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将军十六岁参加革命,二十岁被编入红军服役,历任连指导员、团政委等职务,参加过多次反“围剿”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长征期间,他担任红一方面军的向导,带着四万健儿横穿贵州、四川,历经重重劫难,最后顺利进入陕北苏区,重燃红色革命烽火。
抗战爆发后,曾将军进入八路军一一五师担任青年干事,主要负责宣传和民运方面的工作,1938年初,罗帅命令他到晋东南招募新兵,扩充抗日武装力量,曾将军随即带领一个加强排赶往太谷、祁县一带活动,当地的老百姓早就听说了八路军的威名,因此纷纷报名参军,想要为抗日大业尽一份心力。除此之外,当地的乡绅也纷纷慷慨解囊,给八路军捐钱捐物,累计金额高达三万大洋。
一个月后,曾思玉带着一个营的新兵和大量经费返回一一五师师部复命,罗帅见状大喜过望,随即对他提出表彰,并晋升他为主力团政治部主任,这一年他方才二十五岁,可谓少年英才。1939年,曾将军又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带领四百名抗大学员前往山东,支援刚刚建立的沂蒙山根据地。
这些学员都是知识分子出身,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要带着他们穿越敌占区,安全到达目的地,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曾将军并未因此望而却步,他充分利用一系列战略、战术,指挥学员们绕开敌人的封锁线,一路跋山涉水、艰难东行,于三个月后安全赶到沂蒙山根据地。
1942年,曾将军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二分区司令兼政委,当年中旬他亲率两个连、两个干部教导队外出训练,途径范县附近时,意外遭遇上千日军,双方随即爆发激战,八路军人数和装备处于劣势,只得且战且走,退往附近一处高地据守。日军随即对高地进行包围,想要将八路军活活困死。曾思玉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在认真观察了日军的动向后,很快便找出了包围圈最为薄弱的地方,等到天黑之后,日军放松警惕,他便带着官兵们发动猛烈反击,最终成功突出重围、虎口脱险。
当年年底,一伙伪军突然气势汹汹闯进了我方根据地,并重创了一支地方游击队,打死打伤70余人。曾思玉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当即带领两个团前去抗击伪军,巧合的是,当时正在刮西北风,黄沙、扬尘四处飘散、遮天蔽日,这极大限制了伪军的活动,于是他们便停驻在一座村庄中,想要等风停了再走。
曾思玉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借着黄沙、扬尘的掩护,指挥官兵们悄悄摸到伪军驻地外围,而后突然发动进攻,伪军对此始料未及,一时陷入大乱,首尾不能相顾。而八路军则越战越勇,最终全歼这伙伪军,为游击队的同志报了仇。
解放战争时,曾将军在华北军区任职,先后参与了解放张家口、石家庄、太原等地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他被提拔为64军军长,1951年初又奉命出征朝鲜,参加了第三次、第四次战役,狠狠痛击了联合国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和威风。
朝战止息后,曾将军返回国内,在沈阳军区担任高参,1955年,他受领中将军衔。50年代末,他转往武汉军区任职,任期内协助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开展了多项基建工程,极大方便了湖北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动荡时期,曾将军被临时任命为湖北省委一把手、省革委会主任,军政大权“一把抓”,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被权势冲昏头脑,自始至终保持着理性,大力制止武斗和各种矛盾、摩擦,极力维护民生和社会稳定。
80年代初,曾将军因为身体不适,宣布退出政坛,安心过疗养生活。晚年的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他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有关长征和抗战的回忆文章,详细讲述了革命年代的艰难与不易,为一些学者和专家研究党史、战史提供了素材和资料。2002年,曾将军还通过电视直播全程观看了“十六大”,领会了党中央的最新革命精神,事后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江同志,阐明了自己对民族复兴事业的期待和希冀。2012年,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数十载的伟大红色战士在大连病逝,时年一百零二岁,他的骨灰被安葬在辽宁某革命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