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老蒋为何宁愿用平庸的刘峙,也不让薛岳去指挥80万国军

妙之评过去 2024-03-28 14:58:33

淮海战役期间,国军的悍将黄百韬曾在私下场合里,将自己的顶头上司刘峙戏称为“猪将”。无独有偶,另一位手下邱清泉,也在公开场,合用德语降维嘲笑这位长官。可见,作为徐州剿总司令官的刘峙,在能力上还是不能服众。

那么,为何老蒋明知道刘峙不行还是让他上呢?

其实,老蒋刚开始想用的是白崇禧,但奈何白崇禧最后时刻撂挑子不干,所以只能用刘峙。

可又有很多人问,哪怕是白崇禧不上,国军还有另一位战神——薛岳。

为何老蒋宁愿用能力平庸的刘峙,也不肯用名将薛岳呢?

图中两人,国军迷肯定99%选薛岳去徐州

战绩并非主因

可能很多人会说,薛岳在解放战争初期,在华东和我军作战时屡战屡败,这是老蒋不让他去指挥的原因。

诚然,这是一个因素,薛岳对上我军确实是胜少负多。

1946年。

国军为了加强对我军的压缩和进攻,在关内主战场成立了郑州和徐州两个绥靖公署(战区级),其中薛岳担任对华东方向进攻的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在战争初期,薛岳在苏中对上粟裕,其手下大将李默庵的12万大军,在苏中却被粟裕的华中野战军,以3万劣势兵力拖住,在苏中战场“七战七捷”,出师不利的薛岳成为了粟裕封神之路上的垫脚石。

可以说,刚开始从对日作战,再到和我军交手,多少还是有不适应的。

苏中七战七捷的我军

到了1947年。

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野”之后,薛岳的主要对手就变成了粟裕,可是在这一年对于薛岳堪称是灾难。

1月份的宿北鲁南战役,他命马励武孤军深入我根据地,被迂回作战的华野抓住战机,将马励武的整编26师和一个快速纵队,全部送给我军。而正是凭借这个胜利,华野一战缴获20辆坦克,90门大口径榴弹炮(大部分为美制105mm),400辆汽车,以及400多门其他火炮,而靠着这个缴获,华野成为了四大野战军中,最先组建特种兵纵队的战区。

鲁南战役被我军缴获的大口径105mm榴弹炮

在莱芜战役中,薛岳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指挥(实际指挥是陈诚),但之前制定进攻临沂的作战部署却是他一手策划的,可李仙洲集团在莱芜战役中却在不到三天里面损失殆尽,1个绥靖区、2个军部合计5.6万人,被华野全歼 。

李仙洲本人也成了我军俘虏,而当王耀武在得知战报之后,还大骂

“就算5万多头猪,华野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这一仗也让整个徐州国军集体被老蒋痛批一顿。

而不出意外,薛岳也因为李仙洲集团的覆灭,彻底让老蒋失望,在战役结束后,老蒋取消了郑州和徐州两个绥靖公署,以顾祝同为司令官,成立了徐州陆军司令部,统一指挥之前的绥靖区部队。

失去职务的薛岳,也只能回到南京担任闲职,成为看客。

莱芜战役被俘的国军

这么一想,确实薛岳对上粟裕,有天然的战绩压制,不让他上也是有一定道理!

但细想一下又不太对?

以上和华野的交锋,薛岳确实一直处于败势一方,但就当时淮海战役的候选名单中,又有谁说是对我军保持全胜的呢?

头号种子选手白崇禧,在大别山围剿中让刘邓闪转腾挪,弄的一顿狼狈,自己国防部长的职务都让老蒋给撸掉了,刘峙自然不用多说,在解放战争初期,就是我中野大军的经验包,在中原战场是屡战屡败。

因此从担任徐州剿总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家都是败军之将,哪怕薛岳不如白崇禧,总要比“福将”刘峙要强吧。

刘总长对自己客观的评价

同时,且不说徐州这边,在之前爆发的辽沈战役,老蒋让杜聿明出任冀热辽司令官去指挥东北的国军,在这之前他可是在东北输给过林总很多次战役。

因此,很多人的说的薛岳败给过粟裕多次,所以老蒋不让他去指挥淮海战役,这个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那么,既然是不是能力问题,那很显然就是“场外因素”。

薛岳触碰到了老蒋的底线

那么到底是什么场外因素导致薛岳会被老蒋弃用呢?

其实,在他被老蒋打发到后方的活轨迹就能察觉出一二。

解放战争期间的薛岳

离开前线后,当时薛岳最想去的是回广东。

毕竟本身就是粤系出身,自然也想回到自己的发迹地,而且当时广东省主席正是罗卓英,企恰巧陈诚去东北需要其当助手,本来以为罗卓英离任的空缺将会由同为陈诚的亲信薛岳顶上。

但奈何当时从国民政府被老蒋赶出来的的宋子文也想找个落脚点,同样盯上了广东,于是对比背景,薛岳这个旁系,又怎能和老蒋的大舅哥相比呢,于是倒霉的薛岳,只能作为这场省主席竞争的失意人……

那么既然广州回不了,那薛岳也只能留在南京任职了。

陈诚和薛岳,关系还是可以的

在当时老大哥陈诚的运作,以及他老婆方少文的好友蒋夫人(同为海南文昌人)的帮助下,1947年薛岳就任了国民政府参军长一职,到了1948年11月离开,薛岳一共在这个职务上担任了将近有1年半时间,而他离开当月淮海战役正式打响,不得不说是一个巧合。

话说回来,国民政府参军长,这又是个什么职务呢?

早些年,参军长是国民政府参军处的话事人,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在大革命时期非亲信之人不得担任,通俗的讲就是老蒋的参谋处,当时参军处下设“军务”和“政务”两局,老蒋外甥俞济时就是军务局的局长。

不过抗战结束后,随着参谋本部和国防部的成立,参军处的权利被稀释,很多时候老蒋会赋予“军务”和“政务”两局话事人更多权利。

因此参军长职位高却并无实权,说白了参军处就是老蒋对外的一个招牌而已,甚至这些职务都是为了安置前线失败的将领而设的,(三人参军长商震、孙连仲和薛岳,都是败军之将)。

担任要职的薛岳在发言

对于这个职务薛岳打心底里是非常不满意的,但苦于没有实权部门也就只能勉强担任。

而担任闲职的好处就是——有多的数不完的时间,当然老蒋也是想通过这个来暂时安置他,待到有合适的时机,就将其重新提拔,从这里来看,因为陈诚和蒋夫人的关系、以及抗战的贡献,老蒋还算将薛岳看成自己人。

不过刚一升任,薛岳就经历了两次打击,一个是老大哥陈诚在东北惨败被政敌清算自身难保,另一个就是夫人方少文去世,导致了他失去了蒋夫人这个靠山。

而在没有了后台的情况下,薛岳也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可战神薛岳毕竟打仗可以,玩ZZ却是一个稚嫩的新手。

在参军长期间,薛岳干了两件触碰到老蒋底线的事,也成了被彻底放弃的导火索。

薛岳第二任妻子方少云

第一件事就是:他常与粤籍要人、陆军总司令余汉谋和闲居上海的张发奎等面晤。

这几人会晤,如果说叙叙旧,喝点广东下午茶聊表思乡之情也就算了,但他们却一直讨论时政,甚至还提出了一个“粤人治粤”(这个方针国父曾经的提出过)

要知道老蒋对于地方派系将领,特别是两广将领都是出了名的警惕,何况,这些人中有北伐时期一直反对他的张发奎,还有担任陆军总司令的余汉谋(顾祝同接替陈诚成为参谋总长)。这几人在两广和湖南都有不俗的影响力,这些人在一起聚会,本身就让老蒋很不爽,心想合辄是讨论让我下野?

在南京的粤系高级将领

你说你聚在一起也就算了,还搞出个什么:“粤人治粤”的地方主义?

在前线战事吃紧(当时我军已经开始反攻)的情况下,还想让他老蒋后院失火,搞这种小动作,要是桂系的黄绍竑来个“桂人治桂”、李品仙“皖人治皖”、杨森、刘文辉“川人治川”、卢汉“滇人治滇”,那地方主义一抬头,又回到北伐之前,别说和我军决战,南方各省这么一搞,老蒋内部就得先垮掉……

当然,到此时老蒋对于薛岳岁不满,但尚且能忍。

薛岳和张发奎

可第二件事:副总统选举风波,让老蒋对他就彻底失望了。

在1948年4月,薛岳和与张发奎等粤系将领一起抱团,为孙科(粤籍)竞选副总统统筹经费、拉选票。

当时一起竞争副总统的还有桂系李宗仁,湘系老革命党人程潜。双方为了副总统宝座可是下了血本,桂系等幕僚和媒体,纷纷攻击太子孙科的私生活,而恼羞成怒的薛岳、张发奎、香翰屏等代表直接亲自到《救国日报》(桂系媒体)前大闹,于是就出现了一群国民政府上将们在报社前耍泼打滚的狼狈一面。

而竞选的最后,前期优势明显的孙科也败给了李宗仁。

孙科还是败给老辣的李宗仁

很多人可能将其当成一个笑话或者高官的逸闻,但老蒋对这件事想的更多。

薛岳在孙科竞选事件上出力最多,俨然有一副粤系军方老大身份自居的意义在里面,这是老蒋所不能忍的,要知道早在1933年归顺老蒋之后,薛岳就被打上陈诚嫡系的标签,属于中央军系,之前张发奎他们联络感情,他尚且能忍,但这次竞选“粤系”所表现出来的团结,是让老蒋想不到的,他自然不可能的允许有这个团结的团体存在,因此对于薛岳老蒋从“信”变成了“防”。

再回到淮海战役来看,要知道当时徐州剿总可是掌握80万大军,那是老蒋在关内的最后精锐部队,对于这样 一支部队,用一个一直提防之人担任司令官,真当老蒋是愣头青么?

12 阅读:8716
评论列表
  • 2024-08-23 13:53

    主要是八年抗战打累了,打乏了,精英兵也都随土而去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好不容易收腹河山,都想歇一歇,享受一下和平的快乐,顺便练练兵捞捞财,这就好比你高强度工作八年了,然后准备好好休息一年,结果休息还不到2个月就让你回去上班,结果就是无心思上班,只能照点打卡。

  • 2024-03-29 10:55

    薛岳外战不弱,内战不强

  • 2024-06-30 19:20

    薛岳外战战绩不差,唯一缺点就是内战指挥绝命后卫师

  • 2024-06-19 07:25

    充其量步兵连长的水平

  • 2024-06-04 23:55

    总座高见

  • 2024-09-15 17:15

    最早用的就是薛岳 被粟裕击败 不可能二次再用了

  • 2024-07-26 22:56

    国民党里人才还没有猪有用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