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为什么必须死?张学良对杨常事件的处理是否正确?干得漂亮

雁芙说历史 2023-06-11 05:19:03

自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以后,少帅张学良虽然接掌了东北大权,但有一个人却对他的权力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这个人就是昔日张作霖手下的红人杨宇霆,张学良为了彻底掌握东北大权,树立起少帅在东北独一无二的威望,只能将杨宇霆杀掉。

然而,此事却在后世引起了争议。

有人认为,杨宇霆这个人很有才华,在张作霖时代长期主政东北大小事务,尤其是在跟日本人周旋交涉这类外交事务中,很有一套,是个难得的政治、外交人才。

但张学良中了日本人的奸计,杀了杨宇霆,导致东北失去了一个可以与日本、苏联交涉、周旋的人才,使得东北外交不得不完全委于南京国民政府,是造成东北迅速沦丧的重要原因。

也有人认为,少帅此举干得漂亮,因为他除掉了心腹大患,终于做到将东北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使得东北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我认为少帅杀得好!

张学良老照片

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杨宇霆都必须死。

站在少帅的角度,杨宇霆反心已露,反迹已现,已经构成实质性的致命威胁,必须杀。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杨宇霆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取死之道,完全是他自己作死,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容忍他的存在。

张作霖时代的杨宇霆

杨宇霆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早在清末的时候,他就考中了秀才,科举制度废除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奉天学堂。

后来又考进日本士官学校进修,正好在辛亥革命前夕,他毕业回国,被任命为长春陆军第三镇炮队的队官,民国成立后,他开始进入东北兵工厂工作。

杨宇霆和张作霖的第一次相识,是在1912年。

民国建立时,张作霖所部被北洋政府改编为陆军第27师,张作霖任师长,并掌握奉天全省(辽宁)军政大权。

当时有个叫刘德权的政界知名人物要赶去参加南北军界统一会议,杨宇霆也随行,正好路过奉天,张作霖于是前去拜会。

但是,杨宇霆一听说张作霖要来拜访,当场就要开溜。

因为辛亥革命前夕,张作霖曾经大肆捕杀革命党人,尤其是很多留学归来的人,被他杀掉不少,闹得人心惶惶,大家都一度认为张作霖痛恨留洋学生。

杨宇霆也是留学日本回来的士官,也怕成为张作霖的眼中钉,于是当即离开,谁知还没走出门口,就和张作霖撞个正着。

两人对视一眼后,杨宇霆也没做声,直接就走了。

但张作霖却当即对刘德权说道:

这个人是你的同学吧?你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走了,我们奉天讲武堂就要开办了,到时候还要任用他们呢,军队没有教育哪儿能行。

而刘德权也是留洋归来,有些学问的人,向来是轻蔑张作霖这种土匪出身的草莽之人,但听完张作霖这句话后,顿时感到惊讶,由此认定张作霖心怀大志。

不过,他们俩此次仅仅是打了个照面,双方都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直到三年后,有一天,张作霖在街上看见一支部队十分特别,不仅军容严整,而且军纪严明,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部队。

张作霖见状,立马就来了兴趣,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这是奉天军械局长杨宇霆的卫队,由此对杨宇霆刮目相看,于是立刻召见了杨宇霆。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两人见面之后,十分谈得来,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自此以后,杨宇霆便成了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深受重用,并且长期跟在张作霖身边出谋划策。

张作霖老照片

张作霖从控制奉天省,到赶走袁世凯的亲信段芝贵,再到整垮对手冯德麟,彻底掌控东三省,成为东北王的整个过程中,都有杨宇霆的谋划。

说了这么多,杨宇霆在东北究竟干过一些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呢?

如果总结下来的话,大概是这么几件:

其一,整顿军队,使得奉军面貌焕然一新。

张作霖崛起之初,军队纯粹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军纪可言,营务废弛,一盘散沙,杨宇霆来了之后,对军队进行了整顿、重新编组训练,使得奉军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急剧提升。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又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军队现代化改革,杨宇霆又担任了陆军训练总监,相当于军队改革的总负责人。

在杨宇霆的主持下,奉军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和整训,战斗力再度飙升。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少帅的良师益友郭松龄也是功劳赫赫,郭松龄训练出来的军队,最终都成了奉军的精锐,实际功劳不比杨宇霆低。

其二,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实现武器自给。

众所周知,东北军的兵工水平曾经冠绝一时,东北军的装备水平也是全国首屈一指,连后来蒋介石的中央军都比不过东北军。

这一切,都是杨宇霆在负责操办,他在东北大力开办兵工厂,不仅在国内建立相对完备的兵器工业,还实现了东北军武器弹药的自给自足。

此外,杨宇霆还创建了海军,东北军最终成为一支海陆空齐备的军队,杨宇霆也是立下了功劳的。

其三,发展民用实业,使得东北经济蒸蒸日上。

在杨宇霆主政期间,与东北另外一个牛人王永江一道,不仅大力开办教育事业,创建现代学校,还创办了电灯厂等实业,客观上惠及了东北百姓。

此外,杨宇霆制定了“田赋制度”,巧妙地把军阀、地主手中大量未开垦的土地拿到手,分给农民耕种,促进了东北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

其四,在外交方面,尤其是针对日本方面,有切实的对策。

日本人不遗余力地扶植张作霖,目的是想通过和张作霖签订卖国条约来攫取东北主权,这一点,张作霖和杨宇霆都十分清楚。

张作霖不愿意卖国,杨宇霆也不愿意,他们都想极力壮大自己,以对抗日本人。

当时,东北的重要铁路干线南满铁路是日本人在控制的,一旦发生战争,日本人可以通过交通线快速调兵,而东北军的行动则会处处受到日本人的制约,这非常不利。

所以,杨宇霆在征得张作霖同意后,在东北大量修建战备公路,这些公路修建成功以后,一旦发生战争,东北军就可以通过战备公路与日本人周旋。

此外,杨宇霆在对付日本人方面也算是很有手段,日本人几次三番逼迫东北当局签订卖国条约,都是杨宇霆与之周旋,日本人始终不能如意。

多次交锋之后,日本人一度感叹杨宇霆“不易对付”,是个令人头疼的人物。

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杨宇霆在东北做出的贡献,当然了,这些都离不开张作霖的支持。

杨宇霆老照片

张作霖对于杨宇霆十分器重,也愿意大胆放权给他,几乎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他提出的建议也大多被张作霖采纳。

可以说,杨宇霆在张作霖的手下,几乎可以和古代的首辅大臣相提并论。

但是,这并不是杨宇霆的全部形象,他身上还是有致命缺陷的。

杨宇霆这个人能力很强,还自比于诸葛亮,他原本字“凌阁”,就是因为自比于诸葛亮,才改为“邻葛”,以示与诸葛亮相邻之意。

然而,此人有诸葛亮之智,却无诸葛亮之气量与格局,他为人恃才傲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盛气凌人,心胸气量狭窄,而且野心极大。

这是导致他最终被少帅处决的根本原因!

杨宇霆与少帅之间的矛盾

在说杨宇霆与少帅之间的矛盾之前,有必要说一下杨宇霆的野心。

杨宇霆虽然深受张作霖器重,但干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训练和改革军队,治理东三省内政,以及外交等方面,唯独没有掌管兵权。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只有掌握枪杆子,腰杆才能硬气。

所以,杨宇霆一直试图染指军队,掌握兵权,并且在军队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自己的派系,不过,最开始的时候,他是失败的。

1918年,张作霖试图插手中原的军阀混战,派兵打劫了直系军阀购买的日本军火,皖系军阀的徐树铮又出面以北洋政府副总统的位置诱惑张作霖与皖系结盟。

随即,张作霖派兵出关参与军阀战争,并自任总司令,皖系的徐树铮为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

奉军入关后,杨宇霆开始为他的野心而付诸行动。

他与徐树铮合谋,以奉军的名义冒领军部拨款370万元,招编新兵4个旅,试图培养出自己的嫡系部队。

结果这事儿被张作霖给知道了,于是当场解除了徐树铮副司令的职务,同时将杨宇霆撤职。

杨宇霆被撤职后,只得暂时在北洋政府的担任总统府侍从武官、西北边防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后来还是张作霖爱惜他的才华,才在1921年又重新启用他的。

但此时的少帅已经从东北军事学校毕业,正式进入东北军历练,郭松龄作为少帅的良师益友,也开始在军队中得到任用。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在战争中全面溃败,唯独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不仅没有溃败,反而担负起后卫的任务,打了胜仗。

这支部队在山海关一带阻击直系军队的追击,不仅掩护了奉军主力撤回关外,还击溃了直系的追击部队,成为大溃败的奉军中唯一打了胜仗的军队。

由此,少帅和郭松龄开始在奉军中崛起。

张作霖经过此次战败,深感旧式军队战斗力低下,难当大任的窘境,于是决定进行大规模军事现代化的改革。

这次改革,虽然将奉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等量级,战斗力飙升,但也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尤其是兵权的分配上。

杨宇霆在这次军事改革中担任了陆军整理处总监,他又推荐了自己的亲信姜登选、韩麟春为副总监,此后又借整训军队的机会,大肆在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

这些亲信都是清一色从日本军官学校毕业归国的军官,这么一来,杨宇霆在新式军队中,就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势力,被称作“士官派”。

另一边,少帅作为老张的长子,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所以也开始在军队中受到重用,郭松龄也由此深度参与了奉军的现代化改革。

少帅和郭松龄在这次军事改革中,大量任用了从国内讲武堂毕业的军官,形成了“陆大派”。

两大派系之间,由于政见不同,互不相容,矛盾越来越尖锐。

但是,张作霖在重用自己儿子的同时,更加重用杨宇霆,毕竟人家资历和能力摆在那里,由此导致士官派的人更加受宠。

而杨宇霆本人,性格上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加上野心作祟,他根本看不起少帅,处处压制着新崛起的少帅。

少帅都被压制了,他手下的陆大派将领,自然更受压制,于是大家对士官派十分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随着时间推移,积累得越来越多,直至最终爆发。

比较典型的,有三件事情:

其一,杨宇霆试图在军队中培养自己的嫡系,被少帅粉碎。

杨宇霆由于不满足于总参议的职务,挖空心思想掌握兵权,于是支持他的同学于珍建立“预备军”,然后将大量的日本士官派嫡系安插到这支部队中,以储备嫡系人才。

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又以盖有张作霖印章的命令通令各军,凡是军中有职务空缺的时候,一律不准擅自填补,必须从“预备军”中抽调士官补充。

这样一来,时间一久,奉军各个部队中将会充满了杨宇霆的心腹,这些心腹掌握了军队,只听杨宇霆的,到时候老张和小张的军权也就被架空了。

然而,郭松龄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盯着杨宇霆的一举一动,他的秘密很快就被郭松龄发现,于是秘密告知了少帅。

少帅于是设法制止了杨宇霆的图谋,由此,杨宇霆与郭松龄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自此以后,杨宇霆利用各种手段,极力打压陆大派的将领,陆大派自然不甘心被打压,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

少帅就这样一直被压制着,虽然想反击,却碍于杨宇霆是老张的功臣,一时半儿也是无能为力。

其二,杨宇霆督办了东三省的兵工厂,制造了各类武器弹药,实现武器自给,但也弊病百出。

杨宇霆不仅将这些兵工厂视为己有,而且耗费了庞大的费用,效益却是不怎么滴,制造的产品也是质量不好说。

少帅明着不好直接指责,于是想出一计,他主动找老爹张作霖,给他创办兵工厂的权力,于是开办了一座迫击炮厂。

这座迫击炮厂,虽然规模小,消耗的费用却非常小,而且效益很好,制造出来的武器十分精良,令人刮目相看。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大家对于杨宇霆办兵工厂出现的各种弊病也都了解了,于是杨宇霆迅速处于一个舆论的风口浪尖。

此举虽然揭露了杨宇霆中饱私囊,暗中培植嫡系的阴谋,却也使得杨宇霆更加仇视少帅了,两人矛盾再度加深。

其三,杨宇霆与少帅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杨宇霆和张作霖在思想上是有共同之处的,他们都主张以武力统一全国,因此不惜频繁发动军阀战争,试图以武力攻灭各大军阀,一统全国。

东北军经过现代化改革之后,实力大涨,于是挥师入关,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一举击溃直系军阀。

奉系的地盘因此一度抵达巅峰,不仅控制了华北,连江南也收入囊中,甚至上海也被置于奉军控制下。

事实上,这场战争中,以少帅和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出力最大,打的胜仗最多,功劳也最大。

但是,到了战后封赏时,老张却十分偏心,陆大派在前面血战打下来的地盘,老张想都没想,就直接封给了没怎么出力的士官派。

杨宇霆根本都没上战场,却因为受到老张的倚重,而被授予江苏督军职务,安徽也被封给了杨宇霆的心腹姜登选。

而陆大派的李景林仅仅分到了半个直隶,郭松龄则连根毛都没捞到,一无所有。

此举瞬间激怒了陆大派,郭松龄一气之下,就去了日本散心。

可没过多久,上海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卅运动,帝国主义开枪打死打伤不少平民,由此引发了一场反帝运动。

张作霖作为军阀,干脆派兵帮着帝国主义镇压民众,结果又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场反奉浪潮。

直系军阀在孙传芳的领导下,组成五省联军反攻奉军,杨宇霆和姜登选抵挡不住,落荒而逃。

杨宇霆狼狈逃回东北后,不仅没被处罚,反而继续担任总参议这样的高官,于是引起东北上下的非议。

为了解决这种非议,也为了再回江苏做个土皇帝,杨宇霆极力劝说张作霖组织兵力,进行反扑,夺回地盘,以武力统一全国。

而少帅和郭松龄这边,他们主张停止内战,开发东北、保境安民、抵御外辱,不愿意再做这种兵连祸结的事情,给百姓带来灾难。

所以,双方的根本矛盾也就出来了:

杨宇霆和张作霖主张武力统一全国,因此不惜频繁发动军阀战争,但结果就是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少帅和郭松龄主张停止内战、开发东北、精兵强卒、抵御外侮,先壮大东北,与日本人周旋,再看时机。

两种主张和战略思想是完全相悖的,是不兼容的,因此这种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

所以,当郭松龄从日本回来后,知道自己血战打下地盘后,还是会为杨宇霆做嫁衣,又看到国内兵连祸结的惨状,不愿再打内战。

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奉,试图以武力杀了杨宇霆,把张作霖赶下台,辅佐少帅登上大位,结果兵败被杀,陆大派由此受到沉重打击。

而少帅与杨宇霆之间的矛盾,一直到老张被日本人炸死,少帅掌权以后,才彻底爆发。

但这一切,都是杨宇霆在作死!

杨宇霆的作死行为

事实上,早在老张被炸死的前一年,由于奉军的第四方面军团总司令韩麟春因病离职,杨宇霆于是接掌了总司令之职,实际上是握有一部分兵权的。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虽然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坚定支持少帅继承父位,但东北的军政要员其实表面支持,实则暗中持观望态度。

因为还有个人也对那个位置十分感兴趣,觊觎已久,这个人就是杨宇霆!

杨宇霆当时和常荫槐结成党羽,二人均掌握着实权,处处以元老功臣自居,根本不把少帅放在眼里。

这种情况下,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人其实在看戏,他们都是青青的草,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倒向哪边,因此少帅掌权之初,地位是不稳的,也是不能服众的。

而张作霖一死,杨宇霆觉得自己没了障碍,终于可以冲击东三省首脑的位置了。

于是搞出了一系列作死行为!

作死行为之一:以长辈的身份训斥少帅,当众让他难堪。

少帅掌权后,经常会有些事情要向杨宇霆、常荫槐询问,有时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主张,谁知,杨宇霆却总是说:你不懂,别瞎掺合,我会做决定。

此外,有一次,某个官员要找少帅谈事情,结果一直找不到人,只好来找杨宇霆。

于是,杨宇霆又带着那个官员来到帅府一问才知道,少帅爱睡懒觉,竟然还没起床,而且经常抽大烟(确实有点不争气哈哈哈)。

可杨宇霆却当场一脚踹开张学良的房门,大声嚷道:快起来,有公事办。

接着,又指着张学良的鼻子破口大骂道:老帅在世时,可不这样,你个混账东西,若是再这样,东北的事能干好吗?

少帅显然是被激怒了,于是当场怒道:我干不了你干?

此后,杨宇霆又明里暗里当着一些奉系元老的面,攻击张学良,说他抽大烟、去歌舞厅跳舞,无心工作,长此以往,东北前途堪忧。

有时候还当着张学良的面,以长辈的口吻指责张学良抽大烟是个不良嗜好。

事实上,张作霖也抽大烟,杨宇霆可不敢说半句话。

而且在私人场合或者在背后经常管少帅叫“小六子”(张学良乳名),最严重的是,杨宇霆经常把少帅比作“阿斗”,谁都知道,这言外之意是说少帅是个废物,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这种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显然是没分清大小王,而且他认为自己才是大王,少帅能忍吗?

作死行为之二:公开让自己的派头高出少帅一筹。

有一次,杨宇霆给自己父亲过寿,搞了寿宴,东北的军政大员、达官显贵均有参加。

结果,少帅来参加时,进门的时候,杨宇霆的副官大声喊:少帅到。谁知在场的人只有少数人站起身来致意,多数人该打牌的打牌,该玩乐的玩乐,根本没把少帅的到来当一回事。

过了一会儿,杨宇霆来了,副官又喊道:杨都督到。

这时,发生了神奇的一幕:只见在场众人纷纷起身,神情肃穆,以示致敬。

少帅见状,满脸的不爽,他开始在思考,究竟谁才是东北的主人?

作死行为之三:公开培植势力,另立山头,取代少帅之心显露无疑。

少帅接掌大权之初,由于元老派的吴俊升在皇姑屯被炸死了,他以前担任的黑龙江督军职务空缺出来。

张学良于是让元老派的万福麟接任,谁知杨宇霆也看上了那块地盘。

他让常荫槐去找张学良,要求担任黑龙江省主席,张学良初掌权力,地位还不稳固,只得应允。

结果,常荫槐到黑龙江之后,立即着手培植嫡系势力,直接编练了40多营的警备队,并自任总司令。

这个常荫槐还担任着东北交通委员会的委员长,控制着东三省铁路等交通部门的人事权和经济大权。

张学良经常找常荫槐要求拨款补充军费,但每次都被拒绝,而杨宇霆办兵工厂,每次需要钱,常荫槐都从铁路存款中拨给,毫不吝啬。

此举反迹已现,这明摆着是想通过控制经济大权,限制张学良坐大,而且公开利用铁路收益壮大杨宇霆的势力。

少帅已经忍无可忍!

不久之后,张学良准备宣布东北易帜,完成国家统一,杨宇霆再次露出反心。

在少帅看来,仅凭东三省之力,难以和日本人抗衡,只有和南京国民政府合作,完成国家统一,中国才能由弱变强,以举国之力,才能保住国家主权。

于是,东北当局和国民政府开始有了初步的接触,此为少帅的中央路线。

但没想到的是,杨宇霆不认可这种思路,他主张联合李宗仁、白崇禧等军阀,和蒋介石对抗,走地方路线。

所以,在张学良筹划东北易帜期间,杨宇霆竟然擅自和白崇禧取得联系,并让白崇禧派人到东北谈。

最严重的是,杨宇霆公开对白崇禧派来的人表示:关外的事情我杨宇霆可以做主,汉卿只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

白崇禧派去的代表不知道东北的情况,信以为真,还真就和养育谈谈判起来。

后来这件事被少帅无意中知道后,十分愤怒,当场找到杨宇霆,质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可杨宇霆依然傲慢无礼,回应说:是的,我们可以分开来做,你走中央路线,我和地方派联络。

事后,少帅又听人说,杨宇霆的这些举动,都是常荫槐出的主意,张学良对此无比恼怒。

后来,东北易帜典礼时,杨宇霆拒绝参加,公然拂袖而去,这明显就是在公开抵制大帅府的决定。

杨宇霆和常荫槐此举,是公开和少帅唱反调,说白了就是要另立山头的意思,少帅能忍吗?

还有日本人也在从中挑拨。

据说,日本人曾经给少帅送来一本日本的史书,上面记载了丰臣秀吉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结果权臣德川家康趁其立足未稳,篡夺了丰臣家族的权位,灭了丰臣家族。

这是在比喻,张学良子承父业,杨宇霆是个权臣,也是个威胁,早晚会夺了张学良的权力。

虽然日本人是在故意挑拨离间,但杨宇霆确实是个威胁,并且反心已露,少帅是清楚的,因此不用日本人说,他早已有除掉杨宇霆之心。

不久之后,双方矛盾因一件事情瞬间激化,杨宇霆、常荫槐命丧老虎厅。

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来找张学良,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为督办。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虽然东北有交通委员会这个机构,但中东铁路是中苏合办的铁路,并不受铁路委员会指挥。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常荫槐已经掌控了东北交通委员会,控制着经济大权,如今还不满足,想要进一步把中东铁路也纳入他们囊中。

杨宇霆和常荫槐一旦得到中东铁路的控制权,那么他们的实力将进一步激增,现在已经尾大不掉了,要是再容许他们壮大,将来只怕自己得完蛋。

少帅对于杨宇霆的狼子野心,洞若观火,当场起了杀心。

于是,少帅灵机一动,就说中东铁路事关对苏联的交涉,属于外交问题,如今东北已经易帜,涉及外交的事务应该请示南京国民政府。

但杨宇霆、常荫槐不肯罢休,愣是坚持要张少帅当场签字,立刻做出决定。

少帅见状,依旧试图拖着,于是又说,现在到了晚饭时间,不如大家在大元帅府吃了饭再讨论决定。

杨宇霆、常荫槐不愿留在帅府吃饭,便说道:来时已经跟家里人说好要回去吃的,不如各自回去吃过饭再回来讨论。

就这样,杨宇霆和常荫槐离开了帅府。

此时,少帅已经被他们这种紧追不放的逼迫行为激怒,顿时杀心大起,当场找来高士毅,亲自部署诛杀杨宇霆和常荫槐的行动。

他让高士毅利用吃饭这段缓冲时间,立即调动警卫,在老虎厅埋伏,到时候等杨宇霆和常荫槐吃完饭回来时,将二人安排到老虎厅议事,再一拥而上,将其处死。

不久之后,杨宇霆、常荫槐吃完饭后,果然再回来继续逼着张学良签字,结果被告知让他们去老虎厅等着。

二人刚一进老虎厅,高士毅和张学良的侍卫副官谭海率领6名警卫,瞬间冲出,将二人擒获,随即宣布他们的罪行: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着令立即处死,

两人听完之后,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随后被拉出去毙了。

事发之后,张学良一面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事件处理结果,一面召见东北军政大员开会,当场宣布事件处理过程和结果。

会上,在场大员听完,纷纷面露惊讶之情,面面相觑,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被称作“阿斗”的软弱少帅,竟然有如此魄力,行事不按套路出牌,不费吹灰之力,就连杀两名掌权的大人物。

由此,昔日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人,纷纷转了风向标。

张少帅彻底掌控了东三省军政大局,真正成为说一不二的人物,在军队和政界的威信大涨,人心归附。

自此以后,少帅在东北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行各种政策,完全没有掣肘,东北政治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烟郭说

纵观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少帅杀杨宇霆,干得漂亮,杀得好!

杨宇霆的种种行为,反心昭然若揭,留着只会成为祸患,到时候完蛋的只能是张少帅,所以必须杀。

至于跟日本人周旋这件事,杨宇霆的确有能力,可问题是他已经不听指挥了,要另立山头了,留着有什么意义?

再说了,日本人当时为了攫取东北权益,已经近乎疯狂,连张作霖都给炸死了,区区一个杨宇霆,能顶多少用处?

所以杀了他,无关大局,好处极大,危害极小。

至于杨宇霆这个人,他显然是没有分清大小王,搞错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他的种种作死行为,即使放到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能容忍的。

初掌大权的少帅,只有杀了杨宇霆、常荫槐,才能在军界、政界树立绝对的威望,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控张作霖留给他的遗产。

所以,杨宇霆被杀,这种结局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高士毅:《杨常事件前因后果》、《辽宁文史资料》、《北洋军阀史话》、徐彻:《张作霖》、武育文:《东北近代史研究》、张氏帅府博物馆《一代枭雄张作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电视剧《少帅》视频截图。

1 阅读:667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