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云中,天下大同,心底里对云岗的那份钦敬

悠然聊文化 2024-05-11 06:58:58

这就是云中大同,这儿有千年佛窟佛龛,一个久久藏在心底里的秘密。那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十七岁的我只身登上北同蒲的列车,前往大同口泉。那时候也知道云岗石窟,只是无缘去欣赏那些石头上的学问,转眼快五十年了。今年正月的初三我去了大同,也就是想看看这千年的佛窟,这云中的胜境。云岗石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它是北魏时期的艺术成就。它被誉为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享受着世界三大石雕艺术之一的美誉美称。

在这武周山的山脊粱上,有着一千五百年前的庄重,昙曜和尚寻找到一份宁静。他是一位先哲,他撑起的是一件世界罕见的奇伟工程,雕刻云岗石窟,那是艺术的传承与成就。大同最早称之为平城,云岗石窟位于武周山的脊背上。最早的石雕艺术也就是昙曜五窟。五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四百六十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鲜俾族,也许现在在中国是最小的一个民族。然而早年它却很有名气,南北朝时期他成为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拓跋濬英年早逝,二十六岁时病逝葬于云中金陵,其母悲痛不已。他的早逝将文明公主推向了政治前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之一。文明公主既后来的冯太后,其子尚幼,十岁时暴蹦。因其子拓跋弘十岁前当过皇帝,冯太后两次临朝扶幼,成为历史上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临朝称制】,也可以说是垂帘听政。

因为文成帝的支持,昙曜五窟开始了早期的开凿,云岗石窟的规模将及一公里长,罗列着许许多多的佛龛,它不是小的佛龛,而是很高大的洞窟,主要的洞窟有四十五个,小而精的附属洞窟二百零九个,雕刻的面积达一万八千平米,佛龛一千一百多个,各种人物造像五万九千余尊,这在中国佛教的艺术宝库是不敢想象的魅力。公元三百九十八年北魏建立,北魏的文成帝责令国师昙曜和尚主持开凿云岗石窟。石窟成为北魏皇家寺窟亦因此而幸运而生,它是由一个民族,一个朝代利用云岗的地貌雕刻而成的。最早的五个洞窟是公元四百六十年前开凿,有着帝王象征的五个洞窟被誉为【昙曜五窟】,它是云岗石窟的魂脉,具有劲健、浑厚、质朴的特点。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由鲜畀民族拓跋氏建立,国号魏,也称拓跋魏,简称北魏,共历十四朝皇帝,享有皇权一百四十九年。太和十九年,北魏迁都洛阳,也许这就是南北朝时期。武州山又名武周,距离大同市区十六公里远,山并不是很高,也许那岩石生成的柔性最适合雕刻,昙曜和尚也许看准了这儿的地貌特征,就先在这儿开始了壁画的构思,最早刻出那五个洞窟被誉为是艺术的巅峰了,石窟开凿不仅仅是艺术,那一锤一锤的凿锉需要多么顽强的柔韧,不敢想象那栩栩如生的造型有着佛性。从第一窟开始就显示着北魏时代的气息,古老的人文历史,那显示的是公元四百六十年间的艺术。特别是云岗石窟的第三窟,造型更是奇伟。佛在心中是一个象征,一个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交脚弥勒,观音菩萨,被称之为西方三圣。主要的那尊佛高达十米,坐姿、面容、圆润丰满,神态超然物外,那不仅仅是艺术了,那可谓是佛的魂灵。两侧的两位菩萨戴着宝冠,形像精美庄严绝伦,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再现。第三窟被誉为【灵岩寺洞】,显示着北魏以及隋、唐、辽、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对于雕刻艺术我一点不懂,但能看出那些民间最古老的天才以及他们的心胸,佛在心中,就像画家画竹子,早已成竹在胸。

五窟六窟是一组双窟,以其壮观的岩石结构而闻名,也是明清时期云中八景,被誉为【云岗摩云】。石窟两壁上层各雕刻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圣树,让植物走进心中也显示佛教的灵性。两尊佛陀侧身树下对坐,神态安详,洞穴北壁的那尊坐佛高达十七米,威风凛凛。它是云岗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后来经过包浆,就是打磨圆润呈显着光亮,呈现出唐代的色彩。

云岗的九窟、十窟,也是双窟,享受一个穹顶,洞壁上面显示着多层佛塔与两根石柱,雕刻着许多佛,寓意着千手观音的生灵。那些佛不仅仅是造型独特逼真,而且有着许多的神话故事,描绘了佛与人类的源缘。云岗十一窟是云岗窟的艺术典藏,四面佛龛,艺术沙龙,四方四尊,四方四佛,正面雕刻交脚菩萨,舒相坐思,娴静。塔顶须弥座上。山花蕉叶肥大而舒张,显示着花草的从容。艺术就是艺术,开不得半点虚伪,那些人物是那么栩栩如生。东壁上有公元四百八十三年,也就是北魏太和七年,造像题铭,全文三百三十七字,书法端庄朴素,是平城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云岗石窟寓意非凡,服饰造型,身材修长,面容清秀,雕刻简洁朴素,展现着云岗早期的艺术特色以其异域风情,西壁立着的佛面容古朴圆润,显示着弥勒大佛的笑容。雕刻于石上毕竟是艺术,然而它显示的是云冈石窟的恢宏。

也许十七窟十八窟的设计更是严谨,十五米五的立佛,臂膀宽阔身躯雄壮,披在身上的袈裟映衬着它的气宇轩昂,也显示着它端庄肃穆。十九窟佛像呈结痂趺坐姿耳轮齐肩,二十窟白佛爷洞,尽管经历了岁月的剥蚀,但端坐的释迦牟尼像肩部宽阔眉高修长,目光炯炯有神,无不显示着大佛的慈祥,它高十三点七米呈金字塔的形状,这座雕刻是云岗石窟中早期雕塑艺术经典中的杰作。

云岗的石窟枚不胜举,我该怎样去写写云岗石窟的恢弘与空阔,也许几个小时不会看的那么仔细,整个的云岗石窟当天的客流量一万六千人,人在这儿显得有点拥挤。拍照也只能是瞬息。我能拍下什么画面,有时候只能蹲下用手机去仰拍,因为总想拍下一个完美的释迦牟尼。总想让它显像逼真。一公里长的云岗佛像,佛性,佛影只能留在心里。

下午三点我走出塔林,那画面显示着豪爽伟岸,那石条铺垫的路面我又重新走回,那圆拱着九龙碑,它不是九条龙而是艺术的结晶,不是雕刻,却是雕刻艺术的再现。它被誉为【高视千古】、【天下第一】。我拍下着云岗石窟的山崖上的十二个字,它不仅仅是苍劲有力,它是云岗的石韵。这云岗石窟的艺术,这典藏的宝贝,我却经历过五十三年的洗礼。回想自己十七岁时曾来过云岗,然而真正的认识云岗还是今年的五一长假,心里涌出的是云岗石窟的湿润,以及这武周山的石窟古韵。

在那儿我看到古道车辙的痕迹,这儿是一个轮子,古老的行走印迹。从公元三百九十八年,北魏建立政权以来,有多少人曾来过这儿。一九三三年,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以及刘敦桢,组织营造法式学社来到云岗,考察石窟那艺术价值,觉得很值。此刻我回头看看那云岗石窟的正门书写着的那四个大字【入佛知见】,两侧的楹联:於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这也许就是云岗石窟的竺外佛音的根蒂。也就正像学者对石窟的描述,像一个寂寞的寒村。石窟经历过盛衰的年代,公元五世纪初,在佛教东传的时代,北魏皇家营造了武州山石窟寺。然而从其惊雷般诞生的伊始,云冈石窟即不可被免的走上一条漫长的衰落之路。尽管历朝历代都有过修复,到了二十世纪初,饱经千年沧桑的云刚呈现出一片荒凉,破败的情景延绵一公里的石窟群落成为残垣军堡,被分割变成民居。炊烟漆像,无复庄严。东部洞窟坍塌·颓废,明清崖刻无复风骚。中部孑然独存的石佛古寺,香客寥寥,早已不是众善趋鹜清秀胜地。末世的孤寂,浸入行道者的诗句,文明在这儿显得冷寂,完全不是水经注郦道元的盛况空前。水经注;‘’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袛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对云岗石窟的衷心点评,可以说是他把云岗的石窟壮丽生动的描述于斯民,可谓是云岗的开山之作。

云岗石窟是云中的坐标,每一个佛像都是坐北朝南,但它的观赏方向却是从东到西,景区的东南门是个牌坊,上书云岗石窟。第二道风景线是一块硕大的石快,上面的十个字苍健有力,【世界文化遗产、云岗石窟】。那石窟的远景让人寻味,那石上的魅力,显示着笔力雄浑,一眼就能看出它囊括了整个的武州山的脊梁。那条礼佛大道,耸立着二十六个骑象四棱神柱,显示的是云岗石窟的雕刻艺术与石雕的魅力。山环水绕更让那三进的大殿,处处生辉。我喜欢那些楹联就把它全都抄下来,一为自己来游石窟的见证,一为读者能真正懂得这三进院落的文采风流。

在灵岩寺山门的牌匾是:

【山川随云秀、佛灯共天长】、观心自在。

第二幅楹联:

【毁誉不动为须弥、善恶卷舒任去来】、

浮屠塔配殿的横额【慧日净光】,两侧楹联:

【 往来尽是菩提路、出入无非解脱门】。

另一层牌匾是:【水月长明】,其楹联是:

【人来合意高谈淡、客去清闲即诵经】。

浮屠塔南面配殿的横额是:【禅心佛道】,

两侧楹联:

【非名山留不僧住、是真佛只说家常】。

第二幅楹联及匾额:【活在当下】,

【拜我不如求己、修身胜似诵经】。

千佛殿对联:

【人世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二层楹联是:【 法门平等】

【经遇都是有缘客、归去何须看别山】。

一层匾额及楹联:【心空五藴】、

【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千佛殿北侧配殿牌匾及楹联是:【天高云舒】

楹联:【到底灵岩山不俗、果然佛法大无边】

另一楹联牌匾是:【山静尘清】

楹联【有心见佛佛不见、无意度生生自度】

千佛殿殿后的牌匾【慈航普渡】

楹联【天地大牢笼欲度众生求解脱、

飞潜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

大雄宝殿前的楹联是:

【十里河畔洗尽古今风云人物好梦都成百年恨、惟大佛泰然万念俱空】

【武州山下看破天地沧桑世事痴情皆为终身累、独香火依样千秋犹存】。

大雄宝殿内匾额:【妙境庄严】

其殿柱子上楹联是:

【迷则不觉觉则不迷、好从大圆镜中照出本来面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自真如界里证明无上菩提】。

大雄宝殿后面的的牌匾是四个大字:

【法云弥布】,两侧的楹联上阕是: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真实不虚说】,【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应怍如是观】。

这些楹联真既灵岩寺整个殿堂的集锦,也许有的真不容易辨认,更不会懂得它的寓意非凡耶。抄写完这些楹联如释重负一般,参禅悟道修行,也许一时还没有这样的意念,但这些至理名言应该铭记于心。这就是我的云岗之行,天下大同,大美云中,多年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了。下午四点心满意足的离开武州山的这块集灵秀风情于一体的石窟,要去往应县看木塔。因为我忽然想起了梁思成林徽因这两位幸福伉俪,她们对爱情是那样的情真意切,对中国的古建筑又是那么的执着。为文到此更觉得此行,一生无悔了。

悠然随笔~大美云中的绕城高速上

0 阅读:3

悠然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