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也努力,肯定能拿第一”

柳园评生活 2024-05-31 22:02:44

小孩经常被夸“头脑聪明,脑子真好使......”,他很开心,也很骄傲。

可是很奇怪,在没有被经常夸聪明之前,他把学习成绩考砸了,也没什么,还会一如既往的努力;

但是在经常被夸赞“这孩子真聪明”之后,他在学习上反而没有之前那么用功了。

不过他从此之后却多了一个口头禅,“要是我动真格的,我肯定能拿第一。”

不仅小孩自己这么认为,甚至连他周围的一些长辈和老师也这么认为,“这孩子其实很聪明的,他就是不努力学习,如果他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一定差不了。”

于是呢,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还真就陷入了:

“我成绩虽然不行,但只要我肯努力努力,那最后肯定没问题的。”这种不努力,但是又非常自信的状态。

在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谈恋爱了,但是他却没有谈。

他当时是这么给自己找理由的:

第一,谈恋爱是要花很多钱的,我家里条件不行,我要是有钱,我肯定也能够毫无顾忌的谈一场恋爱;

第二,大部分大学情侣都是毕业即分手,我不想要这种恋爱,我要对女生负责,所以我在大学也不能谈恋爱。

但后来的事证明,他这两条理由,似乎都不太成立。

第一,虽然有不少男生,他们在大学谈恋爱是花了很多钱,但是也有不少情侣,他们谈恋爱并没有花费很多钱;

第二,大学生谈恋爱,毕业即分手,这种说法就更加不靠谱了。

光他自己宿舍,就有三对大学生情侣,最后都成功的走向了幸福婚姻的殿堂。

或许吧,就像他小的时候,后来他为什么不用功了呢?

因为他怕自己用功了,也考不了好成绩。如此,他就不能继续维持自己“很聪明”的人设了;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也或许,用功读书真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他不愿意吃这份读书的苦,于是就给自己编造了一个“假如我也非常努力,我一定能有好成绩”的虚假幻觉。

在大学,他可以对外说的自己不想谈恋爱的理由是上面两个,或许他用这两个理由把自己都给骗过了。

他潜意识中真正不想谈恋爱的原因,或许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他羞于和女孩说话,他感觉被女孩拒绝是一件很羞耻以及很丢人的事情。他非常害怕自己追求女孩失败,让自己“当众出丑”。

自己明明连个恋爱都不敢谈,却经常给人说“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能把女孩“哄的”服服帖帖的,大多是渣男,自己如果能够化身为渣男,肯定也能够手到擒来,“我只是不屑于这么做罢了。”

然而,讽刺的是,他眼中的很多渣男型恋爱,到最后都修成正果了。

进入社会,北漂十年之后,他还是一事无成。

这个时候,再聊到王健林、王石、雷军、马云、马化腾等商业大佬为什么能够成功。

他总是很自信的给我总结经验:“这些大佬之所能够成功,一个是运气,一个是他们心足够黑、手足够狠。”

在他眼中似乎所有的大佬成功都是运气加阴谋论的结果。到了,再来上一句:“咱要是放弃底线的话,再来上那么一点运气,做的并不一定比他们差。”

后来我才知道,他这种人,虽然在建功立业上无法为自己找到优越感,但是他们可以选择通过用阴谋论来解释别人的成功,进而在道德上给自己建立一个新的优越感。

“虽然我没你成功,但是我比你更有道德,更有做人底线。”

成年人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孩童时期追溯到或大或小的一些根源。

当父母经常夸赞孩子聪明时,那聪明就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魔咒。

做某些事,如果不成功,那可能就会显得自己不聪明,于是他们就会失去挑战人生一个又一个机会的能力和勇气。

一些过程和品质都是可以复制的,而很多结果却很难持续被复制。

当父母经常给孩子一些好的过程(如学习习惯、健身习惯等)和好的品质(如踏实、努力、不服输等)以关注和鼓励时。

那这些好过程和好品质,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孩子人生的一部分。

但是相反,如果父母只关注孩子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好的结果。

那孩子对结果就会越来越有执念,他们会,“以成功为最大荣耀,以失败为最大耻辱。”

这时有一小部分孩子会走上一个极端——“不管做什么事,我一定要成为最好的那个。”

为此,他们也确实在做任何事上,都极其的努力。

但更多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他们在面对人生的很多考试和机遇的时候,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我不去尝试,就不用经历失败,和感受失败羞耻了。”

于是他们的大脑继续为他们服务,开始给他们的不敢尝试找各种借口或者制造各种虚假幻觉,如:

“假如我努力了,我一定能够考第一;假如我变身渣男了,我也肯定能够追到女神;假如我能有个机会,或者失去底线,我也一定能够事业成功......”

0 阅读:2

柳园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