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近日,港产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下简称《城寨》) 叫好又叫座,在港票房报捷,在内地及海外市场亦录得佳绩。
《城寨》在香港叫好,其主因不是剧本及角色很好,而是由于它强化了「本地情怀」。导演认真地撘健「九龙城寨」的场景,并用上CG及灯光拍摄效果,营造逼真的「实景」,再加上电影内亦呈现了不少80年代的物事,例如是电视机,收音机,录影带、杂货店、糖果、纸包饮品及双层巴士等等。
只要港产电影贩卖「本地情怀」,并重塑80至90年代的「美好时光」,肯定会在香港「叫好」。《城寨》电影的故事时空设在80年代中期,即「九龙城寨」于迁拆前的时候(即1994年之前),寓意回归前的时光,更容易引起香港观众的共鸣。
当然,要在香港叫好又叫座,再加上内地及海外市场皆报捷,则主要是由于电影的武打场面够吸引;这应该算是武术指导谷垣健治的功劳。
谷垣健治在年轻时十分喜欢成龙的电影,来港后则与甄子丹合作多年。除了参与武术指导的工作之外,亦曾参演过甄子丹电影的某些角色。
笔者开始注意到谷垣健治,是由日本电影《浪客剑心》开始。对日本武术电影来说,《浪客剑心》算是「划时代」。初看之时,只觉《浪客剑心》的武打设计几乎与甄子丹的打法完全一样。主角握剑时的手势,小动作及拍摄的角度等等,亦与甄子丹的电影十分近似。
这种表现日本剑的方式,有速度、有劲道,亦与80年代港产片的打法非常类近,在打斗时加入了「酷跑」元素,其概念亦与近年甄子丹的电影一致。
除了《浪客劍心》之外,谷垣健治亦是日本真人版電視劇《幽遊白書》的武術指導。《幽遊白書》只有5集,漫畫的造型天馬行空,雖然比《龍珠》較接近現實,但卻不夠《浪客劍心》實在。因此《幽遊白書》比較難「真人化」,真人版劇集的角色造型,特別是女角,都被網民吐嘈。幸而,谷垣健治的武打場面設計救了整部劇集;大部份朋友都覺得《幽遊白書》值得一看。
在訪問中,谷垣健治曾表示對《城寨》的「武術定位」感到迷網,並與導演不斷溝通。角色龍捲風的一拳,把對方打開並以「威也」轉了一個圈才撞進牆裡,算是粗定了《城寨》的「武術定位」。
為何谷垣健治當初搞不清《城寨》的「武術定位」呢?
一般而言,電影及電視世界裡的武術,會有不同的「定位」。按約定俗成的習慣,明朝或以前的「武俠片」,可以容得下較「天馬行空」的打法。御風而行,虛發虛接,或以劍氣傷人,或一掌凌空破石,二人對掌時更可以弄得地動山搖,角色可以有神奇的內功。其中,「仙俠劇」還可以更加「天馬行空」,有寫實歷史背景的「武俠劇」,仍可以有很多脫離現實的打法,但會比較收斂。當然,如果其定位是「歷史劇」,則武打動作會趨近寫實。有趣的是,秦漢或以前的古裝劇,武打場面都會偏向寫實,似乎可以「高來高去」的「武俠劇」,多設在唐朝至明朝的時空。
至於清朝,特別是清朝中葉之後,武打場面會漸趨現實。少了「高來高去」、「凌空掌勁」或「無形劍氣」等武打場面。但在這個時空裡,絕大部份故事都是走「功夫片」路線。角色多以傳統武術套路對戰,一招一式,如傳統功夫中的「對拆」練習,亦會用上京劇或舞台劇的手法;與「實戰」的情況,仍會有一些距離。
等到民初或以後,則傳統武術的招式也會大幅削減,一拳一腳的表達會較接近實戰,即使偶然表達得較誇張,在畫面表達上仍會非常克制。
至于80年代「现代功夫片」,很多都是警匪片,未必反映警察捉贼时的实况。很多时候,一开打时警枪便会被踢走,警察只好和匪徒比武,打斗方式以拳脚为主,动作明显参考了当时的自由搏击运动,但仍会加进不少翻腾动作。2000年后的「现代功夫片」则多了「摔跤」、「柔术」及「地战」,大概是参考早期UFC及近年的MMA运动。
港产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宣传海报
港漫或轻小说之设定,则没有任何包袱。《城寨》原著中,明明在上世纪80年代,但主角还可以练内功,甚至乎曾尝试打通「任督二脉」。角色以武技高低称雄,武打场面亦非常夸张,基本上是走「天马行空」的路线。
谷垣健治聪明的地方,是以「现代功夫片」为主轴,再加上传统武术的某些招式套路,建构出一个「新定位」。虽然相对来说,《城寨》的武打场面比《黄飞鸿》、《霍元甲》、《精武英雄》及《精武风云》等等一类的武术电影更夸张,但还未去到《幽游白书》那类的神怪层次,应该大部份观众也会感到受落。
当然,由于原著没有这种「武术定位」的限制,反派竟然练成一身「铁布衫」。虽然剧组把「铁布衫」说成是「神打」,加进了一点80至90年代的元素,但当我们看到一个在80年代出现的「大坏蛋」,居然练成了刀枪不入的「铁布衫」,却拿着AK47向主角们乱枪扫射之时,确实看得有点「出戏」。
「铁布衫」此等「硬气功」的桥段,最好止于清朝中叶。例如《方世玉》及《洪熙官》的剧本里,终极BOSS横练一身「铁布衫」,主角们要想办法找寻「罩门」,破去其「铁布衫」,这还说得过去。但《黄飞鸿》及《霍元甲》等以清朝中叶至民初为时代背景的故事,已属于「船坚炮利」的年代,「铁布衫」变成为了笑话。
当然,这「武术定位」的粗分,似乎只适用于主流电视及电影里,轻小说及漫画从来没有这种限制。记得20多年前有一位非常喜欢看「港漫」的年轻朋友向笔者推介一本漫画。他说时代背景是「古代」,但看其封面,角色明明都穿上了「牛仔裤」。细问之下,才知年轻朋友当时所指的「古代」,其实意思是70年代。
原来对年轻人来说,在他们出世前便算是「古代」了。「古代人」懂得「铁布衫」,又有何不可呢?
当然,这种「武术定位」亦会随年代而转变。对于一般观众来说,80年代仍不算太久远,未必容得下一个手持AK47的「铁布衫」。但若把时空推前至50至60年代,明明这依然是荒唐的情节,但或许年轻观众看起来会觉得较「顺眼」。
另外,即使是明朝或以前的「武侠剧」,现时大家都越来越对「高来高去」及「凌空劈掌」等画面感到厌倦,很多人反而喜欢观看较实战的拳脚功夫。
一来是内地的「武侠剧」及「仙侠剧」已有太多「吊威也」及借CG所构成的虚假动作。主角大都不能打,但却可以各种怪力乱神取胜。观众看得太多,自然会对这些夸张失实的动作感到疲劳。另外,这亦有可能是受到网络上被耻笑的「闪电五连鞭」所影响,再加上拳击、泰拳及MMA等运动的普及,我们对中国传统武术已少了一份暇想。虽然约定俗成下,「武侠剧」都是如此这般,但大家对这种超现实的打法确实感到有点生厌。
笔者经常会想,为何主角使出「降龙十八掌」时,总会有一条或几十条「飞龙」走出来?还要凌空造成「大爆炸」?这是不是受了日本漫画《圣斗士星矢》所影响?「天下刚阳第一」的掌法,为何不能像泰森所表现的西洋拳那般刚猛及直接呢?
文:寒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