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投资:从2200亿到1400亿,FOF基金缩水33%之后的思考。

正念映天 2024-06-02 16:34:38

2024年5个月已经过去,整个公募基金规模达到29.09万亿(wind,截至2024年5月31日),相对2023年末的27.27万亿增加1.82万亿。

但是,我们一直看好的FOF规模却从2023年末的1555亿元减少为1478亿元,下降68亿元;如果和2021年末的2222亿元做比较,FOF规模减少735亿,缩水33%。

发行数量大幅下滑

首先从发行数量来看,2021年发行33只,2022年发行45只,之后一路下滑,2023年仅仅发行了15只,今年以来只有5只。发行规模从2021年的500多亿降低到2023年的33亿,缩水了90%以上。

混合型FOF缩水778亿

我们统计了一下FOF的细分类别,2021年至今,整体FOF规模缩水744亿元,其中,混合型FOF缩水778亿元,具体,偏债混合型FOF缩水682亿元。

另一方面,FOF数量相对于2021年增加了259只,其中混合型FO增加241只,具体,偏债混合型FOF增加了87只(向其它品种开始扩散)。也就是说,2021至今,曾经规模最大的偏债混合型FOF有不少规模大幅下降。

交银规模下降最大

我们对比了2021年末和2024年3月末,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明细数据。2021年末的93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中,有8只已经清盘。剩余85只产品中,只有13只规模增长。其中只有张静和赵迁管理的嘉实领航资产配置规模增加了20.44亿元,算是实质性的增长。第二名国寿安保稳健养老一年规模增加了4.30亿;第3名银华尊尚稳健养老一年持有规模增加了1.98亿元。其余10只FOF产品规模增加均在1亿元以下。

规模缩水最多的是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规模从2021年末的244亿,下降为2024年3月末的58亿,下降185亿元。第二是交银招享一年持有,规模缩水60亿元,仅这2只合计缩水245亿元,占93只产品缩水规模(2024年3月末-2021年末)的28%。规模缩水30亿元以上的还有兴证全球安睿稳健养老一年、嘉实民安添岁稳健养老一年、浦银安盛颐和稳健养老一年、浦银安盛嘉和稳健养老一年、民生嘉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

大部分产品亏钱

我们对这93只偏债混合型FOF按照区间回报(2021.12.31-2024.3.30,wind)排名,其中9只盈利,84只亏损。

收益最高的是张浩然和张振琪管理的易方达如意安泰一年,区间回报3.64%,但是规模缩水16.98亿元;第2名是张振琪独自管理的易方达如意安和一年持有A,区间回报2.83%,规模同样缩水6.67亿元;第3名是华夏基金李晓易管理的华夏保守养老,规模增加了了0.20亿元。

规模缩水最多的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区间回报为-2.34%,排在第19,业绩已经算是中等偏上了,但是依然逃脱不了被赎回的命运。排在第7的林国怀(兴证全球安悦稳健养老一年),区间回报0.2%,规模同样缩水47.48亿元;交银施罗德刘兵管理的交银招享一年持有,区间回报-1.82%,规模缩水60.22亿元。

FOF有优势吗?

我们把偏债混合型FOF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包括wind二级分类中的偏债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在2021.12.31-2024.3.30的区间回报和最大回撤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偏债混合型的FOF(紫点)分布在偏债混合型基金(黄点)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更多的优势。这就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FOF的优势是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FOF的优势在于权益投资,其底层逻辑在于普通的权益基金经理只会一种投资方式,要么价值、要么成长、要么均衡、要么主题、要么行业、少数人会做轮动。但是,当市场风格发生变化时,大部分基金经理会坚持原有的风格,这会导致业绩阶段性下滑(客户体验不好)。而FOF是以公募基金作为工具,在市场风格发生改变时,通过更换基金经理来适应市场风格的变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我们曾经期望FOF的业绩中枢应该跑赢普通的同类公募基金,但是,结果并没有体现出来。

权益类FOF有优势吗?

如果说债券投资拉低了FOF的辨识度,那么,同样,我们来看一看权益类的FOF(普通股票型FOF、偏股混合型FOF),对比的是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的基金,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权益类的FOF更加收敛一点,但收敛的结果同样不赚钱,所有的权益类FOF都录得负收益。表现最好的一只FOF是浦银安盛陈曙亮管理的浦银安盛睿和优选3个月持有A,区间回报(-3.91%),最大回撤-12.47%。

权益类公募中,有164只权益类公募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3523只权益类公募(有业绩的)的4.66%。其中,万家基金黄海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获取了101.82%的投资回报,同期最大回撤只有-17.72%;其管理的万家新利,万家精选A同样获得了不俗的收益。诺德基金牛致远(2022年8月9日出任基金经理,2023年5月19日开始独立管理)管理的诺德优选30同期投资回报为-68.78%。所以,极致的强和极致的弱。如果我们对FOF基金和普通公募基金的收益回报计算一下算数平均值,数据如下:

权益类FOF的平均收益为-27.43%,而权益类公募的平均收益为-29.55%;权益类FOF的平均最大回撤为-35.59%,而权益类公募的平均最大回撤为-40.68%。这个数据只能说明FOF略有优势,但差异还不够大。

FOF投资的实操BUG

大家都知道,FOF是一种均衡的选择,有人说是中庸的选择。从投资方法上来看,FOF会做大类资产配置,近年来FOF更是加大了对于QDII和商品的研究。战术上,FOF基金经理通过ETF基金做高频的交易操作,以期增加投资回报。但是,这里有一个BUG在于,没有人敢满仓轮动。都是拿很少的一部分仓位去做择时。而大部分的仓位依然放在债券、或者底仓(价值或成长)。导致底仓和市场是同频的,或者表现出市场平均的水平。而用来轮动的一丢丢仓位,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再去想象FOF的底层优势,就是根据不同的市场风格更换基金经理。但是在实操中,几乎没有人满仓择时,结果自然不会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比如,没有人能够准确择时!择时的置信度是很低的!这样的说法站得住脚但是站不住市场。投资者依然是用脚来投票的。我们上面统计的47只权益类FOF整体规模从2021年底的550亿减少到2024年3月末的302亿,缩水248亿,缩水45%。同样,上述3523只权益类公募,从2021年的7.89万亿减少到2024年3月末的4.81万亿,缩水3.08万亿(减少40%)。

赚钱才是王道!不论权益类FOF还是公募。

我们统计了2021年底到2024年3月末规模增加30亿以上的权益类公募,21只是赚钱的。规模增加最多的是华泰柏瑞鼎利,区间回报11.37%,规模增加119亿元;其次是华商基金周海栋管理的3只基金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甄选回报、华商优势行业,规模分别增加87亿元、71亿元和66亿元。3只产品同期分别获得了18.77%、23.46%和15.59%的投资回报。

同样,我们在这个名单上还看到很多近3年的明星基金经理,比如大成基金的徐彦、华泰柏瑞的董成、招商基金的翟相栋、景顺长城的鲍无可、国金基金量化投资的马芳、姚加红、工银瑞信杨鑫鑫、中泰资管姜诚、华夏基金孙蒙(AI指增)、中欧基金蓝小康等。风格上来讲,价值风格最多,其次还有量化、轮动、指数增强、主题(科技,万家基金耿嘉洲),没有曾经的价值成长或者纯成长风格选手。这就是市场的变化带来明星基金经理的更迭。

我们说的再通俗一点,如果您从2019或者2020至今,还一直拿着张坤、葛兰、刘格崧、冯明远等等曾经的王者,那么市场风格变化之后,现在的结果大概率不会很好。但是,如果你可以自己转换到鲍无可、姜诚、马芳、孙蒙、周海栋这样的人身上,就会好很多。如果你自己也做不到转换,那么把钱交给FOF,他们至少会部分的帮您转换,可能比您自己要好一点。这就是FOF,虽然您可能不满意,但会做的比您自己强一点。

FOF也在变

我们在之前转载的一篇文章中(详情请戳这里)看到,今年FOF的第一名(截至5月31日),国泰基金的周珞晏,曾辉已经开始集中几个方向重仓押注(港股科技、有色金属、价值);曾经一度领先的前海开源基金的李赫同样重仓黄金。我想,这也是FOF规模下降背景下,FOF基金经理被迫的积极转型。关注这些人,我想起码是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信号。

写在最后

我们知道择时很难,但FOF的底层优势到底是什么?是配置还是择时?这是我们要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果底层优势是配置,有可能永远是一个中庸的选择。除非真的能做到桥水基金那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10个低相关的优质现金流买入。但是,目前的FOF能做到吗?有那么多工具吗?如果没有,面对生存问题该如何应对?如果底层优势是择时,那么是否有可为?起码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 2024-06-02 19:46

    这个文章就是妇女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正念映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