金方往往坐享固定收益,信贷流程的关键环节主要由助贷平台负责,从根源来讲并不利于提升银行打造自主风控、自营能力的积极性。

为了遏制银行助贷业务无序扩张,防止担保增信业务所造成的金融风险,监管近两年严控担保增信业务规模,从严管理三类银行、消金公司的担保增信业务。

前不久,监管针对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三类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下发新的指导文件,明确要求三类银行要审慎评估互联网贷款的市场环境、风险状况和发展前景,不应过度依赖合作机构的获客引流或担保增信来追求互联网贷款业务规模或盈利的短期快速增长。

对于穿透担保增信业务风险,监管也给出要求。三类银行要不断健全相关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资产质量迁徙情况、处置前不良贷款形成率、担保增信类互联网贷款业务在代偿赔付前的逾期贷款形成率纳入互联网贷款业务绩效考核体系。

除了担保增信模式的隐患,民营银行的异地展业范畴也有望从严管理。有业内人士称,实际上大多数民营银行都在跨区域展业,互联网银行这个概念其实比较模糊,只是属地监管在审批牌照时给多加的一个营业范围上的描述,并非有中央监管明确文件规定。

随着民营银行行业审慎监管趋严,民营银行主体的全国展业资质和展业能力也会进一步厘清分类,部分民营银行线上贷款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

0 阅读:0

消金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