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降息潮打乱美国如意算盘,美联储彻底懵了,咋办?

李国魂 2024-06-09 10:16:20

国际金融协会(IIF)的《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债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13万亿美元,增幅超过15万亿美元。新增债务一半以上来自发达经济体,美国不仅增幅最大,也是政府公共债务规模全球第一。

2023年全球债务的新增量达到了惊人的15万亿美元,美国是主力

那么,美国自诩是投资者的天堂,现在是还是不是?看看巴菲特怎么说!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季度现金储备达到1890亿美元,创出新纪录。加上巴菲特手头持有的现金,总计超过2000亿美元。

巴菲特对此解释,目前市场上没有好的投资标的,而全球其它市场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持有现金头寸是更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这几句话,就彻底道出了目前美国美股美债三大市场出瘪的尴尬事实。原因到底在哪里?

第一,美债距离彻底爆雷近在咫尺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23年6月,美国国债规模首次突破32万亿美元; 9月18日突破33万亿美元。2021年,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1.41万亿极限。今年6月首次突破32万亿; 9月18日突破33万亿;10月5日创下33.5万亿美元;12月8日达到33.91万亿美元。新年开局的1月4日超过34万亿美元。从31万亿美元升至32万亿美元,仅仅8个月。

美国历年债务表 图源:美国财政部

美国财政部官网显示,美国2023财年政府支出6.13万亿美元。用于社会保障、国防和净利息的支出分别占到22%、15%和14%,占据其支出总额前三位。其中支付国债利息将高达8793亿美元,比前一财年增加1617亿美元,占当年净支出之比超过14%,利息支付总额升至GDP的3.26%,为2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军费预算开支为8860亿美元,国债利息已经和军事预算两翼齐飞。

美国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说,在2024年,将有创纪录的8.9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到期。占到美国未偿债务的三分之一。美国财政部今年还将发行约4万亿美元的债券,期限在2年至30年之间,高于去年发行的3万亿美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算展望,未来十年美国国债可能激增20万亿美元,国债总量将突破50万亿美元,对应的利息支出增加至12.4万亿美元,未来10年的预算赤字将高达20.2万亿美元,公众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将从28万亿美元增至48万亿美元。而10年前为13万亿美元。

最新的数据来自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该行是美联储十二成员行之一,承担为美联储维护经济数据库的责任。其数据显示,到2024年5月初,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自2020年以来增加了11万亿美元,比2023年美国GDP高出约7万亿美元。目前美国国债已经超过35万亿美元。2024年美债利息支出将高达11432亿美元。如果和美军军费8950亿美元相比,利息超出军费2千多亿美元。

当前,在华尔街,“美债即将崩溃,美元即将崩溃”的呐喊此起彼伏。

彼得森基金会一项分析表明,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比例在2011年达到峰值49%,但到2023年底已低于30%。美联储和联邦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由30%增至40%。在34万亿美元的债务中,国外投资者只占约30%,70%的份额是美国国内投资者,包括美国养老金、金融机构等。

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总收入4.887万亿美元,退税冲抵后财政净收入4.44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减少4570亿美元,同比下降9.3%。同期个人所得税净收入只有2.18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减少4567亿美元,同比大降17%。说明联邦政府的财政和个税收入都大幅下降。

5月30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美国2024年第一季度GDP二次预估值,按年率计算同比增长1.3%,显著低于首次预估的1.6%。和去年第四季度的3.4%相比,断崖式暴跌,与市场预期2.5%比较,下滑将近50%。这是2022年春季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长率。今年第一季度,联邦财政赤字为5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90亿美元。

但是,美国把导致关键问题的美债继续当做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办法,可谓发债上瘾,嗜赌如命。

2023年,为突破上限,美国两党经过十个多月的博弈,6月3日,拜登终于签署提高债务上限的《2023年财政责任法案》。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距离美国财政部预测的债务违约期限6月5日仅间隔一天。

这项法案规定,决定暂停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初,并对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联邦政府开支作出限制。该法案还规定了收回部分未支配的预算拨款、对某些联邦福利项目实施更严格限制等内容。该法案生效意味着历时近半年的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危机”暂告解除。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在1月19日达到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暂停债务上限期间,财政部可以继续发债;暂停期结束后,债务上限将自动调整为原来的债务上限加上暂停期内新增的债务。该法案的正式通过暂时避免了美国政府陷入债务违约。

美国债务总额达到创纪录的34.627万亿美元

在硅谷银行倒闭后,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将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的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尽管监管机构努力支持该行业,但运营环境正在迅速恶化。

8月1日,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债务(Long-Term Foreign-Currency Issuer Default Rating)从“AAA”下调至“AA+”。这是惠誉1994年以来首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11月10日,穆迪宣布以财政赤字水平过高和债务承受能力下降为由,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认为,美国可能进入到“借钱还债,还债借钱”的恶性循环中,这样一来要解决债务危机将更加艰难。“所有这些额外的借贷都会增加国债,而国债又必须以更高的利率来融资。”

华尔街呼风唤雨的巨头们为何会瑟瑟发抖?

先锋领航投资(Vanguard Group)、富达资产管理(Fidelity)和贝莱德基金(Blackrock)是持有美国国债量前三大的投资人,分别持有5259亿、4615亿和314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旦爆雷,意味着将有三个雷曼兄弟规模一样的危机当量一同爆发。

2022年开启的11次暴力加息,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5.5%。这直接导致美联储“稳赚不赔”的历史终结。2023年,美联储亏损1143亿美元。

因为美联储必须为各大商业银行放在美联储的准备金支付更多的利息。随着联邦基金利率不断升高,美联储和美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前期所拥有并产生息差收入的债券存量急剧缩减,持有的金融资产平均收益率和付出的利息形成倒挂。

第二,重现银行倒闭潮

2023年3月10日到5月1日,美国五家大型银行相继轰然倒塌。总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远超2008至2009年美国银行业倒闭的累计总资产规模。其中,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三大和第四大的倒闭银行;

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成为2008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之后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拥有2290亿美元的资产。美国国内的经济学家研究估算出将近200家美国银行存在和硅谷银行类似风险。

2023年3月11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针对硅谷银行等美国银行接连倒闭抨击拜登是“现代版胡佛”,“美国将经历一场比1929年更大、更严重的大萧条。作为证据,银行已经开始倒闭了!”

2024年,华尔街最恐惧的银行业最熟悉的那一幕又开始重演。

纽约社区银行(NYCB)股价暴跌,点燃了今年美国银行业爆雷的引线。

率先爆雷的纽约社区银行,一个被美国商业房产拖垮的大型银行。这是纽约最大的社区银行,该公司通过旗下子银行公司提供全面的传统和非传统产品与服务,并发放多户房地产、商业房地产以及建筑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纽约的大都市区。纽约的大都市区作为全美最繁华的核心区,纽约社区银行的资产可以说是全美最稀缺的商业地产项目。但是,无限风光处在险峰的纽约社区银行,一下子从硅谷银行系列倒闭案的拯救者直接转身为本次商业地产地雷的受害者。

2月29日,纽约社区银行公布文件,发现与内部贷款审查相关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减记24亿美元商誉价值。由此,该行2023年四季度净亏损由2.52亿美元修正为27.1亿美元(约合212亿元人民币),较原先亏损金额增加超10倍。

评级机构惠誉将纽约社区银行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穆迪将纽约社区银行的所有长期发行人和部分短期发行人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警告可能进一步下调评级。

实际上,纽约社区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系列倒闭案密切相关。2023年3月,纽约社区银行收购倒闭的签名银行部分资产,资产规模迅速突破千亿美元关口,成为30家资产规模为1000亿美元至2500亿美元的大型IV类银行之一,监管从严。此次爆雷,正是收购旗星(Flagstar)和收购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的后遗症。

4月26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宾夕法尼亚州监管机构当天已关闭共和第一银行(Republic First Bank),并指定由FDIC接管。这是美国今年首家倒闭的银行。为保护存款人,FDIC与富尔顿银行(Fulton Bank)达成协议,将几乎承担和收购共和第一银行的所有存款和资产。

名称相似的共和第一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都倒闭

FDIC给出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底,共和第一银行的总资产约为6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为40亿美元。去年7月份,该行就公开表示面临存款流失压力,去年8月因为不能提交年度报告被纳斯达克摘牌,直到现在被美国监管机构正式关闭。共和第一银行是自2023年11月艾奥瓦州的公民银行(Citizens Bank)倒闭以来,美国首家倒闭的银行。这是美国今年首次有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保的银行破产。

早在2023年3月份,美国纽约大学教授Philip Schnabel、Alexi Savov等发表研究结果指出,截至2022年底,美联储加息给美国银行业带来的损失已经几乎相当于整个银行体系2.1万亿美元的总股本。

FDIC的数据显示,自加息周期开启以来,2022年美国银行业的债券投资浮亏达到6200亿美元。

第三,商业地产崩溃不可避免

美联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美国银行业的商业地产贷款规模高达2.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万亿元),其中,中小银行的商业地产贷款占行业比重达69%;商业地产贷款占全部银行资产比例约为13%,其中占中小银行总资产比重为30%,中小银行在商业地产风险下成为金融体系中最为脆弱的一环。

高盛的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有4.5万亿美元的未偿商业/多户抵押贷款,其中40%来自银行,约为1.7万亿美元。地区性银行约占美国银行业贷款的65%。根据FDIC的数据,中小型银行占商业房地产贷款总额约80%。

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等联合发布的专项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美国银行持有约2.7万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债务。商业房地产10%的违约率将导致约800亿美元的额外银行损失,如果违约率攀升至20%,估计将达到1600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认为,美国商业地产价格正在经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暴跌,自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以来已经下跌11%。

据商业地产数据提供商Trepp统计,2023年,美国以办公楼、酒店、公寓和其他类商业地产为抵押的到期债务总额达到5410亿美元,为历年来最高;2024-2027年商业地产债务到期额将达到2.2万亿美元。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BA)的数据显示,在贷款人和投资者持有的合计4.7 万亿美元商业抵押贷款中,今年有9290亿美元到期,占总额的20%。这一规模比2023年增长了28%。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BA)的数据显示,合计4.7 万亿美元商业抵押贷款。今年有9290亿美元到期

虽然债务展期是常规操作,但是,2024年1月25日,30年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为6.69%(2023年10月26日为7.79%)。许多商业地产开发商面临着在未来三年内以每年9%—14% 的利率进行贷款再融资的状况。比起第一次3%—5%的借贷利率,大幅飙升。

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数据,未来五年,房地产开发商每年将需要展期约50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预计,在当前周期中,它们的地产价值跌幅将在30%—40%之间。加上商业地产租赁市场低迷,银行的商业贷款损失巨大。

美国房地产公司高纬物业(Cushman&Wakefield)研究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美约五分之一的写字楼处于空置状态。此外,自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以来,史无前例的高利率也使得美国商业地产价值持续下跌。

穆迪分析认为,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全国办公楼空置率达到创纪录的19.6%,而疫情前平均水平为16.8%左右。纽约社区银行所在的纽约州,2023年第三季度办公楼宇投资下降60%,空置率维持在13.4%,为20年来的高位水平。甚至连洛杉矶和休斯敦这样的大城市,写字楼的空置率都达到了25%。

这意味着,美国商业地产的困境可能成为未来两年最大的潜在危机。

第四,美债崩了,美元塌了,只有对GDP注水造假

以美国2023年第3季度GDP为例。美国进出口均大幅下降、用电量下降5.37%、服务业下降6.36%、制造业下降15.74%、金融业利润暴跌77.36%。但是,第三季度的GDP增长4.9%。

经济媒体HZ公开指责拜登政府的GDP公开造假

经济媒体HZ在X(推特)公开指责拜登政府的GDP数据公开造假,通过高通胀和暴力加息双重作用,让美元高估,将债务和GDP之比尽可能降下来,为发债打开空间。拜登政府上台后,推出的各类法案累计达到7万亿美元。如果剔除财政资金注水因素,美国真实的经济产出为负。

即使如何粉饰,国际权威机构和投资银行几乎一致认为,自拜登上任以来,美元被严重高估是铁的事实。

2021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研究结论认为,以美国经济、贸易、国际收支等多项数据评估、核算,2020年美元估值被高估程度在“5.2%至11.2%区间”。

2021年3月,国际金融协会(IFF)的模型显示,美元被高估了11.7%。

2021年年底,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们发布报告,认为美元被严重高估。以多项标准综合衡量被高估程度约为10%。在高估值和有可能出现的负实际利率的综合影响下,美元前景面临下行风险。美元被高估,自然表明美国GDP虚高。

2022年5月17日,高盛再次得出美元目前被“大幅高估”约18%。

2022年10月,作为美国银行的旗舰研究项目,持续开展超过25年的美国银行全球基金经理调查(BofA-Global Fund Manager Survey)显示,持“美元被高估”基金经理比例较上月上升了7个基点,达68%,创历史新高。

2023年5月,高盛再次认为美元比其公允价值高出5%至15%。

第五,欧洲央行打响降息第一枪,美国收割企图成了黄粱美梦

按照计划,美联储将于6月11日起召开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讨论下一步利率举措。为了体现自己的犟驴习性,6月议息会议大概率仍将“按兵不动”。但是,现实给了美国一记极为沉重的闷棍。

这一下子让美国明白过来,队伍人心散了,没法带了,离心离德了,都开始撒丫子单干了。

美国本就像是一头驴,不小心蹦跶到电线杆上,本想洋洋得意一番,结果现在看,别说是狂风暴雨了,就是来一阵绵绵细雨,就可能被活活电死。

3月21日,瑞士央行率先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0%,打响G10国家央行降息第一枪。5月8日,瑞典央行时隔八年首次宣布将利率从4%下调25个基点至3.75%,成为第二家放松货币政策的G10央行。

6月5日,加拿大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即隔夜拆借利率下调25个基点,由5%降至4.75%。这是加拿大央行自2020年3月底以来首度降息,加拿大也成为首个降息的七国集团(G7)国家。

6月6日,欧洲央行按照自己的节奏宣布,将三大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0%和3.75%。这是该行2019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欧洲央行五年来第一次没有跟随美国维持高利率,主动首次降息

实际上,自今年3月份开始,除了以上央行外,还有捷克、匈牙利和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央行都开启了降息周期。合计已经有十几个主要央行降息。

如果说本轮降息对美元影响几何,小国自然不会太大,但是,作为全球第二大货币欧元,针对美元的意味非常明显。再也不愿被美元继续绑架。欧洲央行甚至有意透露,自2023年9月的欧洲央行会议以来,通胀率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并且通胀前景显著改善。今年年底之前还可能再降息2次。

这完全等于宣告和美国的美联储彻底翻脸。

自2022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追随美国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自去年10月以来,一直维持利率不变,直至此次宣布降息。

因为,欧洲央行的举动无异于对美联储一个响亮的耳光。

回顾过去9次降息周期,8次由美联储主导,欧洲央行选择跟随。而美国的高利率导致各个追随者的经济极度疲软。

怎么办?现在最尴尬就是美国的美联储。你再犟也犟不过现实!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已经给出答案:互换市场定价显示,美联储年内有90%的可能降息两次,这一读数在5月底时仅为47%。在美债收益率的走势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号称是“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5个交易日遭遇重挫。

当然啦,和美联储、财政部同穿一条裤子的华尔街大佬们已经开始给美联储找台阶下啦:

高盛的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美联储近期降息前景更有可能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推动,而不是由于通胀的下滑。简直是屁话!

摩根大通更是认为,美联储下一步的举措很可能将是为了保护劳动力市场,而不再是为了对抗通胀。5月ADP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有所缓解,这可能会推动美联储提前开始启动降息周期。简直屁话不如!

因为,美国的美联储过于主观臆断,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5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最新决定,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至5.25%之间不变,符合市场主流预期,这是自2023年7月加息以来第七次暂停加息。同时,美联储决定维持其他政策利率:将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在5.4%;将隔夜回购利率维持在5.5%;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维持在5.3%;将一级信贷利率维持在5.5%。

5月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记者会

甚至美联储5月22日公布的4月30日至5月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高官仍认为近期在实现2%长期通胀目标方面缺乏进展,通胀走势面临若干上行风险。美联储高官预计降息“需要等待更久”。一些与会者甚至表示,对在通胀加速上升的情况下加息持开放态度。

所谓的变化也仅仅是继续减缓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减持速度。自6月起,负责公开市场操作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把每月美国国债减持上限从600亿美元降至250亿美元。同时维持每月350亿美元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减持目标不变,并将超过该上限的本金支付重新投资于美国国债。并将超过这一上限的任何本金用于美国的再投资。

说穿了,美联储不是为了遏制通胀继续维持高利率,而是不断加码煽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驱动多国货币贬值承压,吸引全球资金流向美国。

但是,这一次欧洲央行甚至自己的小弟加拿大、小仆人瑞士、瑞典等都没有给美联储一个面子。美国再次借助“美元潮汐”席卷世界的企图就此落空。

那么,美国到底还有戏没戏?看他们所谓的自己人怎么说的。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今年5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在英国发表演讲:“我们在冷战后赖以生存的国际体系不复存在,美国失去了霸权地位,而1945年后形成的世界秩序正在衰落”。“这具有迫切的重要意义,因为我们听到欧洲可能灭亡的警告。”

这是发自内心的坐实了的答案!

8 阅读:3567
评论列表
  • 2024-06-09 22:08

    欧盟不想一条道走到黑

  • 2024-06-09 20:55

    欧盟先放水,让美国放不出来,淹死美国

  • 2024-06-10 02:26

    又长又臭

  • 2024-06-10 01:02

    现在只能指使加拿大先降息试试水,然后在赌一把大的,最后加息75个点….[呲牙笑]

  • 2024-06-09 19:49

    这么长,竟然看完了,啥也没看懂,大概是霉鬼人又快完了!

    三国靓仔 回复:
    没那么快完,但也在快完的路上意无返顾的向前奔
  • 2024-06-10 04:43

    美国死菜了,国债没人买,

  • 2024-06-10 06:42

    美债爆雷犹太人要疯狂收割美国了,犹太人要把美国变成真正的【易卖礼捐】帝国!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