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青铜强音穿越千年来到现代,从青铜器中读出历史

幻梅看历史 2023-02-11 01:50:17

引言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意思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虽然历史不会完全重演,但历史是有延续性的,不同时期的历史也有不同的特点。一个民族早期的历史就相当一个人童年的时期,在形成时期就奠定了未来的发展,而且许多文化都融入到历史的DNA中延续至今。历史不仅存在于史书里,历史存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明最瑰丽灿烂的时期之一,多元的文明孕育出秦代的大一统,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后世两千年的格局。青铜器是先秦时代的代表,先秦也被称为青铜时代。秦尤其吸取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成果,例如造型、纹饰和制式。秦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从秦代的青铜器可以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物质文明发展状况。了解秦朝青铜器背后的文明之美。

青铜时代的余晖

先秦时期,语言文字还处于形成时期,留下的书面文献记载比较少。因此除了研究文字,想要了解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发展历程,青铜器是必不可少的,在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是当时政治、经济、科学和工艺美术等领域文明成果的最有力见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物质发展水平和人类生产生活状态。

秦朝在历史上仅存在十几年的时间,但秦朝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对今后的历史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代处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也是青铜时代的末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都有了巨大发展,因此秦代青铜器留存数量相对较少,也有了新的变化,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少了先秦时期的神秘色彩、装饰不再华美繁复、用途也从高居神坛到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不仅从美学方面,从历史方面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秦公簋

从夏朝末期到商朝中期处于青铜器的探索和完善阶段。从这一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当时青铜器的制作水平虽然不高,但青铜器整体艺术风格质朴大气又不失威严,庞大的体量给人以端庄、方正而又气势磅礴之感,符合其作为祭祀礼器的神圣用途,也显示了使用者尊贵的社会地位。

  到了商朝末年,青铜器制作在继承了前朝的威严造型与神秘感的基础上,对于细节的处理工艺更加精湛。尤其在纹饰方面,不仅线条愈发细腻精致,而且形式和用法更为多样。从简练到繁复,由器具底部和上缘的局部装饰扩展到腹部。这种艺术风格的演变,反映了商末到西周中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青铜器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从数量和品相来看,其艺术风格从精致华丽,逐渐向着线条简洁而流畅、纹饰朴素演变,从追求极致、纯粹的美感,朝着实用主义过渡。这种表面上看似是由盛转衰的演变路径,但不代表这一时期出现了经济衰退,或者人们审美品位、工艺水平的退步。这种现象是人类审美再寻常不过的变化。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都曾有过由繁到简、从华丽到质朴的经历。

在战国与秦汉时期,冶金、织造等技术进一步发展,金银、陶瓷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青铜器文化的发展放慢了脚步。此时青铜器不比从前,造型、工艺甚至有了明显退步,用途体现了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虽然美学价值下降,但对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而言,青铜器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好素材。

蕴藏在青铜器里面的艺术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了秦代青铜技术各项技术都达到了成熟,从这时期在出土的鼎、釜、兵器看上,主要有以饕餮为代表的动物纹样和各种几何类图形,其中的动物形象从具象向抽象演变,而且牛羊等普通动物类纹饰应用较多,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地位,和这一时期青铜器用途的演变相吻合。而几何图形类纹饰的运用呈现出多变的趋势,显著提高了青铜器的美学价值。

纹饰的作用是点缀青铜器,提高器具的美学价值。从迄今为止出土的各个时期青铜器来看,如果按照造型来区分,纹饰大致有几何图形、动物两大类。其中的动物,又可分为现实中存在的牛羊等寻常物种和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龙、饕餮等神兽。而从艺术风格来划分,又可以将青铜器纹饰归纳为抽象和具象两种。与制式、造型一样,不同的纹饰也反映了青铜器使用场合、使用者社会地位,而且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特征。

此外,秦朝时期以云雷纹为主的几何图形类纹饰,虽然线条、形状和加工工艺在不断演变,但始终是青铜器必不可少的装饰。多出现在器具底部作为环形装饰,或者被用于填充兽面等纹饰的空白,不仅增加了青铜器的整体美感,也使其气势更为庄严。几何还体现了极简主义风格。在整体审美取向转向质朴的背景下,几何纹样以其高度对称、均衡和整齐的外观在青铜器上得到了重用,几何线条简练,又按照不同规则重复,充满了韵律感,从这些造型中体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秩序之美。

在秦朝无论是动物图案还是几何图案的体现出对称性和平衡性的特征,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通过青铜器的艺术语言我们可以解读其所代表的时代风貌,在青铜器上不仅可以从美学角度,欣赏纹饰和线条,了解其造型、用途和艺术风格,还可以从考古学、社会学角度了解文化内涵,从青铜器局部推理那个时代文化寓意、审美价值。

窃曲纹

秦朝存在的时间极短,在已出土的青铜器中,确定属于秦朝时期铸造和使用的数量比较有限。但从其类型、工艺和造型等方面,能够发现这一时期青铜器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尤其是在纹饰造型设计和运用手法上,对照秦朝前后的战国时代与西汉时期,可以明显看到其承担了承上启下的创新使命,对后世青铜器乃至漆器、金银器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青铜器存在的秩序之美

秦朝时期青铜器纹饰线条简洁、规律的背后,体现的是天下一统后秦王朝的政治理念,也预示了中国古代社会迈向了封建时期。

首先,秦朝时期青铜器对称、规则纹饰的特点映射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变化。秦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延续多年的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状态,秦王朝建立了专制统一制度体系,社会治理手段从依赖神权的威慑转型为建立统一的运用法治和规则约束臣民。而且秦朝时期青铜器纹饰所体现出的简洁、规则、对称,契合了经历长期战乱后人们的心态。反映了在当时安宁的社会生活整体氛围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变得朴实无华,享受着封建王朝大一统政治体制带来的安全感和秩序美。

其次,在扩大疆域、建立封建王朝的同时,秦朝还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制度变革,书同文,车同轮,统一度量衡等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青铜器制造工艺和设计理念。从现秦朝现存时期青铜器来看,会发现在造型、体量和纹饰运用方面,各种类型的器物较前代都相对整齐划一,体现了秦代在版图上和思想上天下一统观念的影响。

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作为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秦朝青铜器纹饰风格的变化具有极深厚的文化寓意。从宏观视角来看,在西周末年开始的由繁到简、从极具象征意义到实用性的变化历程中,秦朝时期青铜器纹饰审美特征的变化见证了现实主义的回归。以鼎为代表的礼器在这一时期青铜器文物中的比例极低,而兵器、食具和酒器等实用物品大幅增加,让简洁而极具秩序美的几何纹饰成为了主流。

此外,青铜器功用和审美特征的变化,也体现了人性的回归。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环境大相径庭,导致了人们审美取向的不断变化。通常情况下,在相对富足和舒适的环境中,人们对美的追求更为纯粹和极致,而在艰难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就会赋予艺术品更多文化寓意,寄托复杂的情感。

       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纹"。

秦朝青铜器极简、实用主义的回归反映出高超铸造工艺和精湛的绘画不再专门为神灵崇拜和特权阶层服务,而是成为了美化普通民众生活、助力各个领域发展的工具,揭示了秦朝时期人性的回归和神权崇拜、神秘主义的没落。这体现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成功,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中下层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稳定。

青铜器纹饰也传达了封建社会初期人们的思想状态,揭示了孔孟之道、三纲五常的影响力在扩大,预示其会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伴随文字统一而改变的青铜器铭文字体,以其规整、中正和纹饰艺术风格相得益彰。在篆体铭文的衬托下,纹饰及青铜器整体的秩序美更加凸出,表明统一文字从不同角度影响了秦朝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

结语

文物往往可以反映其产生时代的社会风貌,分析其青铜器审美特征变化,探索纹饰艺术风格演变所呈现出来的秩序美,青铜器之所以被视为先秦文明的载体,并非单纯因为那一历史时期的文字记载稀少,而是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丰富。

除了根据青铜器上的铭文了解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伦理和统治阶级的生活状况,还能通过分析器具制式、造型及纹饰等要素特征,从不同侧面还原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全貌,了解当时人们的观念、习俗和生产生活环境。而分析秦朝时期青铜器纹饰及其对应器具的审美特征,可以全面了解当时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思想状态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史记》

《商君书》

《礼记》

《春秋》

0 阅读:44

幻梅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