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诸葛亮以奇制胜,曹操奸雄一世,可知二人同样重视子女教育

幻梅看历史 2023-02-19 00:45:0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古人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想来,这一句古语已然贯穿着你我的一生,不论是父母对我们儿时的教育,亦或是我们为人父母时,对我们自己子女的教育。

都处处浮现着这一言语,诚然,某种程的而言,这已经表明我们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重视自家家风的建设。然而,我们也必须要同时承认一个事实: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依旧存在着并不重视子女教育、同样不重视自家家风建设的父母。一路成长走来,我们越来越深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言甚是有理,试问:古代也好,现今也罢,孩子们睁开眼睛,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时,是谁陪在身边?

一、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当孩子们张嘴说第一句话时,是谁几十个白昼与黑夜交替教育的结果?当然,除了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况。想来都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吧,我们每每与陌生人交往时,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迅速摸清面前这个人的性格秉性。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这个人的言谈举止,看出他的家教如何,看出他的家风如何。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定理的存在,凡事绝不可一概而论。于此,仅以绝大多数情况为例,仅以最大可能性为例。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水之山,必有其源。一个人的气场与气质,其最本质的来源就是其家风的熏陶。

譬如:你我所熟知之“曹冲称象”以及“智救库吏”,都是曹冲机智睿智之体现;而文中开篇即引用之《诫子书》之语,便取自诸葛亮对其子诸葛瞻之教诲。也许着实是术业有专攻,历史对这位枭雄、对这个神机妙算之政治家的记忆,大多都体现在了对他们军事与政治之远见上,往往忽略了其二人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对自家家风的建设。于此,本文借助诸多史料,客观阐述二人对其子女之家教如何、对其家风建设如何。

常言道: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往往都会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交场合中那一位,或者那几位最为耀眼的人物身上。也许,根本不需要她们刻意做出怎样的举动,亦或者是说出多么华丽的辞藻,只需要她们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就足以吸引万千目光。

二、 言行举止 皆表家教之如何

若问为何,那必答曰:其气质与众不同,其气场着实惹人注目。若是再刨根问底:难道仅凭第一印象?你有不知晓她们是否真的做出过伟大的功绩,为何如此妄下断论?那只需莞尔一笑,试问:一个从良好家风中成长的女子,一个从书本中活脱脱走出来的仙女,怎会没有一番功绩呢?切莫着急否定,请看:《后汉书》卷一之下《皇后纪》: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人,亲数让之,以蜜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此言所记便为曹操之女,要强调的是,曹操虽然为后人称为“奸雄”且不说这其中是否有个人感情掺杂,只是我们为何不跳出这个“定论”客观地分析一下其对子女的教育其对自家家风的建设呢?

评定历史人物,最忌讳的便是以偏概全了。曹操一生虽然的确成群,后期也的确因为娶妻纳妾之事,惹得污点。但为何却看不见其“虎父无犬子”呢?试问:曹冲并舟称象也好,智救库吏也罢,若是没有曹操在其旁给予支持鼓励,没有曹操早期对其的用心栽培,焉能如此?

我们并不否认:出生的牛犊不怕虎,但我们初出茅庐也的确需要将想法转为实践的勇气,若是曹操此前没有给子女建立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试问:这天下又能有几人可以做到,想到什么便去做什么呢?正如叶适所言:其智商可能比凡常孩童要高,但如若没有后天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恐怕难以成为神童。

于此,便不得不提及一位众所周知之“人物”——方仲永,也许你会质疑道:原文不是伤仲永来着?是的,原文的确是“伤仲永”,但这个“伤”是带有作者自己的惋惜与可惜之情的。

试问:明明有着非常人之智商,若是是得天独厚倒也着实不为过;明明可以借助“天力”,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得到更多优质资源、经典古籍的熏陶,从中受益匪浅,而后成就一番事业,亦或者是将自己所学之识授予他人。

但,其父却从中发现“商机”,整日带着方仲永走亲访友,以求从人家家中用餐。如此一来,不仅自己不仅可以整日接受“免费午餐”,还可以通过儿子的天赋异禀享受众人的羡慕与敬仰。殊不知,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如意算盘,到头来却是以自己儿子的前途为代价的!

反观为人称为“奸雄”之曹操,虽然连年征战疆场,于四方厮杀,军中事物甚是繁多。却不曾忽略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众所周知,曹操一生25子外加6女,不敢言每位皆有一番功绩,但的确每位都有其专长。但,曹操同时懂得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道理。他允许子女有自己的爱好,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专长,但绝不许他们只在一条路上走到黑。既要坚持术业有专攻,也不可只掌握一门技艺。

譬如:为我们所称为“三曹”之一——曹植,毋庸置疑,单单凭借七步诗之佳话,已然将其文学底蕴之深厚展现,但曹操并没有一味地只让曹植钻研文学。当然,此处所言,并非曹操不赞成曹植学习诗文,相反,曹操经常将儿子带在身边,以耳提面命之式,对其常常教诲。历史将其归于“三曹”已然是对其文学功底之赞扬,对于曹植诗文的学习,曹操着实是做到了监督之责。常常与其探讨诗文是否对仗工整,是否言为所想;也常常监督曹植课业学习。最重要的是,东征孙权时,令曹植镇守邺城。

临出发时,依旧不忘对曹植激励,予以信心。要知道,战事非儿戏,一线作战固然重要,但后方守卫同等重要。试问:若是前线士兵缺少物资,缺少兵力,该于何处取得?自然要从后方志愿军处获得,但若是后备军失守,那就真的将前方作战之士兵彻底推向了绝望,前后夹击之境地。由此可见,曹操对于儿子的培养,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实操,真正地历练。

于此,也许你会问道:诸葛孔明呢?他不是仅有一个妻子而已?本就膝下少子,又怎么说他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呢?只是想说:是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以及是否重视自家家风的建设,与膝下有几个子女毫无关系!所为何意?

三、 注重家风之建设 以身作则促其成

答曰:一日为师,自然是终生为父。若是因其毫无血缘关系,而表示这并不能算作“子女”,那过继到自己家中的孩子,总算得上子女了。由于诸葛亮早年未娶妻,膝下确实五子,是矣,其兄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即使肩负着兴复汉室之重任,却依旧不曾忽略对子女的教育,对此,于其给诸葛乔所作之《又诫子书》,其文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对诸葛乔的谆谆教诲。由于诸葛乔当时年纪尚幼,尚且不曾涉及酒宴社交礼仪,于此,诸葛亮直接将酒宴之礼仪详细备注在了这封书信之中。

虽然诸葛乔后来英年早逝,幸得,同年诸葛亮老来得子——诸葛瞻。只是此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刘备这位兄长,兴复汉室的重任尽数落在了他的身上。虽然刘备白帝城托孤,并且告知诸葛亮:若是刘婵并无经世治世之才,昏庸无能,你大可取而代之。如今看来,到底还是知子莫若父。刘婵也着实是“不负众望”赢得“扶不上墙的阿斗”这一称号,但诸葛亮从未有过自立为王之心。依旧坚守着《出师表》中之言: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坚定兴复汉室之决心,一面日日劝说刘婵,要忠奸分明,赏罚分明,要子承父业,兴复汉室;一面还要眼睁睁地看着汉室之梦毁于一人之手。

结语

但诸葛亮对于诸葛瞻的教育从未因此止步不前,反而更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才在《诫子书》中言道: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告诫其子,要珍惜时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诫子书》全书虽然仅仅八十六个字,但其在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地位却是首屈一指的。其给后人留下的精神文明财富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常常会说某某人在某方面有多大的建树,却很少去考虑其为子女的教育做出了多少。要知道,世事变迁,依照现代技术短时间内还是无法实现长生的,我们的肉体终究是会归于自然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借助家风之建设、对子女家教之重视,将物质文明持久延续呢?

参考文献:

《诫子书》《又诫子书》

《后汉书》

0 阅读:6

幻梅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