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顾问端纳口述自传11:北洋政府的权力游戏

近代史初绽芳华 2024-05-30 07:59:40

1

对于中国来说,1917年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是个深具历史性的一年。

中国第一次走进国际政治舞台,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重大的决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终于认识到,她已不再是自给自足和无与伦比的古老的中央王国,而是世界总体的一部分。

鉴于德国进行毫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总统纳尔逊认为,再也不能对德抱着中立的态度。

2月3日,他断绝与柏林的外交关系,同时谴责德国的潜艇战政策。

2月4日下午,美国公使芮恩施收到这些消息,同时收到一份要转交中国政府的牒文,该牒文要求中国跟其他国家一起支持美国的行动。

他立即请端纳来商议,因为端纳了解中国人的思想,长期以来并公开主张各国积极支持协约国作战。

早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端纳就曾劝袁世凯对德宣战,收回后来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将美国的牒文递交黎元洪总统后,芮恩施与端纳组成游说团,邀请孙明甫、现在仍是中国政府顾问的美国人福开森博士、莫理循博士及美国作家佛查士等一起对中国政府展开六天旋风式的游说,但首要目标应是对准国会还是内阁?

2

端纳洞悉中国政府的底细,所以整个游说活动由他部署。

国务总理段祺瑞以亲日和亲德闻名,但懒于过问政治事务,由芮恩施负责与他沟通;

黎元洪自称对军事问题颇有研究,认为德国会取得胜利,则由福开森博士和莫理循博士去对他说明;

端纳则集中精力于内阁及国会中的少壮派,但他们的游说活动到处都碰壁。

黎元洪对莫理循和福开森说,他认为中国没有理由要跟着美国跑,强调中国必须坚守中立政策;

国务总理段祺瑞也不为所动,内阁大多数人同样持反对态度。

陈锦涛博士倒是个例外,他毕业于耶鲁大学,才华横溢,端纳曾为他出任财政总长助过一臂之力,他了解形势,且能看出它的发展趋向。

后来不久,伍朝枢博士也表示赞同,伍同样受过美国教育,当时在外交部任职,是现任外交总长伍廷芳博士之子。

端纳认为,成功的希望寄予中国少壮派的合作,这个意见得到众人的赞同。

很显然,成败如何,整个责任都压在端纳的肩上了。

端纳积极向少壮派鼓吹,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大意义。

他的老朋友,参议院副议长王正廷博士,以及被认为是中国著名律师的王宠惠博士,先后被争取过来。

住在北京的德国人也展开反游说,可是他们作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是中国国会想采取行动反对他们,因而把力量全都放在七百多位议员身上。

端纳和芮恩施博士则故作积极运动国会议员之势,实际是加紧去做内阁的工作。

星期四下午,内阁召开第三次会议,佛查士、孙明甫和端纳三人也在座。

内阁希望知道,是否可以发表某种声明,既可取悦美国,又不向德国提出正式的抗议,佛查士用肘轻轻地推了端纳一下,孙明甫也对他点头表示鼓励,于是端纳站了起来,将自己的建议以及中国由此可得到的种种好处讲了一遍。

"别想妥协,那没有用!"

最后他大声强调:"你们要干就干到底,不然就别干。你们要想有朝一日被人看作一个国家,看作一个说话算数的民族,那就不要错过这个时机!"

段祺瑞有点激动,刻薄地说:

"你们的建议简直是要我们冷不防去踢老朋友一脚。"

端纳反驳说:

"在世界外交中,没有什么斯文的事情。当有人正在犯罪,凶手正在为非作歹时,天下的人谁都不能目瞪口呆地袖手旁观。"

陈锦涛博士满脸笑容,表示赞赏。

端纳瞧了他一眼,接着又说:

"的确,你们没有船舰,因此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船中你们一艘也没有。但是,在国际贸易的每一艘商船上,都有中国海员,他们的生命不断丧失,难道你们对此无动于衷?"

3

段祺瑞叼着一支雪茄烟,不断吞云吐雾。

段祺瑞

"我们并不要求你们宣战,也不要求你们与德国中断外交关系。"

端纳继续说:"我们只是要求你们谴责海上的屠杀。"

一位最有名的反对派表示,不知日本的态度究竟如何?

端纳回答:"你们害怕日本,可是对它一点也不了解,日本是协约国之一,你们的行动将使你们与协约国联合起来,日本对此只会感到高兴。"

迹象表明,由于端纳的不断冲击,内阁中的部分要人已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内阁已一分为二,赞成和反对的几乎势均力敌。

有些年轻将领也开始认同谴责德国的主张,他们主要来自南方,在他们中间,钮永建将军最为坚决,在中国革命初期攻打南京期间,端纳便与之相识。

"难道你愿意让这些老将军出来阻挠,不许中国跨出这伟大的一步?"

端纳问钮:"难道只是由于一些军人政客没有头脑,没有爱国心,由于他们玩弄可鄙的政治权术,你便愿意失去这个机会?"

端纳建议他:"你去找总理和内阁,正告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如果他们不接受这天赐良机,让中国参与国际事务,那么,你和你的军队就要另立一个能够这样做的政府。"

钮永建与端纳会谈后,不出一个小时,他率领一批全副武装的将领,逐个走访动摇不定的政府成员。

这股南方的台风再次来势凶猛,令人生畏,他们扬言,如果"明天日落之前"政府还不支持美国,他们可就要起来革命。

翌日,内阁颇为突然地改变了主意,总理段祺瑞表示诚心降服,总统黎元洪也垂头丧气地表示同意。

形势急转直下,这使驻在北京的德国人有点措手不及,在疏通国会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不晓得自己下错了赌注,不知道只有内阁才能通过意见一致的议案。

剩下来的是手续问题,致柏林和华盛顿的照会尚待草拟,纳已成为撰写中国各种宣言的行家,故由他负责起草。

在致华盛顿的照会中,中国表示愿与美国站在一起,以便对抗德国的封锁;

致柏林的照会则表示,希望德国不要把进行无限制的潜艇战威胁付诸行动,并又警告说,如果中国的抗议无效,随之而来的将是中断外交关系。

2月9日星期五晚上,两个照会公开发表,然而,江苏立即掀起一片异议之声。

江苏督军冯国璋身兼副总统,位高权重,颇有影响,但端纳等人事先却未与其协商,自然遭到他的不满而出现反制。

4

端纳与佛查士立即奔向五百英里之外的南京,在扬子江饭店,端纳看到一张欧洲挂图,一种想法油然而生。

没有多久,他把该图摊在纤弱、秃顶但声音悦耳的冯国璋将军面前,冯的德国顾问团也兴致勃勃地站在旁边。

端纳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元,把它盖住图上的德、奥、匈三国,只让其他地区露出来。

"你身为军人,是跟银元下面的三国作战呢,还是宁可让它们把其他国家囊括过去?"他问。

冯国璋将军仰望他的德国顾问,说:"这不是你们给我看的那种地图。"

端纳插进来说:"你无疑是说对了,他们给你看的,恐怕是他们暂时深入比利时和法国的最新地图。"

冯将军认为言之有理,他转向那些德国顾问,责备他们欺骗了他,顾问们则矢口否认。

最后冯对端纳说:"你说得很对,我完全赞同跟协约国一致行动。"

像其他中立国的抗议一样,中国对德国的抗议毫无作用。

3月初,端纳开始推动中国采取下一步行动,即与柏林断绝外交关系的问题。

他首先指出,此举将为中国在和平会议上赢得一席之地,避免日本越俎代庖,由它代表中国,而这正是东京的外交官们巴不得的事情;

第二,对中国少壮派来说,这是一次机会,趁此可以消灭守旧和腐败的统治阶级;

第三,届时中国可以拒付德、奥每年几百万元的庚子赔款,夺取德国在华各港口的船舰以备战后之用。

此外,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中国还易于在战后把日本赶出山东,同时防止德国卷土重来。

这一次,内阁并没有拖延多久,3月13日,中国照会德国大使,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首次获得成功,除德、奥之外,喝彩之声响遍天下,正如端纳所料,日本的声音最为响亮。

中国断绝对德关系三个星期之后,美国介入一次世界大战,端纳又开始谈及立即宣战的作用,他知道中国宣战也并不会派兵出国参战,却可以借此跟协约国同舟共济,从而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

然而,正当中国准备按照端纳的意见行动时,内部却掀起府院之争。

1917年5月底,府院之间的关系终于破裂,由于分歧难以调和,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

段收拾行装,奔去附近的天津,宣称永不过问政治。

北京再次陷入瘫痪,督军们支持被免职的国务总理,宣布黎元洪的行动为非法。

5

段被免职后几天,端纳拜访黎元洪后,从总统府赶往孙明甫家。

这位美国人看见端纳愁容满脸,便焦急地问:"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端纳回答:"总统不想另选总理,他要请马夫将军张勋来解决纷争,这样一来,这个老土匪纵使不是名义上的总理,也会是幕后的总理。"

张勋是从前慈禧太后的马夫,是个不谙政务的军阀,他在清末官运亨通,大权在握,现在仍对清廷感恩颂德,不肯剪掉自己的辫子,也不让在其专制统治下的中国人剪辫子。

听说马夫将军也在天津,端纳决定先去找他。

张勋目不识丁,洋泾帮英语倒说得蛮好。

前来开门时,他指着端纳大叫:"你这个造反派又来了!"

端纳露齿而笑说:"记得你第一次也是这样叫我。"

然后端纳问:"将军,你还用老办法发饷吗?"

"那是怎么回事?"孙明甫问。

"这位将军是个独一无二的人物",端纳说:"他约有军队一万四千人,都只靠玩纸牌来发饷。军官与士兵玩牌,把钱赢走,然后将军和他的夫人又把军官们的钱再赢回来,就不必真的发饷了。"

孙明甫言归正传,问张勋对他曾经拼死反对的共和政体有何感想。

张勋吐了一口痰,眯着眼说:

"民国就像一间瓷器店。在乡下,老店铺什么都卖,后来开了一间新店,进了一些光怪陆离的便宜货,结果倒闭了,人们又回到老店买东西。"

端纳问:"那么,你认为皇帝会回来坐朝吗?"

'"是的,他会回来。"

张勋回答,像一只好斗的公鸡:"我要请他回来。"

接着他们前去拜访段祺瑞。

段正玩着单人纸牌游戏,见他们进来,从容地用牌指着旁边的椅子。

端纳打量他片刻,然后说:"我们此来是请你回北京。我们认为,只有你才能收拾危局,如果不回去,恐怕要闹得天翻地覆。"

段恰好翻到一张"爱司"。

"只有一件事才能使我回去",他说:"那就是有人愚蠢到请皇帝重新登基,谁敢这样做,我就打谁。"

6月29日晚上,北京来了两个久违的人物;

其中一位行动诡秘,那是康有为,他流亡在外,长期鼓吹君主立宪;

另一位则是耀武扬威地到来的马夫将军张勋。

当晚,这两个人就进行了秘密会晤。

头两天,张勋想方设法成立一个内阁,但没有成功。

第二个晚上,即7月1日,他煞费苦心设了盛宴,光顾者多是达官贵人及其朋友,端纳和孙明甫也敬陪末座。

吃到半夜光景,一位满脸通红,醉眼朦胧的官员斜睨马夫将军一眼,口齿不清地说:"将军,您无法成立内阁,这您也知道。"

1 阅读:13

近代史初绽芳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