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统角度看电影《学爸》,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老岳聊感统 2024-02-01 01:12:02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学爸》这部电影上映20多天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

作为教育人,对这部片子的兴趣度还是挺高的,看完以后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悟想分享给大家。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如不介意可继续阅读。

电影《学爸》

片中讲述了四个家庭,雷家、火家、刘家、高家想尽各种办法,找关系、假结婚、混圈子、买学区房,甚至买凶宅,只为了让孩子上最好小学的故事。

里面有一些桥段,很贴地气,同时也反映出了很多现实问题。

| 01

关于孩子的「行为」

电影中有不少片段来展示两个即将幼升小的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比如怎么都背不会乘法口诀表、写作业分心磨蹭,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

这时候家长是怎么做的?

不会背乘法口诀→打后脑勺,使用暴力解决;

写作业分心→直接把门关上,不写完不准出门。

说真的,孩子写作业磨蹭分心,或者在辅导作业的时候孩子怎么都学不会,这两件事的确都非常考验父母心态。

但如果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就能完美解决,那世界上应该没有笨小孩了。

所有的行为看似是在「为了孩子好」,实际上他们只是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孩子身上。

有没有想过,或许是你布置的任务超过了他当下年龄所能理解的;或许是他的综合能力发展比较弱,没有达到你想象中顺利完美做好作业的阶段。

所以,不是孩子问题多,而是父母从没有了解过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也没有试图提升自己育儿的科学性。

要知道6岁前,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对他们来说,玩就是学,学就是玩。

玩的时候,需要身体姿势的稳定、需要身体的策略、需要专注力、需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等等,而这些能力同样是学习中所能用到的。

一味让儿童接受认知性教育,既违背了儿童正常发育规律,也会过早消耗孩子的学习热情,等到真正入学后出现更多问题。

| 02

关于家长的「教育」

影片里提到的四个家庭,他们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和圈子,但都在为同一件事努力。

我们来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 雷家:孩子就要升小学了,受身边人影响,从佛系带娃到热血鸡娃,让孩子学乐器,练英语;

- 火家:妈妈一直操心孩子上学问题,早早就打算抢学区房,不知从哪学到的育儿方法,认为打孩子脑袋能让他学得快,竟然真的实行了,导致孩子每天戴着头盔学习;

- 刘家:离异妈妈一个人带娃,给孩子报了不少补习班,以至于孩子小小年纪就说出“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吗”这样一句话;

- 高家:四个家庭中最富有的一个,也只有他们认为,不止要拼孩子,更要拼父母。

在育儿的道路上,片中所展现的共同问题就是只重视结果,不讲究过程的对错。

教育不是一时的事,更不只是学校的事。

即使上了更好的学校,即使考了更高的成绩,没有父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没有科学的带养方式,孩子的成长一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片中已经表现出的孩子反抗逃跑,冷漠没有情绪,如同学习工具。

没有健康的性格品行做辅助,单纯拿到100分,真的就好吗?

教育不是把一百个孩子批量培养成一个孩子,而是激发每个孩子的内驱力,引导他们成为独特的自己。

| 03

多问我们要成为怎样的父母

少说我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故事的结尾是父母们经历过抢房、走捷径等各种努力后,不再鸡娃,送孩子进了家门口的小学。

个人认为,这个结局并不是「圆满」的。

家长不再鸡娃,到底是走投无路的被迫躺平,还是真正从内心里认为孩子在哪学习都无所谓,有能力在哪都会发光?

每个人看完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影片的中心思想是让家长不要过度焦虑,顺其自然。

只是,作为感统教育人,除了心态上的平稳,我们还是希望家长在关注孩子教育的同时更关注自身成长。

你想让孩子成为爱读书的人,那么自己先多读书;

你想让孩子成为乐观开朗的人,那么自己就要学会控制情绪;

你想让孩子能独立敢担当的人,那么生活中就要学会适度放手不溺爱。

永远不要低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多问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家长,少说我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 04

写在最后

影片看完后,真的强烈呼吁各位家长多多学习感统知识!

很多令人头大的问题,比如孩子写作业专注力不好,学不会记不住、吃手咬指甲等等等等,都能找到原因、改善以及提升的方法。

包括家长该如何正确带养,才能避免这类感统失调问题的发生。

想要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学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都能通过感统训练来做到。

只有父母学习成长了,在面对育儿过程中的任何问题才不至于病急乱投医!

-THE END-

0 阅读:0

老岳聊感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