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人以为山海经的两部是山经和海经,其实不然,我所说的山海经两部,一部是大禹和伯益还有夷坚所写的“真”部,
在《列子》当中就透露出来了一点:“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一部是后世之人写的“续”部
其中“续”部就有记载一具夏耕之尸,夏耕之尸就是最后一位夏后夏傑的神尸
《山海经》原文是:“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这里已经写到了商汤时期,自然并不是大禹所写,而是“齐谐”所写
庄子对于鲲鹏的记载来源于“齐谐”,列子对于“鲲鹏”的记载来源于大禹伯益夷坚,这间接证明《山海经》的“续”部也应该早于春秋战国时期,只可惜很多古籍已经遗失,零星一点指向只能得到一个大概
“齐谐”有人考证是来源齐国,也许是人名也许是齐国的一本书
齐国这个国家传承自姜尚,姜尚的血脉要追溯到蚩尤,蚩尤的血脉要追溯到了炎帝,这里的详情可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不为人知的秘密,炎帝是蚩尤联合黄帝灭掉的,姜子牙是蚩尤的后代》
即便后面田氏代齐,这个田氏也不简单,他源自陈国陈姓,故陈田不分家,陈国陈姓源自妫,是舜帝后裔,后来田氏分出孙,孙武便是出自此,再后来田氏分出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姓氏
从这两处能看出齐国的上层一直都是有“顶点”传承,并不是爆发户的那种
而齐国也是“修仙问道”最为浓重的地方,是第一个开启寻仙的国度,同时齐国也有大量的东夷文化留存,东夷文化的特点崇拜自然和祖先很早的就发展出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且还崇拜鸟和射
《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
后来的阴阳家就是在齐国发展起来的,而齐国的稷下学宫,这个学宫看似收纳百家思想可是最主要流传的思想是道家,阴阳家,神仙家
东夷说是夷,其实也是华夏一族,他们的祖先是少昊和帝俊,就连篡位夏朝的有穷羿也是来自东夷,有穷羿篡位夏后,因为夏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后,故而有穷羿也被叫做后羿,记得后羿和射日的大羿不是一个人,大羿是尧帝的弓师。
众所周知齐国靠海,而“齐谐”若真是齐国的人或者书,那么他所说或者所写的“鲲鹏”一定是存在的,也许是鲸也许是其他的海洋生物
就比如鳄鱼,现在很多人觉得扬子鳄这玩意还没鹅的战斗力高,古人为什么要怕它?同时还信誓旦旦的说扬子鳄就是古代人说的“龙”,古代人就是以讹传讹。
在这里我只想说古代人只是古而不是傻
首先看鳄鱼,古称叫鼍,而不是称龙或者蛟,我给大家上一个图,这是鼍的象形文字
在古代中国可不止杨子鳄,还有大量的湾鳄和马来鳄还有零散的暹罗鳄,只不过湾鳄和马来鳄、暹罗鳄都被古人驱逐了
唐朝韩愈的《祭鳄鱼文》就是说的湾鳄,此文大意是把鳄鱼大骂了一通,然后限期搬走,否则就要“斩尽杀绝”。
韩愈当时在担任潮州刺史,唐朝的潮州是在海阳、潮阳、梅县这一片区域,这典型就是在驱逐湾鳄
湾鳄是现在体型最大的鳄鱼,一般体长3—7米,这样的鳄鱼你说你怕不怕?
而且宋代的《戮鳄鱼文》也指名道姓了鳄鱼二字,所以古人并没有把鳄鱼当做龙来看,至鳄鱼另外一种猪婆龙的称号,是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上面也描述了猪婆龙只能捕食鹅鸭,明显就是清朝时湾鳄、马来鳄、暹罗鳄被杀光驱逐了,清人没见过大鳄鱼只见过杨子鳄,外加上清朝的愚昧统治,自然而然就以讹传讹了。
中国古代广泛分布大量的象和犀牛,商人和周人还有楚人都训练过大象用来攻击敌人,宋朝都还有史料记载在南阳就有“大象藏匿林中,食民苗稼”,鸦片战争爆发前,广东雷州、湛江、广西北海还有大量大象存在,古书记载广东人“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只不过大象也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两广,只剩下云南一带有了,而最后一头中国犀牛是1922年灭绝的
所以说不是没有,而是已经消失,有些人固执的认为自己没看到都是假的
如果鹦鹉灭绝了,但书上记载有鸟会人语你信不信嘛?
就比如马,在8000年前灭亡在了美洲,后代西方人入侵南美洲,南美洲土著没有见过马,他们认为马和西方人是长在一起的,是怪物,一群高大而快速的怪物手中还喷着火和烟,你说你跑不跑?
再说一个,《山海经》中有一个记载叫“驳”,长的像马可食虎豹,这种记载是不是觉得很荒缪,觉得古人就是在扯,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虽然我也知道我说的也许也扯,但是我对《山海经》一直保持尊重的态度
“有兽焉,其名曰驳,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
在考古界有一个考古发现叫“安氏中兽”
这个最早是在蒙古发现的,后面在中国内蒙也发现了此兽骨头,考古学家推测这个安氏中兽的体重有1500公斤,而且是偶蹄类,猪牛骆驼这些都是偶蹄类,在亲缘关系上安氏中兽接近于绵羊或山羊,所以说安氏中兽是有蹄子,而且根据头骨化石来看和马一样是个大长脸,不同的是安氏中兽是一口利齿
像马还有一口利齿,唯一不能证明的就是白色的皮肤了,只有考古发现了皮毛才知道去了
驳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在记载驳,同时也记载了其他几个兽都是像马,马这种生物,北方草原可少不了,就比如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这个素不一定就是白色,通常代指本色,纯黑,纯白,纯米都可以叫素色,如果马群中出现一些纯色的马也不足为奇吧?
唯有一个像虎的,叫罗罗,被称之为青兽焉
而我根据古籍的记载,发现以前的草原是有老虎的,就比如已经灭绝的新疆虎,只不过草原上这老虎的范围比较小,而西藏广泛流传的一种唐卡就叫《蒙人驭虎图》
如果草原真的有老虎,那么一定是比森林的老虎更会伪装,说一句青兽也不足为奇,再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也证明古代的草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就好比如阴山以前是草木繁盛,现在是光秃秃的一片
匈奴的很多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老虎装饰,而鲜卑信奉的瑞兽就是虎形,传闻这个瑞兽就是虎形青色有翅膀,而契丹也有射虎取乐的传统,通常是以射虎的多寡来决定输赢。在这重阳日这一天辽朝国主统率群臣及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
而《山海经—西山经》也记载了驳,相同的记载,却有又相同而不同,《西山经》出自大禹之手,而《海外北经》出自“齐谐”之手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甘肃一带很符合这个条件,产雄黄产玉,只不过不清楚是在哪座山,如果是甘肃那么很符合匈奴辽鲜卑这些民族的“虎”来源了,大概率就是阴山祁连山,至于《西山经》和《海外北经》记载“驳”的不同,那也是因为早晚,因为二者看到的并不是一种“驳”
《西山经》记载的“驳”是雷兽,很像犀牛,但是和大象差不多大,它的皮做成甲自然就可以御刀兵了,至于虎牙虎齿这个就难以分变了
而食虎豹这个相同记载,就凭借这个体型不论是吃素的雷兽还是杂食的安氏中兽都是分分钟碾压虎豹的
以上都是胡说,不可当真
小说内容而已,完全虚构
是以传统文化,都觉得有三家,其实只有一家真,一家也分三种,道j,道家,道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