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山西太原太山,与山东泰山音同而字不同,太原西山的太山闻名遐迩,尤以红叶著称,清代道光阳曲县志记载,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太山位于西山凤屿沟北,介于蒙山与龙山之间,山又因龙泉寺而著称。初为道观,金元时期焚毁,明代重建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分上下两院,上院是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供奉的则是菩萨观世音以及佛祖释迦牟尼。太山很像一个太字,是一个集道观佛缘为一体的名山圣境。从风屿沟走进去,两山夹峙,中有河滩。循滩可直至太山脚下。举目了望,山峦突兀峥嵘,漫山遍野,苍翠欲滴,溪泉涌流,叮咚作响。而风屿沟口则一片乱石滩,这儿原来是一个公交站,Y五路公交停靠在此。可现在它修建成太山景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一栋古典式的建筑,气势宏伟,器宇轩昂,集古典与现代艺术为一体。可以说它可与太山风物相媲,我为什么要用她字呢,因为她像一位窈窕淑女展示着自己独有的天赋魅力与美丽。而今它是一个艺术的园林景观,我来这儿不是去太山观赏奇山流泉,而是看画展。这儿展示着中国历代的名画名作,名人荟萃。一万二千多幅山水画囊括了上千年前的文人气息,它被誉为盛世修典。六千平方米的展厅可谓是琳琅满目,字列珠玑,一眼千年。一幅一幅山水画,人物,仕女图,浓墨的气息,淡淡的勾勒,显示的是智慧,展示的是古代人的学问、历史的魅力。硕大的展厅,古味浓浓,曲蜿中仿佛走近宫厅,走近艺术的殿堂,那些霓裳羽衣,那些仕女风流,显示着唐宋元明清的画屏。六千平米的展厅大致分三大部分,《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千古丹青、寰宇共宝》、《表里山河、晋善晋美》。那儿彰显的是千年文脉,山水的共鸣,几乎尽是山水画与真草隶篆的墨迹。相形之下我更喜欢那些书法家,就停留在那些诗画前。宋代的苏·黄·米·蔡被称之为四大文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之所以成为四大家,不仅仅是画风古朴典雅而且尽皆大手笔,还尽皆是著名的诗人,宋代的风云人物,米芾官至宰相,别有一种霸气。
我都不知该怎样去享受这眼前的美景,千古的遗风,就只好随着人流,随着年轻讲解员的细语轻声走近一幅一幅画前。讲解员的风姿可谓绰约有致,站在那儿亭亭玉立,姿态秀气。她们在讲解时,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一同看画,三分之一的时间看观众以目传情,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扫视一下全场,一直保持着侧身。距离墙面始终保持五十厘米,边走边讲,那份自信和对艺术的真挚情感藏都藏不住。展厅内展示的是《汉唐气象》《宋韵无穷》《元气淋漓》《明丽煊耀》《清流回荡》,蕴含着不同时代的风华。在这些自然风光的体现中,显示着的是前人的才华,那幅千里江山图出自王希孟的手臂,层峦起伏、连绵千里,气势磅礴。亦有碧波荡漾浩浩渺渺、横无际涯的空阔,山水之间倚势布有村落,落落大方。溪流、亭桥,舟弋,有条不紊,虚实得宜。听说这位画家十八岁作画千里江山图,然而却在二十岁就悄然离去离开了人间,他的死因永远是个谜,也许天妒英才。他的千古一画现在藏在故宫博物院内,被评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然而这位翩翩少年却英年早逝,仅只活过二十余年。
盛世修典那些丹青穿越时空,让人们一展能阅尽千年,上自汉唐,下到元明清,也许没有魏晋南北朝,但陶渊明笔下的辞文跃然纸上。那幅抚孤松而徘徊,是元代的赵孟頫所作,曾在初中文学的书本上看到,但那只是墨笔。这儿展示到的是托本而仿佛真迹。赵孟頫,书法真草隶篆可谓是浑然一体。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秦王的后人。赵德芳是宋朝的贤相,被誉为八贤王,宋徽宗后来封他为秦王。历史上的宋朝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就连贵为天子的宋徽宗,也被称为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画师,他的学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成为国宝,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在太山的那个展厅里,我驻足于千里江山图前,看着那上面涵盖着许多朱红色的印章,没有注意是谁,但却知道它绝非赝品,也许它就是宋韵。
在盛世修典的第二个展厅内陈列着诸多的画展,那儿被誉为《宋韵无穷》,可惜自己不懂的画,只是喜爱水墨丹青。一幅一幅的走过去,只能欣赏那宋朝的山水,那真草隶篆,那苏·黄·米·蔡的墨迹。用手机拍下那些珠圆玉润,铁竖银钩,以及那些作画的前人,根本不了解谁是谁。也许欣赏不了那千年的古韵,只是走走停停。三千多幅珍贵的藏品,来之不易,又的直到现在还藏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内,上面也署名唐宋元明清,成了异域的国宝。盛世修典所收藏的展品一共一万二千四百零五件(套),共收录海内外的二百六十三家文博机构的收藏,其中国内的九千一百五十五件,国外的藏品三千二百五十件(套),涵盖了绝大部份的传世国宝珍品。我看不懂那千年的古韵,只是走走停停。只可惜那些画又的依旧流落国外,这儿只是影印,光影丹青我没来得及去,听说它美到灵魂,美的让人窒息。传统的文化与现代光影技巧,让视觉,听觉,触觉、感官的功能全都汇集在一起,让人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近画面,走进画中。那幅溪山无尽图,让我想起我的一位QQ朋友,喜欢谈画,喜欢写生,然而始终没有明白她的昵称为啥叫:【溪山雨无尽],看到这幅溪山无尽图,一下子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对绘画的精诚。盛世修典是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希望工程,是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文明的再现。山西特展是山西省委,太原市委,与浙江大学联合筹建的一项重大历史展现。没有想到曾经的一片乱石滩,仅有的是太山脚下的一个公交站牌。然而现在呈现的是一座汉唐古典式的建筑物,盛世修典的历代经典画是在这儿特别的展出。
我有幸来到太原,莅临盛世修典的特展大厅,完全惊呆了。因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在这儿看到唐风晋韵,看到了许多古代名家的作品。我在这儿看到南宋的绘画大师马远的作品,更没有想到马远的祖籍是山西永济,我的家乡和永济隔着一条中条山脉,然而两县接壤,小小县城城西十五公里,过去就属于永济县。连那儿的方言几乎都与故乡同音韵,浓浓的蒲乡风味黄河气息。南宋的绘画大师马远的山水似乎很像条麓南北的云锦湿润。那幅《寒江独钓图》淡淡的几笔,一叶扁舟漂浮在江面上,一渔翁独自在那儿垂钓,很有韵味的衬托着江天的空阔,寒意的萧条。
我最早的知道唐代的著名画家只有阎立本与吴道子,因为大唐盛世的凌烟阁里悬挂的那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就是出自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大手笔。公元六百四十二年,阎立本完成了凌烟阁里功臣的肖像。阎立本也是一位贤相,唐代著名的贤相狄仁杰还是一个小吏时,阎立本就慧眼识贤向当时大唐玄宗推荐了狄仁杰的贤良。吴道子比阎立本晚一些,出身贫贱,只做过山东兖州瑕丘的县尉,就辞官潜心作画,后来成了唐代书画的一代宗师。相传元代所建的道教宫殿永乐宫的壁画就承袭了《吴带当风》的风格,至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吴道子的名画《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流传着一千三百年前一个奇妙的故事。吴道子奉唐玄宗之命顺嘉陵江漫游写生,数月之后回到长安,玄宗让他作画,吴道子凝神走笔,一日绘就。嘉陵江三百里,沿江的旖旎风光一时跃然于腕底指尖。也正似文与可画竹时,早已是成竹在胸。所以后来人们称颂吴道子与曹仲达,誉他俩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在这儿我看到《宋韵无穷》,宋代的绘画也许在那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为什么呢,因为自宋徽宗贵为一国之君,竟然那么钟情于山水之间,然而他爱的是画,不爱江山爱丹青。展厅内宋韵岂仅无穷,那些名画许多流落国外,有许多画迄今仍藏在美国的博物院。说明那些画,不仅中国人喜爱,连那些外国人得到这些画也如获至宝。画藏在他们的博物馆,称谓他们的国宝,我不知道这是荣耀还是耻辱。《宋韵无穷》,站在宋代的那些名家前,看到那山水墨迹不禁感叹不已。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山水之间的草木仿佛都有了生命。用中国画院李丝教授的话解释马远,是江南水乡的涵养,让这位流着三晋血脉的画家笔下更多了几分温润。
走近《表里山河》,看到三晋妙笔的版块展出山西籍的历代画家,竟然有十一位。唐代大诗人王维,人们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评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以山水诗著称,更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他的长江积雪图,现藏美国火奴鲁鲁艺术院,他的雪溪图,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干雪霁图卷竟也被收藏,而是藏在日本大阪美术院。宋代的米芾父子,堪称山水米家,潇湘奇观图誉满天下。卷起的薄云微雨,随着画卷徐徐打开,近山含雨,远山如黛,岸边雨疏风骤,树影斑驳,仿佛有叶随风乱的动感。在宋代有人作诗赞美其画,【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这儿还有元代的高克恭,明末清初的傅山,那笔《绝壁古刹》恰到好处。一袭刚健的笔触,描绘着一幅山势险峻错落而有致的画面。古刹隐落其间的壮观,似乎似太原崛围山的多福寺隐没于云海树杪。
晚上写盛世修典的文字时写不下去了,因为在盛世修典里看元代,当然要以赵孟頫为代表了。他与钱选被誉为元代的画坛领袖人物,然而那天因带着小孙女,没有仔细的观赏那些画面,只是走马观花的走走,随意的拍了几个照片。也许元代的画似乎只知道赵孟頫,那是因为中学时期的文学课本有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课本中的扉页插图是赵孟頫的抚孤松而徘徊。其他的画知之甚少。只好停笔思索,漫无目际的寻觅,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再去盛世修典,再赏元气淋漓。
明代的画家以吴门四杰为其首,吴门者江南也,因为吴门是苏州的别称。以沉周,唐寅,文征明、仇英为首的吴门画派,被誉为吴门四家。也许这就是明丽炫耀的四位才子,皆擅长书画。沉周的《庐山高图》画軸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秋色图》藏于南京博物院,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与《古木寒泉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寅的《秋风挽扇图》《落霞孤鹜图》均藏于上海博物院,而他的《垂虹别意图》则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第四位当属仇英了,在明丽炫耀的展厅墙壁上看到最多的也许要属仇英,然而自己孤陋寡闻,对仇英的画了解太少,甚而不知仇英何许人也。盛世修典能在太原太山展出的这六个月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也许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山水风华,是不可多得的观梅赏雪。
我走近《清流回荡》的年代,那些画更接近于现实。清代的画家最让人叹为观止。第一位当属朱耷,又名八大山人。朱耷详狂嗜酒,工书、善画山水、花鸟、竹木,笔致纵恣、别具一格。常把八大山人竖写,前两字有似哭、又似乎笑,后两字则为之,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的画可谓『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朱耷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是弋阳王的七世孙,可谓是王孙。朱耷是一个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天才画家,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横流乱世杈椰树,留的文林细揣摩』,他画残山剩水一派荒凉,画花鸟则每每虚疏淡泊冷逸碜人,而这正是画家一种有别于常人的人格心理。在清代的九大名家排名第一的也是朱耷,其次是恽受平、石涛、李鱓、金农,郎世宁、罗聘、余樨,任颐。清流回荡真是名不虚传也。
我走出画展的展厅,来到这里的最后一个展示厅,《表里山河,晋善晋美》。这儿荟萃了山西特展的精气神,这儿是《攻坚克难》、是《两岸交流》、《百溪汇海》,是中国绘画史上诸多名家的画卷汇聚。【久久为功】,就是用一十九年的辛勤,解决了古画名迹、《藏用两难》的历史性难题。中国历代画展大系体现的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高度文化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泽被后世。钤在中国古代画上的印章,具有一点的观赏价值,名画也只有名人或者书法爱好者才会去收藏,然而这儿囊括了一万二千四百零五幅名作,这或许就是三晋风流。走出盛世修典的广场,我仍不忘回头看看,古典风格的会展大殿,囊括着华夏的文明传承,这古香古色,古味绵绵,古意浓墨折射的是唐宋元明清的巨幅画风。我不忘拍下那盛世修典的恢弘,拍下那翠竹苍松,拍下那耸立着的阁楼。似乎它超然物外,然而它象征着中国画坛的青青蔚然。这六千平米的诸多画面呈现的是山水人文,让我若坠入一片汪洋大海,也让我看到盛世的文采斑斓。千年的丹青·千年的诗篇·千年的文脉·千年的浩瀚·千年的博览。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欣赏那些线条,那些勾勒出来的画面。半天的时间,半天的浏览,想到半世的虚度光阴,甚是遗憾。那些千古不朽的画卷,真可谓青绿著山水之色。也不由得想起唐代的李思训与吴道子齐名画苑,他的【长江山水图】与吴道子的【长江千里图】都藏在长安兴庆宫的大同殿內,流传下来的是千古不朽的名作,美妙的故事。不知道用怎样的眼光看这些画册,只知道它富丽斑斓,一尘不染。用这样两句诗,一语一概括亦不为过。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就是我对盛世修典的半日悠闲观赏,虽看到的是琳琅满目,而了解的却是凤毛鳞角。这儿以后还是会再来,不会吟风赏月,也思握管临摹。
写出这篇盛世修典的文章,仅六千多字,不敢说洋洋洒洒。在我查阅了许多绘画的知识之后,曾两次走近太山下的那个画廊里。那是早晨的一缕晨光照射在那幢特大的古典建筑上,我仿佛看到华夏琼宫内的金碧辉煌。山水画层峦叠翠,水墨丹青意态由来,千里江天雪花纷飞,巨幅长卷的清明上河图,一览树木花草河流,宛若亲临,栩栩如生。集山石一体的太行山色,层岩叠嶂、层林尽染。这第二次走近这画廊,是想认真的看看最后的一个展厅,那儿可谓是画展的精华中的精华,以『江山无限』、『生态不息』为准绳,以『生态百灵、世情万象』、展示了中国历史的悠久,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形成崇德向善,和合同心的道德观念。美美与共是艺术与文化的共鸣,丝路宝相则展示了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见证,佛教中国化显示在佛教绘画题材的中国特色,「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墨妙东传』是中国文化对日本远东的影响力,因而是许多书画流落于日本,朝鲜。其次是『中西会通』,明清时期,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日趋深入,绘画领域也出现了中西艺术理念与技术的碰撞。中国画家也相应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一个意大利人竟然受到中国皇帝的赏识,成为宫廷画师的一位,官至正二品,加封予侍郎衔。他的画独树一格, 也许这就是中西会通。他被誉为清代画师的九大名家之一,与朱耷,石涛齐名。
这儿展示的最后的一幕就是『三晋妙笔』、『大美晋藏』、『西园雅集』,更是三晋的风流。自盛唐五代到两宋,再到元明清,山西涌现出来的画家多达十一位。山西河山壮丽,人杰地灵,诸多彪炳史册的的名人在这里留下足迹,无数流传千古的故事在这儿发生。巍巍吕梁,汤汤汾水,山右的山水、人文为历代画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泉流,也汇聚成绚烂多姿的画中三晋。从而是山西的表里山河,满是文人的气味,我站在这儿,满是欣慰,满是钦佩也满是自豪。
随笔写到这儿,也想停笔一问之,你觉得盛世修典意味着什么。她不仅仅是一万二千四百零五册画幅,而是传承着华夏的文明。她不仅仅是《皇皇大观》,不仅是《汉唐气象》,也不是《宋韵无穷》,也不像宋代女画家杨婕妤的百花图,展示的百草图案,而是国色天香,盛世修典的漫漫香味。我拍下那配以诗情的荷花、西施莲、兰草、望仙花,以及闍提花,壬子诗,也许它们代表的是国色。婕妤,女性,婕妤女性画家中的佼佼者,在南宋她可与马远齐名。她的百花图收藏在吉林博物院,被誉为墨韵文脉,也是中国书画唯一保存下来女画家的作品,笔底神来,瑰丽千秋。
我把她的百花图附于文末,因为她是中国画坛的婕妤独秀。也因为我喜欢古诗中的抑扬顿挫,微妙中的女性,才气横溢的诗情,『薄薄残妆淡淡香,眼前犹得玩春光。公言一岁轻荣悴,肯厭繁华惜醉乡』这是杨婕妤的题画诗,然而它却藏在美国的博物院。拍下百花图的画卷我想就此搁笔了。诗情画意,史册一般的修典,我想去欣赏那精美的画卷,感受那女性的缠绵。随笔只是一点点的感受,我还会再来太山脚下。每一次来这儿都是乐颠颠的,因为它展示的是盛世修典,千古的丹青画面,有点乐不思蜀了。
悠然随笔~太山脚下的盛世修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